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31篇 |
免费 | 287篇 |
国内免费 | 15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3篇 |
儿科学 | 53篇 |
妇产科学 | 13篇 |
基础医学 | 185篇 |
口腔科学 | 42篇 |
临床医学 | 848篇 |
内科学 | 452篇 |
皮肤病学 | 30篇 |
神经病学 | 74篇 |
特种医学 | 26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495篇 |
综合类 | 1979篇 |
预防医学 | 657篇 |
眼科学 | 45篇 |
药学 | 656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781篇 |
肿瘤学 | 1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101篇 |
2021年 | 138篇 |
2020年 | 140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117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94篇 |
2015年 | 132篇 |
2014年 | 245篇 |
2013年 | 302篇 |
2012年 | 339篇 |
2011年 | 404篇 |
2010年 | 321篇 |
2009年 | 364篇 |
2008年 | 354篇 |
2007年 | 303篇 |
2006年 | 283篇 |
2005年 | 308篇 |
2004年 | 283篇 |
2003年 | 256篇 |
2002年 | 237篇 |
2001年 | 212篇 |
2000年 | 180篇 |
1999年 | 166篇 |
1998年 | 192篇 |
1997年 | 150篇 |
1996年 | 129篇 |
1995年 | 128篇 |
1994年 | 111篇 |
1993年 | 63篇 |
1992年 | 70篇 |
1991年 | 98篇 |
1990年 | 46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镇肝熄风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均为我院内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西药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n=50)与采用镇肝熄风汤治疗(观察组,n=50)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血压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6%,对照组为82%;观察组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采用镇肝熄风汤治疗,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改善中医证候,增强血压控制效果,并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肝性脑病是重症肝炎常见的死因之一。死亡率的高低与病情观察和正确治疗及护理与否,有至关重要的关系。因为病人昏迷不能诉说,全靠医护人员仔细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尤其是病理多化一环紧扣一环,如果疏忽早期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就会失去抢救成功机会,待到晚期即不可逆转。我院近6年来收治肝性脑病38例,由于护理人员熟悉发病机理,仔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向医生提出预见性的治疗和护理,赢得抢救时间,使死亡率降至44.7%。死亡病例为合并肾功能衰竭(并发肝肾综合症),上消化道大出血,顽固性腹水感染。 相似文献
3.
4.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一期扩张器植入术患者的并发症以及护理措施。 方法:对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行乳腺癌手术合并一期扩张器植入术的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35例乳腺癌患者2例因为疾病进展或者自身原因中途取出扩张器,其余33例中出现局部疼痛1例,术后心理退缩2例,但经过精心周到的护理以及注水宣教,现均进行顺利的后续治疗,已有16例已完成扩张器取出及假体置换手术。结论:对于乳腺癌一期扩张器植入术患者,认真规范的操作、精心的护理及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扩张器置换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提高病人满意度的作用,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采用我科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我科326名住院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增加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我科的病人满意度每月均呈上升趋势.结论:健康教育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健康教育的满意率直接影响到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消心痛(isosorbide dinitrate,ISDN)口腔喷雾理论上药物显效时间应快于舌下含用片剂。本文研究ISDN口腔喷雾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急性恶化者的疗效和药物动力学过程。6例CHF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38~67岁,均为冠心病伴心肌梗塞,虽长期用地高辛、利尿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5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WanFang Data、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中关于尿毒清颗粒治疗CKD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筛选和资料提取后,并按照改良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应用Stata1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6篇文献,共305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538例,对照组15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尿毒清颗粒联合用药能降低CKD患者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肌酐[WHD=-52.42,95%CI(-62.64,-42.21)],改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WHD=3.26,95%CI(3.70,6.99)],升高血红蛋白[WHD=5.79,95%CI(2.66,8.92)],降低三酰甘油[WHD=-0.45,95%CI(-0.85,-0.04)]及胆固醇[WHD=-1.41,95%CI(-1.78,-1.04)]的作用;并且可以改善CKD患者临床有效率提高37%[RR=1.37,95%CI(1.24,1.51)],但对于24 h尿蛋白定量[WHD=-194.95,95%CI(-425.92,36.01)],无临床意义。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尿毒清颗粒联合用药能明显降低CKD患者血肌酐、血三酰甘油、血胆固醇,升高血红蛋白、肾小球滤过率以及改善患者临床有效率。由于纳入的文献其研究方法学质量不高,有待进一步进行高质量的研究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耳穴贴压对女性更年期症状及血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法对更年期女性症状及血清内分泌激素等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02/2003—09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的女性更年期患者69例,随机分为耳穴贴压组54例和常规治疗组15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辨证分型经X^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gt;0.05)。耳穴贴压组:①治则:补肾,调理脏腑,平衡阴阳。②取穴:主穴:肾、内生殖器、内分泌、皮质下。配穴:神门、交感、对屏尖,证属阴虚型加肝、心,阳虚型加脾。③操作:将王不留行籽对准穴位贴紧,患者自行按压所贴耳穴3~5次/d,每次每穴按压时间应不少于20s。④疗程:左右耳交替贴压,3d换1次,2次/周,中问休息1d,连压4周为1个疗程。常规治疗组:①谷维素10mg/次,3次/d,口服,连服4周为1个疗程。两组以“Kupperman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率比较,分显效、有效、无效。耳穴贴压组还进行治疗前后血清内分泌激素、促卵泡生长激素、雌二醇的测定。结果:①Kupperman指数比计算值:耳穴贴压组显效率40.74%(23/54),有效率100%(54/54);常规治疗组显效率6.67%(1/15),有效率73.33%(4/15),P&;lt;0.05。②Kupperman指数:耳穴贴压组治疗前(30.8&;#177;5.5)分,治疗后(11.8&;#177;4.3)分;常规治疗组治疗前(31.2&;#177;9.7)分,治疗后(20.7&;#177;6.9)分。与治疗前比较两组Kupperman指数均显著下降(P&;lt;0.01),且耳穴贴压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P&;lt;0.01)。③耳穴贴压组血清内分泌激素:治疗后促卵泡生长激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8.079&;#177;9,770),(24.853&;#177;13.960)IU/L.P&;lt;0.05],治疗后雌二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3.875&;#177;25.777),(37.183&;#177;11.981)μg/L,P&;lt;0.05]。结论:Kupperman指数比显示,耳穴贴压疗法有效率100%,Kupperman指数明显降低表明女性更年期症状得到改善;同时促卵泡生长激素下降,雌二醇水平升高,也验证了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对女性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处理子宫圆韧带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该院普外科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共34例女性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的临床资料及手术录像,其中,保留子宫圆韧带25例(A组),离断子宫圆韧带9例(B组)。结果 3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A和B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4±8)min和(36±7)min。术后患者均恢复理想,平均随访17个月,无疝复发及慢性疼痛发生。结论与离断子宫圆韧带手术相比,沿子宫圆韧带两侧纵向切开腹膜,保留子宫圆韧带的手术操作相对复杂,用时较长,但可保证子宫圆韧带及腹膜的完整性,临床应用前景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