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96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是肝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的一系列征候群,主要包括肝大、门脉高压所致的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肝段下腔静脉阻塞者常伴有下腔静脉高压征候群。其治疗原则是:疏通肝静脉流出道,降低门脉压。介入治疗技术较外科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轻,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在临床上普及推广应用,且已成为BCS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BCS的病理改变复杂,相应的介入治疗技术亦多种多样[1],本文综述常用的介入治疗技术及其选择原则。1 球囊扩张术(PTA)PTA是肝静脉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退行性变椎间盘组织中TGF-β1和Bax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正常与退变椎间盘组织,并根据病理改变将退变椎间盘组织分成4级,采用HE、免疫组化、TUNEL染色和RT-PCR法进行研究。结果免疫组化和RT-PCR均显示在正常组织中有TGF-β1表达,Bax只有微量表达;在病变组织中随病理分级加大TGF-β1随之增加,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Bax也逐步增加,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Bax表达升高与凋亡指数(AI)呈正相关性。结论退变椎间盘的病理分级与TGF-β1的表达增高相关,由此调控了Bax的表达,导致了细胞凋亡,促进了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3.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陈卫国综述李彦豪,黄兆民审校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tentsshunts;TIPSS)是指经颈静脉实施在肝实质内门静脉分支与肝静脉之间建立人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和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肝癌TACE后残留及转移病灶的检出能力。材料与方法:80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癌患者,其中高分化肝细胞癌20例、中分化肝细胞癌44例、低分化肝细胞癌11例、肝胆管细胞癌3例、肝腺癌2例。以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及部分病理结果为标准,回顾性分析TACE后1.5~2个月18F-FDG PET、CT和血管造影对肿瘤残留及转移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80例患者肝内共104个病灶,经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及部分病理结果证实,有肿瘤残留病灶62个,PET正确检出56个,CT正确检出38个,血管造影正确检出58个;无肿瘤残留病灶42个,PET正确检出40个,CT正确检出40个,血管造影正确检出42个。PET和血管造影对肝癌TACE后肿瘤残留病灶检出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0.3%、92.3%和93.6%、96.2%,明显高于CT(61.3%、75.0%),差异显著(P<0.01)。同时PET检出了CT和血管造影无法发现的肝外转移病灶5例。结论:CT是肝癌TACE后最常用的随访方法,可以清晰显示碘油在病灶内的分布情况。18F-FDG PET显像能够更加准确的鉴别肿瘤存活,特别是CT无法明确的病变,而且对于肝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血管造影的诊断灵敏度、准确性最高,但是属于有创性检查。将多种影像学方法相结合,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加可靠的定位和定性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TIPSS中弹性通道扩张术及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IPSS中弹性通道扩张术及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的应用李彦豪何晓峰陈勇黄信华曾建华马著彬陈卫国曾庆乐经颈静脉门腔分流术(TIPS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顽固性腹水等的近期疗效已得到肯定。影响中、远期疗效的因素,主要有慢性肝功能衰竭、肝...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介入术中的严重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血管性介入术中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相似文献   
7.
布—加氏综合征的分型及介入治疗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是指肝静脉或/和肝段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引起肝静脉流出道不畅,而造成门静脉高压或/和下腔静脉高压症候群。近年来,有关本病的诊断和介人治疗国内的报道日见增多。但目前存在以下误区:①普遍重视下腔静脉的阻塞,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经皮椎间盘内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影像中心及南方医院介入治疗科自2002年7月至2004年3月应用臭氧治疗的3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随访≥3年,比较术前和最后随访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下肢根性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运用改良的MacNab分级法记录最后随访的临床效果并评价患者年龄、病史长短、突出程度及类型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结果本组患者JOA评分、下肢根性痛VAS术前及术后终末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3±1.4 vs 13.1±1.2,P=0.018;7.5±0.8 vs 2.1±0.3,P=0.039),JOA评分、VAS改善率分别为78.2%和70.4%;改良的MacNab分级法记录到最后随访时疗效优良率为77.5%(251/324),患者年龄、病程及椎间盘突出程度对疗效有明显影响;部分(33.8%)包含型突出患者治疗后近期可有症状"反跳".结论 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3年以上随访结果显示疗效令人满意,患者年龄、病程和椎间盘突出程度能影响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内支架狭窄及闭塞的应用价值。3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行TIPSS术,术前均行彩超检查,术后定期复查,首次复查在术后1~7天内进行。术前门脉血流均为\"进肝流向\",门脉主干血流速度为17.2±4.7 cm/s;术后门脉主干血流速度为51.3±14.7 cm/s。门脉左、右分支血流,10例转为\"离肝流向\",4例呈双向血流,3例左支及矢状部无彩色血流信号。内支架内血流速度在71.6~236 cm/s,平均136±48.4 cm/s。经25天~3年的随访,9例内支架血流速度大幅降低,门脉主干血流速度亦显著降低,提示内支架狭窄存在:4例支架内无多普勒血流信号,提示内支架已闭塞;后经血管造影证实。其门脉左右分支血流方向均呈\"进肝流向\"。结果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内支架血流状况的简便有效方法。术前及术后即刻检测的门脉及内支架血流变化的结果,可作为随访评价支架血流状况的标准,与之比较可准确诊断内支架狭窄及闭塞。  相似文献   
10.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 评价部分性脾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PSE)治疗地中海贫血的长期疗效。方法 对1993年5月在我院采用PSE术治疗的75例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指标主要为术后血红蛋白浓度、输血次数、输血量。选取资料完整的3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α型地中海贫血8例,β型地中海贫血22例。结果 3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中,有26例患者PSE术后输血量减少,血红蛋白浓度升高,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由术前(60.9±18.9) g/L上升至(82.3 ±17.4) g/L;输血次数由术前6次/年(中位数)减至1次/年(中位数);熟血量亦由术前的1 200 ml/年(中位数)下降至200 ml/年(中位数)。总有效率为86.7%,其中α、β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81.8%。结论 PSE术是一种治疗地中海贫血的有效疗法,尤以a型地中海贫血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