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对球囊主动扩张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取54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出现吞咽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表面麻醉组(表麻组)和无麻醉组(无麻组),表麻组患者进行球囊主动扩张前给予表面麻醉,无麻组患者进行球囊主动扩张前不给予表面麻醉;2组患者均同时辅以低频电刺激,持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后进行X线吞咽造影及吞咽自觉费力程度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咽启动延迟时间明显缩短、环咽肌开放程度明显增加(P<0.05),喉部前移和上抬幅度亦显著改善(P<0.05),自觉费力吞咽评分和无效吞咽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并且无麻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表麻组(P<0.05);另外治疗后无麻组患者误吸率(3.6%)较治疗前(57.1%)及对照组水平(38.5%)均显著降低(P<0.05),经口进食改善率(89.3%)较表麻组(61.5%)明显提高(P<0.05)。 结论球囊主动扩张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具有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患者吞咽功能,且治疗时不采用表面麻醉的疗效优于使用表面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内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口腔内假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双相不对称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口腔内肌群,1周5次,共2周。治疗前后均进行舌压测定和吞咽时颏下肌群的表面肌电振幅峰值测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舌压均较治疗前提高 (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吞咽时颏下肌群的表面肌电振幅峰值较治疗前增加(P<0.05),但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口腔内电刺激能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舌压,改善其舌功能。 相似文献
3.
4.
经会阴骶前引流应用于直肠癌手术后并发症治疗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癌术后最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为吻合口瘘、出血及感染,临床大多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术中引流管的放置为术后吻合口瘘及感染的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传统的放置方法是将引流管置骶前经下腹部引出.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三腔营养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内营养(E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0例SAP患者随机分成三腔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三腔组置入FRECA三腔喂养管(华瑞制药生产),一腔置于Trial's韧带15~20 cm以下进行肠内营养,一腔置于胃内引流胃液,另一腔置入空肠充气预防营养液返流;对照组置普通胃肠营养管进行EN,观察两组临床指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5.0%(1/20)vs 15%(3/20)(P0.05).结论 对SAP患者行EN,应用三腔营养管,既能使肠内营养有效,又能减轻胰腺负担,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用手持棒式电极对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的舌内外肌群进行低频脉冲电刺激,观察对舌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鼻咽癌放疗后舌肌运动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舌内外肌组和舌外肌组,每组30例,其中17例患者因病情、经济及家庭原因不能坚持治疗,退出研究。最后纳入统计的患者资料43例,其中舌内外肌组22例,舌外肌组21例。2组患者均采用感应电疗法,手持棒式电极刺激治疗,舌内外肌组刺激部位为舌内外肌群,每次治疗20min;舌外肌组刺激部位为舌外肌群,每次治疗15min。治疗时间均为每日1次,每周5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舌肌运动范围测量,记录和统计分析2组患者舌的前伸运动、左右运动及上下运动范围。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舌前伸运动、左右运动、上下运动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舌前伸运动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舌内外肌组较舌外肌组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内外肌组治疗后的舌左右运动范围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舌外肌组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舌上下运动范围较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持棒式电极感应电疗法能有效针对舌肌运动障碍患者的舌内、外肌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舌前伸运动和舌左右运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舌针联合舌运动训练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舌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鼻咽癌放疗后舌运动障碍患者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舌针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舌运动训练和感觉刺激,舌针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舌针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进行舌运动功能评估及舌肌肌力评测。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舌前伸范围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舌针组患者治疗后的舌前伸范围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舌左右和上下范围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舌压值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舌针组患者治疗后的舌压为(10.46±3.74)kPa,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8.89±1.78)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舌运动训练和感觉刺激联合舌针可显著改善鼻咽癌放疗后舌运动障碍患者舌的运动范围,还可增强其舌肌肌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流质食团对鼻咽癌放疗术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影响情况.方法:选取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26例,在吞咽造影检查下,分别进食一口量为5ml的浓流质和稀流质,采集并测量舌骨位移幅度、舌骨运动时间、喉关闭时间、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us sphincter,UES)开放时间、吞咽启动时间、咽运送...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