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P301L-Tau模型小鼠内嗅皮层-海马神经纤维改变与学习记忆功能的相关性及相关分子机制,为AD患者Tau蛋白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6只3月龄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载病毒对照组(对照组)和P301L-Tau模型组(模型组),每组8只。麻醉后,对照组小鼠双侧内嗅皮层注射空载病毒;模型组小鼠双侧内嗅皮层注射AAV-P301L-Tau病毒。注射完成后常规饲养至12月龄。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评估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采用9.4 T磁共振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检测小鼠双侧内嗅皮层和海马的神经纤维变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内嗅皮层、海马tTau、p-Tau(Ser262)和糖元合成激酶-3β(GSK3β)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小鼠内嗅皮层、海马各向异性分数(FA)与学习记忆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学习记忆功能测试: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下降,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占比明显降低(P<0.05)。(2)小鼠内嗅皮层和海马脑区中神经纤维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风险防范模式下的气道维护流程再造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8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风险防范模式下的气道维护流程再造。比较两组康复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发症(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气管损伤、气道阻塞、意外脱管)发生率及病情严重程度[采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估]。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防范模式下的气道维护流程再造可有效缩短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LA-DRB1基因与宁夏地区回族与汉族白癜风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宁夏地区回族与汉族白癜风患者HLA-DRB1位点的等位基因,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汉族白癜风患者HLA-DRB1*09等位基因频率(9.20%)较汉族正常人(2.50%)的基因频率显著升高(P<0.05),而在回族白癜风患者HLA-DRB1*16等位基因频率(10.00%)较回族正常人的基因频率(1.30%)显著升高(P<0.05)。结论 HLA-DRB1*09等位基因可能与宁夏地区汉族白癜风患者的发病相关,而HLA-DRB1*16等位基因可能与宁夏地区回族白癜风患者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双向队列研究共纳入2 594例患者, 其中回顾性队列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肺叶切除患者1 902例, 前瞻性队列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期间于我院行肺叶切除患者692例。全组女1 348例(51.97%), 男1 246例(48.03%);中位年龄61(54, 67)岁。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和围手术期临床资料, 对纳入变量先后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全组无术后院内死亡。术后在院期间随访发现111例POAF事件, 发病率4.28%。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老年(≥60岁)(OR=1.58, 95%CI:1.01~2.47, P=0.04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史(OR=2.50, 95%CI:1.04~6.03, P=0.041)、除房颤/房扑外其他心律失常病史(OR=3.96, 95%CI:1.95~8.00, P<0.001)、左肺上叶切除(OR=1.73, 95%CI:1.11~2.68, P=0.015)、术前白蛋白水平偏低(OR=1.07... 相似文献
5.
龚达;李晓;周健;张凯;林冰冰;杨帆;王俊;李运;赵晓华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22,38(09):565-571
目的 探讨肺叶切除术后新发房颤(POAF)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单中心双向队列研究共纳入2 594例患者,其中回顾性队列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肺叶切除患者1 902例,前瞻性队列纳入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期间于我院行肺叶切除患者692例。全组女1 348例(51.97%),男1 246例(48.03%);中位年龄61(54,67)岁。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和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对纳入变量先后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全组无术后院内死亡。术后在院期间随访发现111例POAF事件,发病率4.28%。