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31篇
内科学   5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6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头颅CT血管成像(CTA)评估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及脑灌注状态的价值。方法 选择13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获取灌注参数,评估侧支循环情况,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分析灌注参数评估侧支循环的价值。结果 侧支循环良好组病灶侧脑血流量(CBF)低于健侧,峰值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高于健侧(P<0.05);不良组病灶侧脑血容量(CBV)、CBF低于健侧,MTT、TTP高于健侧(P<0.05)。患侧及健侧灌注参数比值方面,不良组rCBV、rCBF低于良好组,rTTP高于良好组(P<0.05)。rCBV、rCBF、rTTP评估侧支循环建立的曲线下面积为0.677、0.615、0.790。结论 CTA可观察颅内血管病变及侧支循环形成情况,侧支循环形成与脑血流灌注情况密切相关,两者可为评估脑血管疾病病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flow超声成像技术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价值。方法分析19例在我院经产前超声诊断为室间隔缺损胎儿的超声资料。对受检胎儿在四腔心切面、左心室长轴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及肺动脉长轴等切面观察有无室间隔回声中断,结合E-flow显像技术观察室间隔穿隔血流信号,并观察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及大小。结果 19例胎儿中,1例经尸检证实、18例产后超声均证实为室间隔缺损。其中10例为单纯性室间隔缺损,9例为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复合心脏畸形,包含法洛四联症、心内膜垫缺损、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CDFI结合二维超声诊断出室间隔缺损13例,6例未检出,E-flow诊断出室间隔缺损19例。结论 E-flow超声成像技术能对胎儿室间隔缺损作出产前诊断,对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确诊的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变患者43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4~46岁,平均年龄234岁.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患者7例,主动脉瓣二叶畸形(BAV)患者35例,罕见的主动脉瓣下移畸形1例.回顾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并与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食管二维与实时三维超声结合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成形术中的作用。方法:26例临床诊断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拟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术前联合应用经食管二维超声与实时三维超声,对二尖瓣功能不全进行分类,详细定位病变部位,测量二尖瓣前后叶厚度、长度及瓣环径。术后即刻评价疗效。结果:术前超声诊断单纯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0例(38.5%),单纯二尖瓣狭窄4例(15.4%),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伴狭窄轻度9例(34.6%),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伴狭窄中度3例(11.5%);瓣膜功能不全Ⅱ型4例(15.4%),ⅡAⅢa-P型18例(69.2%),Ⅲa-AⅢa-P型4例(15.4%)。术后即刻超声评价疗效,3例在超声指导下2次成形,其中2例最终选择瓣膜置换术。结论:经食管二维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结合,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成形术前对瓣膜功能不全进行分类诊断,能准确评估二尖瓣叶厚度和长度,指导术式和人工瓣环的选择。术后即刻评价疗效,在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主动脉瓣置换术后运动负荷试验中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储备。方法:21例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进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50%)行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运动负荷试验中静息状态下及峰值负荷时的左心室收缩期长轴整体应变率(GLSRs),同时记录峰值负荷时的心肌摄氧量(pVO2)。结果与21例正常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静息状态下,病例组与对照组超声指标无明显差异。峰值负荷时,病例组pVO2低于正常组(P<0.05);GLSRs及二尖瓣环心肌收缩速度(Sm)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且与pVO2呈正相关(GLSRs:r=0.60,P=0.0007;Sm:r=0.65,P=0.00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病例组峰值负荷时的左心室收缩期应变率为pVO2的唯一影响因素。结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尽管静息状态下左心室功能正常,但运动负荷试验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储备仍然低于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应变指标变化。方法:入选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71例,以冠状动脉狭窄是否50%分为病变组(n=47)与对照组(n=26)。冠状动脉狭窄组按是否存在心肌梗死分为心肌缺血组(n=25)及心肌梗死组(n=22)两个亚组。所有入选者应用Toshiba Artid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采集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左心室全容积图像并存储,应用3DT在线分析软件,对各组整体应变参数进行分析,包括:整体纵向峰值应变、整体径向峰值应变、整体周向峰值应变。结果:1心肌梗死组与心肌缺血组、对照组比较: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容积增大(P0.05或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血流频谱E/A明显减低(P0.05或P0.01)。心肌缺血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心肌梗死组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低于对照组及心肌缺血组(均P0.01),心肌缺血组低于对照组(P0.05)。