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7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照分析肺内经病理证实的2 6例原发性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Carcinoma,MEC)与34例中央型肺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肺MEC患者资料,并由2名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级职称医师分析其影像资料。将不易鉴别的22例中央型肺MEC挑选出来,并与中央型肺癌进行征象对比分析。结果病变主要为中央型22例,外周型4例。中央型肺MEC与中央型肺癌相比,年龄、性别比、病灶最大径、形态、边界、分叶率、液化坏死率、强化均匀程度及远端支气管扩张情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MEC的临床及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详细地分析CT征象,有助于其与中央型肺癌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钆贝葡胺(Gd-BOPTA)多期增强MRI预测肝细胞癌(HCC)细胞角蛋白19(CK19)表达状态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HCC患者153例,其中CK19阳性31例、CK19阴性122例。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和Gd-BOPTA增强扫描。MRI征象定性观察指标包括肿瘤形态、马赛克征、肿瘤内出血、肿瘤内脂肪、非环状动脉期高强化、非周边廓清、靶环样表现、强化包膜、晕状强化、DWI信号、脉管侵犯和肝胆期强化方式;定量指标测量肝胆期的肿瘤-肝脏信号强度比(SR)。CK19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定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CK19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联合预测CK19阳性表达的效能。 结果 CK19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甲胎蛋白、肿瘤形态、非环状动脉期高强化、非周边廓清、靶环样强化、晕状强化、肝胆期强化方式和SR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形态、晕状强化、肝胆期强化方式和SR是HCC CK19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联合以上4个因素的模型预测HCC CK19阳性表达的AUC为0.82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7%和75.4%。 结论 Gd-BOPTA多期增强MRI可有效评价HCC CK19表达状态,联合肝胆期征象能提高CK19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肌萎缩的病变肌肉的MRI表现及MRI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30例经临床证实的神经源性肌萎缩患者,选择舌头、肩胛肌带、大腿及双侧手掌行MRI检查。结果: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者15例,其中舌肌萎缩4例;手掌蚓状肌及骨间肌萎缩6例,受累肌肉见斑片状长T2等T1异常信号影;双侧大腿肌肉见片状混杂信号影1例;4例表现为双侧手掌肌肉萎缩,信号无异常。余受检部位肌肉形态及信号无明显异常。②脊肌萎缩症1例,腓骨肌萎缩症2例,均表现双下肢肌肉萎缩,肌肉内见短T1长T2异常信号。③平山病8例,表现受累肌肉萎缩,手掌蚓状肌及骨间肌见斑片状长T2等T1异常信号影;④4例为单侧下肢的神经源性肌萎缩,表现为肌肉萎缩,肌肉内可见斑片状长T2及短T1混杂信号影。结论:神经源性肌萎缩主要表现为病变区肌肉的萎缩,部分肌肉为脂肪替代,另有部分病变肌肉可表现为肌纤维的坏死性改变。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输尿管三维重建技术(MSCT-IVU)对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1例疑有输尿管肿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 31例中原发输尿管癌14例,邻近器官恶性肿瘤累及输尿管17例.MSCT-IVU不仅能清晰地显示输尿管走行、腔内改变、梗阻部位及原因,还可以同时显示管壁及腔外情况,完全符合诊断要求.结论 MSCT-IVU是诊断输尿管肿瘤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和MRI表现,CT检查16例,MRI检查10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7例。结合病理对其影像学征象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9例FNH病灶均呈孤立结节或分叶状肿块,直径2~10cm,平均3.5cm。CT平扫呈等密度9例,略低密度7例,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心疤痕外病灶均明显强化;门脉期病灶呈稍高密度7例,等密度9例;平衡期及延迟期仍呈稍高密度5例,等密度11例;6个病灶的中央疤痕均呈延时强化。10例MRI平扫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动脉期病灶均呈明显强化,门脉及平衡期呈稍高或等信号,4个病灶的中央疤痕延时强化。结论:典型的FNH影像学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实质期呈高或等密度(信号)强化。延迟强化的裂隙样中央瘢痕有助于与肝细胞癌、肝腺瘤及肝血管瘤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RI和CTA在枕骨大孔区肿瘤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枕骨大孔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评估肿瘤的部位、范围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并与术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2例枕骨大孔区肿瘤中,良性29例,其中血管母细胞瘤4例,室管膜瘤3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例,脑膜瘤13例,神经鞘瘤5例,脂肪瘤1例,表皮样囊肿1例;恶性3例,其中软骨瘤样脊索瘤1例,黑色素瘤1例,转移瘤1例。位于髓内9例,髓外23例(腹侧5例、腹外侧7例、背侧11例)。MRI诊断准确率为93.75%(30/32),且对肿瘤范围的评估与手术所见一致。CTA对血管评估与术中所见符合率为100%。结论 MRI和CTA能在术前准确评估枕骨大孔区肿瘤的部位及范围,明确病变与邻近组织及血管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手术入路、确定切除范围及处理重要血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侧脑室室管膜囊肿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侧脑室室管膜囊肿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10例中有明显症状者3例,其余7例症状不明显。MRI表现为侧脑室三角区和/或体部内单发椭圆形囊样病灶,边界清晰、光滑、锐利,信号均匀,在MRI所有序列上均与脑脊液信号相同,5例增强扫描病灶无增强,邻近的脉络丛受压移位。4例合并同侧颞角轻度扩大,1例合并同侧颞角明显扩大。双侧脑室前角无明显扩大。邻近脑实质无水肿带。结论侧脑室室管膜囊肿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硬化背景下ICC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特征,以期提高对ICC的诊断水平。方法:将49例经病理证实的ICC患者进行分组:①非肝硬化组(N组)40例,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组(C组)9例,对两组MSCT征象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比较;②乙肝阳性组(HbsAg+)24例,乙肝阴性组(HbsAg-)25例,对AFP、Ca-199、肝内胆管结石3指标进行比较。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检验水准ɑ=0.05。结果:N、C两组ICC的MSCT影像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之间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HbsAg+组ICC 1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HbsAg-组9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HbsAg+组10例AFP指标阳性,HbsAg-组3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9);HbsAg+组7例Ca-199指标阳性、HbsAg-组15例阳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乙肝相关性肝硬化下ICC与非肝硬化下ICC在MSCT影像表现上无特殊,乙肝相关性肝硬化下ICC常可有血清AFP的升高。只有熟悉ICC的影像表现,才能减少肝硬化背景ICC的误诊。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影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重点分析 7例肾上腺脑白质不良的CT和MR影像表现 ,以期提高对本病影像学典型表现的认识。1 材料和方法本组 7例 ,均为男性 ,年龄 7~ 11岁 ,平均年龄 9岁。 4例行CT平扫 ,3例行平扫 增强扫描。 7例均有MR平扫 ,其中 2例行增强扫描。CT扫描机为GE的Sytec 40 0 0型扫描机 ,轴位扫描 ,层厚 ,层距均为 10mm ,病灶区行薄层扫描 (层厚为 3~ 5mm) ,增强扫描使用 6 0 %泛影葡胺 5 0ml静脉团注。MR成像使用TOSHIBA公司 0 .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机。扫描参数 :T1WI :TR/TE 5 0 0 / 15ms,T2WI :T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