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老年(≥60岁)( OR=1.58,95% CI:1.01~2.47, P=0.04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史( OR=2.50,95% CI:1.04~6.03, P=0.041)、除房颤/房扑外其他心律失常病史( OR=3.96,95% CI:1.95~8.00, P<0.001)、左肺上叶切除( OR=1.73,95% CI:1.11~2.68, P=0.015)、术前白蛋白水平偏低( OR=1.07,95% CI:1.00~1.14, P=0.048)及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OR=4.70,95% CI:1.38~15.98, P=0.013)是肺叶切除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本中心肺叶切除术后POAF发生率为4.28%。老年患者(≥60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史、除房颤/房扑外其他心律失常病史、左肺上叶切除、术前白蛋白水平偏低及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是肺叶切除术后POA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堃炎;林冰冰;马建平;叶一舵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0,(4):683-687
目的:考察儿童期情感虐待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探讨绝望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未来取向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情感虐待量表、未来取向量表、绝望量表和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对81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控制无关变量后,儿童期情感虐待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自杀意念;②绝望在儿童期情感虐待与青少年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③未来取向在儿童期情感虐待影响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中介路径前半段起调节作用,即在未来取向水平较低的青少年中,儿童期情感虐待对绝望的影响更大。结论:儿童期情感虐待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自杀意念还通过绝望间接影响青少年自杀意念;未来取向调节儿童期情感虐待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基于平扫CT影像组学预测急性胰腺炎(AP)复发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6例首发AP患者,根据症状完全/近乎消失3个月后有无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n=78)与未复发组(n=278),同时按6∶4比例划分训练集(n=213)与测试集(n=143)。参考门静脉期图像对其中116例接受增强CT检查者于平扫CT中手动勾画胰腺实质ROI;基于其余240例平扫CT数据设计SegResNet模型以自动分割胰腺实质ROI,提取并筛选其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并以YeoJohnson变换及Bagging决策树建立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所获模型预测AP复发的效能。结果 共于胰腺实质ROI中提取2 264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得到4个最优特征,以之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训练集及测试集AP复发的AUC分别为0.887及0.889。结论 基于平扫CT影像组学可有效预测AP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失语症(PSA)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与语言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住院治疗的98例PSA患者,分析患者的语言功能特征、中医证素特征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PSA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PSA患者在失语症相关的各个量表中表现不同,语言功能损伤主要集中在命名、自发言语等领域。(2)不同年龄段 PSA 患者各证素的分布不同,其中,<50 岁年龄段以气闭(占100.00%)、痰证(占100.00%)、湿证(占100.00%)为主,50 ~ 59岁年龄段以痰证(占100.00%)和阳亢证(占96.30%)为主,60 ~69岁年龄段也以痰证(占 100.00%)和阳亢证(占 96.15%)为主,70 ~ 79岁年龄段以气虚证(占 100.00%)为主,80 ~ 89岁年龄段的患者在气不固证、气闭证、气虚证、痰证、阳亢证、血瘀证、动风证、血寒证较为集中(均占100.00%)。但不同年龄段PSA患者中医证素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性别PSA患者虚证、实证证素分布不同,虚证证素中,男性以阳亢、气虚、阴虚为主,女性以阳亢、气虚、血虚为主;实证证素中,男性以痰证、气闭证、湿证为主,女性以痰证、气闭证、气滞证为主。但不同性别PSA患者虚证、实证证素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部分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控制PSA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因素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病位证素中,PSA患者波士顿命名测验(BNT)自发命名(r = -0.588,P = 0.027)、BNT提示命名(r = -0.558,P = 0.038)与大肠负相关;病性证素中,PSA患者 BNT提示命名(r = 0.821,P<0.001)与气陷正相关,BNT 自发命名与血热(r = -0.544,P = 0.044)负相关,与津液亏(r = 0.860,P = 0.028)正相关;BNT选择命名与外风(r = 0.966,P = 0.034)正相关;BNT提示命名错误与气陷(r = -0.540,P = 0.005)负相关;改良Barthel指数(MBI)与精亏(r = 0.572,P = 0.021)正相关。