3心肌梗死组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低于对照组及心肌缺血组(均P0.01),心肌缺血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心肌梗死组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参数较对照组和心肌缺血组明显减低(均P0.01)。心肌缺血组者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峰值较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通过多项应变参数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冠心病早期缺血时周向应变已经出现减低,发生心肌梗死后,心肌形变能力及运动协调性将进一步减低,左心室整体径向、周向、纵向应变均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TTDE)与冠状动脉内多普勒 (ICD)相对照 ,分析TTDE探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左前降支 (LAD)远端血流的准确性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的变化。方法 利用TTDE探测 3 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LAD远端的基础状态及经静脉注入腺苷后的最大血流速度 ,计算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 (CFVR)、冠状动脉阻力 (CVR )和最小冠状动脉阻力指数 (CVRI)。分析比较 2 0例心前区疼痛患者 (A组 )和 15例正常人 (B组 )上述冠状动脉血流参数测值。结果  3 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TTDE所探测的基础状态血流速度 (APVb)、最大充血反应状态血流速度 (APVh)和CFVR与ICD的探测结果密切相关 (r分别为 0 .79,0 .83 ,0 .85 )。A组与B组APVb、APVh和CVR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A组CFVR低于B组 ,而CVRI高于B组 (均P <0 .0 5 )。结论 TTDE是一项可行、可信的无创性探测CFVR的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伴心前区疼痛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测肺动脉参数及肺动脉瓣环Z值在小儿法乐四联症根治术式选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法乐四联症根治术患儿143例,中位数年龄为8(1~171)个月。依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跨环组(n=100)和留瓣组(n=43)。对TTE测量常规参数、右心室流出系统参数、肺动脉瓣环Z值等比较,对TTE与术中测量的肺动脉瓣环内径测量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跨环组与留瓣组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m,23.14±3.82 vs 25.23±4.56)、肺动脉瓣环内径(mm,8.52±2.18 vs 10.01±2.61)和主肺动脉内径(mm,67.31(7.0,3.6)vs 82.91(7.5,5.6)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肺动脉瓣环Z值的患儿间,随着肺动脉瓣环Z值减小,跨环组患儿比例逐渐增加,留瓣组患儿比例逐渐降低(P均0.05)。TTE测量肺动脉瓣环内径与术中测量值中等程度相关(r=0.581,P0.001)。结论:TTE测量获得的肺动脉瓣环内径、主肺动脉内径及肺动脉瓣环Z值均是术前给手术医师提供的客观参数,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急性心肌缺血犬模型行激光打孔心肌内埋植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缓释栓后缺血心肌的存活性 ,以评价该方法对缺血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18条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 3组 ,即急性心肌缺血组(AMI组 )、激光打孔组 (TMLR组 )和激光打孔联合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缓释栓组 (bFGF FG组 )。所有实验犬均结扎左前降支中段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TMLR组和bFGF FG组在冠脉结扎后 3 0min于缺血区心肌用KTP激光打孔 ,bFGF FG组并于打孔的心肌隧道内埋植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缓释栓。术后 2个月用多普勒组织成像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评价缺血心肌的存活性。结果  3个实验组各有 1条犬死亡。静脉输注多巴酚丁胺后 ,AMI组左室前壁及前室间隔增厚率 (ΔT % )、左室前壁运动幅度 (MA)及舒缩速率参数收缩期峰值速率 (s)、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速率比值 (e/a)以及二尖瓣瓣环运动速率参数e/a ,随着多巴酚丁胺剂量的增大逐渐降低 ,室壁运动记分指数 (WMSI)逐渐升高 (P <0 .0 5或P <0 .0 1) ;二尖瓣瓣环运动速度参数s无明显变化 (P >0 .0 5 )。TMLR组在静脉输注 5 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后 ,ΔT %、MA、左室前壁及二尖瓣瓣环s和e/a升高 ,WMSI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当多巴酚丁胺剂量增大到 10 μg·kg-1·m  相似文献   
10.
实时三维心肌超声造影评估心肌灌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T 3DE)结合心肌超声造影评估心肌灌注缺损区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1 3只杂种犬分别结扎左前降支 ( 6只 )或回旋支 ( 7只 ) ,经静脉注射氟烷微泡造影剂 ,应用RT 3DE显示并检测心肌灌注缺损区。心脏摘出后 ,经冠状动脉口注射伊文思蓝染料确定危险区心肌 ,以解剖方法直接测量心肌的质量作为判断标准。结果 ①冠状动脉结扎前实时三维成像测定左心室质量与离体左心室心肌实测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且密切相关 (P >0 .0 5 ,r =0 .99)。②结扎左前降支组RT 3DE测量的左心室心肌总质量与心肌标本实测总质量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RT 3DE检测的灌注缺损区心肌质量与心肌标本实测危险区心肌质量之间比较 ,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③结扎回旋支组RT 3DE与心肌标本测量的左心室质量、灌注缺损区心肌质量比较 ,二者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5 )。④观察冠状动脉结扎后所有动物心脏 ,RT 3DE测定的左心室总质量与心肌标本比较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 >0 .0 5 ) ,且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r =0 .99)。RT 3DE测量的灌注缺损区心肌质量与心肌标本对照 ,同样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且二者测量的结果显著相关 (r =0 .96)。结论 实时三维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