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5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应用一种基于数字全息显微术的活细胞成像技术,监测登革病毒(DENV)感染C6/36细胞过程中3D形态学变化,分析病毒吸附和释放触发的系列细胞形态改变方向及强度,通过不同血清型间变化差异为深入研究相关感染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6孔板中接种不同密度的C6/36细胞,以确定全息细胞成像仪下最佳成像密度;随后由28℃常规培养调节为37 ℃病毒培养条件,以分析培养环境改变对细胞状态的影响;4个血清型DENV感染C6/36细胞,在孵育2h和培养24 h期间分别设计5个观察点;借助HoloMonitor M4全息细胞成像及分析系统记录相应三维全息图及相关形态学参数并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 105接种量下,C6/36细胞全息图显示单个细胞三维形态表现统一,细胞面积、厚度和体积离散程度均最小(P<0.05),确定其为最佳成像密度;转移至37℃、5% CO2培养24 h后细胞厚度、面积和体积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孵育和培养期间4个血清型DENV组细胞面积和体积增大表现一致,但孵育期间DENV l-4均表现细胞厚度减小不同,培养期间DENV1、2细胞厚度减小而DENV3、4出现截然相反的厚度增大现象.同时,不同血清型间变化趋势及程度具有各自特异性.结论 成功运用此技术实时监测登革病毒感染形态学变化过程;不同时期4个血清型间特异性细胞病变现象存在差异,对登革病毒感染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各大医科大学的调查,了解医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当场问卷的方式实施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听说过实验室生物安全(69.4%),但是对其具体内容如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评估等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37.9%)。结论医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学校应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3.
超声与钼靶摄影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评价超声、钼靶摄影以及二者综合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3例乳腺导管内癌的钼靶摄影和超声表现,并比较其诊断准确性。 结果(1)超声表现腺体内低回声实性病变52例(62.7%),导管内实性结节16例(19.3%),囊性病变或乳腺导管扩张7例(8.4%),阴性8例(9.6%);(2)钼靶摄影表现簇状微小钙化53例(63.9%),软组织结节或局部密度增高50例(60.2%),未发现明确病变者9例(10.8%);(3)分类比较超声、钼靶摄影和二者综合分类为可能恶性者分别为47例、53例、67例,2种方法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6%和63.9%,P=0.169);综合2种方法后诊断准确率高于钼靶摄影(80.7%和63.9%,P〈0.001)。 结论超声和钼靶摄影诊断导管内癌的准确率较低。综合应用2种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综合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管路、下呼吸道病原菌的分布规律,为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入住ICU的25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下呼吸道、呼吸机管路同时按时问采样、ICU工作人员手拭子标本同期采样,常规方法 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 下呼吸道送检标本185份,分离病原菌22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5.0%,白色念珠菌占14.29%;呼吸机管路送检标本484份,分离病原菌37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3.66%,铜绿假单胞菌占29.30%、不动杆菌占18.28%;ICU工作人员手拭子标本42份,分离病原菌28株,革兰阴性杆菌占57.14%.下呼吸道与呼吸机管路菌株种类6l%以上相同;机械通气3,7,10 d时呼吸机管路污染率分别为20.25%,53.73%,73.44%.结论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与呼吸机管路存在多重菌感染,二者病原菌一致,呼吸机管路的污染率随通气时问延长而升高,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需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呼吸机管路污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8岁,汉族,2020年3月30日因发现盆腔肿瘤入院。2020年3月初因腹胀1个月余、脐部溃疡于社区医院就诊,考虑为胃肠道功能紊乱、脐疝,予以对症治疗。后腹胀加重、脐部溃疡愈合后逐渐外凸,于外院就诊,完善腹部CT诊断为双附件区恶性肿瘤、脐部转移瘤可能,遂转至我院就诊。腹部视诊脐部可见约3 cm实性肿物,暗红色,可见包膜,部分区域可见小结节不平( 图1A);腹稍隆。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125(CA125) 2 719.0 U/ml,糖类抗原15-3(CA15-3 )90.6 U/ml,神经烯醇化酶(NSE)33.89 μg/L,人附睾蛋白4(HE4)1 270.00 pmol/L。超声检查浅表肿物(脐部),发现脐部见一低回声结节,大小约2.6 cm×2.1 cm,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界清,结节内回声不均;彩色血流多普勒显像(CDFI):内见星点状血流信号( 图2A,B);超声提示:脐部实性结节,考虑转移瘤(玛丽约瑟夫结节)。盆腔超声提示:盆腔实性肿块,考虑恶性,卵巢来源可能性大( 图3)。增强磁共振成像提示卵巢癌Ⅳ期,脐部转移瘤( 图4)。脐部及盆腔肿物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病理学结果显示:脐部肿物见分化差的腺癌细胞;盆腔肿物考虑高级别浆液性癌。盆腔肿物免疫组化显示:AE1/AE3(3+),P16(2+),P53(无义突变),Ki-67(热点区约80%+),PAX8(2+)。由于患者紫杉醇过敏,采用白蛋白紫杉醇+卡铂新辅助化疗,两个疗程后返院复查,自述腹胀症状消失,腹部视诊脐部肿物消失( 图1B),超声检查脐部及盆腔肿物均明显缩小( 图2C, 图3C)。  相似文献   
6.
时间:2009年1月5日下午,地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读片室。参加人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超声室郝玉芝主任,黄苏里副主任医师,陈宇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朱利、王勇、常青,住院医师张蕊、唐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检测载脂蛋白L1(APOL1)的ELISA方法,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患儿血液中APOL1的含量与EV71感染程度的关系.方法 合成APOL1多肽,采用经典方法制备APOL1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APOL1蛋白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检测EV71感染的临床血样68份.结果 筛选出5B5和7A9...  相似文献   
8.
9.
我们采用防感药酒外涂联合经络按摩的方法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n)39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3]的诊断标准拟定。表1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条件年龄(岁)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次/年)3~566~125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次/年)2222反复气管支气管炎反复肺炎0~2732注:(1)2次呼吸道感染之间至少间隔7天以上;(2)上感次数不够,可加下感,反之不可。  相似文献   
10.
赵卫  朱利  黎诚耀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3):567-567,574
美国“9.11”事件前,生物安全这一名词还不为公众所熟悉。关注的人仅局限在专家范围内。“9.11”事件后,尤其是“炭疽粉末邮件事件”发生后,生物安全已从“知之者甚少”转为“知之者甚众”。2002年岁末,SAILS的暴发流行使生物安全成为国内民众街谈巷议的重要话题。2004年北京发生的SAILS冠状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更使普通老百姓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达到空前的地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