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2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23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33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药学 | 11篇 |
中国医学 | 10篇 |
肿瘤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阳健骨汤联合手法复位对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康复效果。方法:选取118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单双分成两组,对照组59例,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制动,并功能锻炼;研究组59例,加用温阳健骨汤,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对疗效、腕关节活动度和疼痛积分等影响性。结果:疗效上,研究组显效率53.85%、总有效率82.7%,对照组显效率63.46%、总有效率88.46%,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χ2=9.688,P=0.023);拆除小夹板后2周在腕关节活动度旋前度、背伸度、掌屈度、桡偏角度、旋后度上显著高于拆除小夹板时(P0.05),拆除小夹板后研究组在以上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治疗1周、2周、3周、4周后在VAS评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温阳健骨汤联合手法复位能提高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CT、MRI、PET在肺部球形病灶中的综合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5例有CT、MRI、PET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肺部球形病灶。结果 分析CT、MRI及PET三者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并进行比较 ,发现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无显著性差异 (P值分别为0 .377和 0 .7)。通过CT、MRI、PET的互补 ,在 4 4例肺癌中 ,仅 1例误诊 ,2 1例良性病变中 ,诊断正确的有 19例 ,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7.7%、90 .5 %、95 .4 %、95 .6 %和95 %。结论 多种手段的综合利用 ,有助于提高肺部球形病灶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周围型肺癌CT灌注参数与PET的SUV值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癌肺肿瘤CT灌注参数与PET的标准摄取值(SUV)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42例有同期PET的周围型肺癌行肺肿瘤灌注CT扫描,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并追踪1年以上.扫描数据用CT灌注2--体部肿瘤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42例周围型肺癌中,病灶强化差值14~63 HU,平均(32.80±12.35) HU;PET的最大SUV值2.76~18.50,平均8.63±3.47;肿瘤灌注的血容量值(BV)为6.0~17.8 ml/100g,平均(8.47±2.60) ml/100g;毛细血管通透性(PS值)为5.95~95.00 ml/(100g·min),平均(49.13±17.33) ml/(100g·min).PET和肺灌注的BV值对肺癌的诊断最为敏感,敏感度达100%,PS和CT强化值敏感性稍差,敏感度分别为95%和91%.42例中,CT强化值与PS值、SUV值和预后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53、0.212和0.07,P值均>0.05;BV值与强化值有很好的正相关性,r值为0.341,P<0.05,SUV值和PS值与预后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319和0.378,P值分别为0.039和0.014,均<0.05,且PS值与SUV值也有正相关性,r值为0.318,P<0.05.结论:BV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但与预后没有明确的相关性;PS诊断敏感性稍差,但其数值与PET的SUV值和患者的预后正相关,PS值与SUV值共同反映肿瘤的恶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肺灌注对肺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 肿瘤灌注对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6例肺部病变进行前瞻性分析.其中肺癌29例,病灶最大直径2~7 cm(平均4 cm).17例良性病灶中,结核7例,肺脓肿3例,非特异性炎症3例,炎性假瘤1例,曲菌球1例,错构瘤2例,病灶最大直径2~5 cm(平均3 cm).采用GE Lightspeed Qx/i Extra 8排探测器螺旋CT,电影模式,层厚5 mm/4层.扫描时间1 s/圈,数据采集时间40 s.非离子对比剂(300 mgI/ml)50 ml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浅静脉注射,速率4 ml/s,延迟5.6 s.CT灌注2-体部肿瘤软件包分析.测定病变的血流量(BF)、血容积(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渗透性(PS).结果良恶性比较以BV和PS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2和P=0.000).若以BV值≥6作为恶性病变的域值,则灵敏度为100%,特异度64.7%,阳性预测值82.9%,阴性预测值为100%.以PS值≥30作为恶性病变域值,灵敏度为86.2%,特异度88.2%,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为79%.结论螺旋CT肺灌注在肺部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中有较大的帮助.灌注参数以BV和PS为佳,BV的敏感度高而PS的特异度高,两者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桡侧入路克氏针加捆绑带内固定治疗Gartland III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意义。[方法]51例3~14岁的Gartland III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应用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法,随机分为改良手术组(采用桡侧入路克氏针加捆绑带内固定治疗)和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双侧入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两组。观察两组临床愈合时间、术后1周内神经症状发生率、术后2周后肘关节活动范围、术后3个月后肘内翻畸形发生率、骨化性肌炎发生率、术后第二天及拆除内固定后进行肘部正位X线片B角(即Baumann角)度数、总体疗效评价等指标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达临床愈合,肘内翻畸形、神经症状发生率、骨化性肌炎发生率及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肘部正位X线片B角度数、肘关节活动范围、总体疗效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侧入路克氏针加捆绑带内固定治疗Gartland III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内固定可靠,有效改善肘关节活动范围,降低肘内翻畸形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7.
8.
9.
目的 :了解某部队医院心血管类药物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 :以限定日剂量法和消耗金额排序法对 1 999~ 2 0 0 1年该院心血管类药物消耗品种和金额进行归类统计 ,分析该类药物用药情况。结果 :该类药物费用上升较快 ;钙拮抗药、防治心绞痛药物和降压药等应用最多 ;临床应用以国产和合资生产品种为主。结论 :该类药物费用增加很快 ,应注意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副溶血弧菌的基因分型技术,应用于广州市水产品食物中毒居前列的致病菌——副溶血弧菌的检测,寻找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检验方法。方法分析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16S-23S rDNA IGS的相关信息(电泳图谱、序列分析等),找出合适的16S-23S rDNA IGS作为基因分型依据,建立副溶血性弧菌的基因分型技术。结果通过克隆和测序,分析了副溶血性弧菌的16S-23S rDNA IGS片段,初步确定了以16S-23S rDNA IGS为分子标记的副溶血性弧菌基因分型技术。结论本检测方法不但快速、灵敏,还对深入了解副溶血性弧菌的发病机制,研究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