【结论】 PSA患者的证素主要集中在痰证、气闭、阳亢、气虚等,PSA患者语言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与中医证素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倪静蕾;柴林松;王梦雪;黄韵诗;熊啸;黄佳;林冰冰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5,(6):1297-130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失语症(PSA)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与语言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4月期间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住院治疗的98例PSA患者,分析患者的语言功能特征、中医证素特征以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PSA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PSA患者在失语症相关的各个量表中表现不同,语言功能损伤主要集中在命名、自发言语等领域。(2)不同年龄段PSA患者各证素的分布不同,其中,<50岁年龄段以气闭(占100.00%)、痰证(占100.00%)、湿证(占100.00%)为主,50~59岁年龄段以痰证(占100.00%)和阳亢证(占96.30%)为主,60~69岁年龄段也以痰证(占100.00%)和阳亢证(占96.15%)为主,70~79岁年龄段以气虚证(占100.00%)为主,80~89岁年龄段的患者在气不固证、气闭证、气虚证、痰证、阳亢证、血瘀证、动风证、血寒证较为集中(均占100.00%)。但不同年龄段PSA患者中医证素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性别PSA患者虚证、实证证素分布不同,虚证证素中,男性以阳亢、气虚、阴虚为主,女性以阳亢、气虚、血虚为主;实证证素中,男性以痰证、气闭证、湿证为主,女性以痰证、气闭证、气滞证为主。但不同性别PSA患者虚证、实证证素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部分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控制PSA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因素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病位证素中,PSA患者波士顿命名测验(BNT)自发命名(r=-0.588,P=0.027)、BNT提示命名(r=-0.558,P=0.038)与大肠负相关;病性证素中,PSA患者BNT提示命名(r=0.821,P<0.001)与气陷正相关,BNT自发命名与血热(r=-0.544,P=0.044)负相关,与津液亏(r=0.860,P=0.028)正相关;BNT选择命名与外风(r=0.966,P=0.034)正相关;BNT提示命名错误与气陷(r=-0.540,P=0.005)负相关;改良Barthel指数(MBI)与精亏(r=0.572,P=0.021)正相关。【结论】PSA患者的证素主要集中在痰证、气闭、阳亢、气虚等,PSA患者语言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与中医证素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贾微微;林冰冰;陈乐文;戴雅玲;林华伟;何肖君;梁胜祥;王志福;柳维林;刘凯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1,20(05):433-439
目的 探讨Cre-loxP重组酶系统构建的兴奋性神经元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1(AMPKα1)基因特异性敲除模型小鼠大脑能量代谢及认知功能的改变。 方法 将杂交繁育获得的16只基因型为AMPKα1flox/flox/Camk2a-Cre/ERT2的6月龄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MPKα1敲除组(n=8)与AMPKα1野生组(n=8),AMPKα1敲除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0.1 mL他莫昔芬(20 mg/mL,溶于玉米油)以控制AMPKα1基因在兴奋性神经元中的敲除,AMPKα1野生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玉米油以作对照。连续注射5 d,并等待7 d后分别采用Morris水迷宫和T迷宫实验检测2组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及空间工作记忆能力,采用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CEST)观察2组小鼠海马及海马周围皮层的葡萄糖代谢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2组小鼠海马及海马周围皮层的AMPKα1、谷氨酸受体1(GluR1)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与AMPKα1野生组比较,AMPKα1敲除组小鼠第3、4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13.90±3.72) s vs. (22.40±6.28) s;(11.95±3.86) s vs. (22.39±9.77) s],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5.25±1.83)次vs. (1.75±1.28)次],自由交替率明显降低[(73.21±9.16)%vs. (48.21±11.29)%],海马及海马周围皮层的葡萄糖代谢水平明显降低(2.77±0.67vs. 1.51±0.81;2.42±0.95 vs. 1.31±0.83),海马及海马周围皮层AMPKα1、GluR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AMPKα1:0.70±0.05 vs. 0.49±0.03,0.98±0.04 vs. 0.64±0.06;GluR1:1.22±0.18 vs. 0.60±0.11,0.96±0.08 vs. 0.79±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特异性敲除兴奋性神经元AMPKα1基因可导致小鼠大脑葡萄糖代谢异常,从而引起其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能量代谢障碍引起兴奋性突触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