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口腔科学 | 12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24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6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口腔外科拔牙术前,医师要求拔牙患者做血糖检测,以防止可疑患者因血糖水平过高引起术后感染。因此,快速准确的检测拔牙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检验科1996年10月建立了快速全血血糖检测方法,为证明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将快速指血法和... 相似文献
2.
丁利陆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10,(5):58-59
并发症往往会成为患者心灵的“紧箍咒”“下班了!”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老吴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东西,走出了单位大门。迎面一阵冷风吹来,他打了一个寒战,紧了紧衣服领口,想到妻子景霞还一个人在家,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移植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的影响。方法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ADSC移植组、电针+ADSC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2h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取大椎穴和内关穴行电针治疗。ADSC组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ADSC细胞悬液,电针+ADSC组联合电针和AD-SC移植治疗。缺血7d后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SS),采用Western bolt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区SDF-1、CXCR4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电针+ADSC组海马区PKH-26标记的细胞个数高于ADSC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DSC组和电针+ADSC组NSS评分均显著降低,海马区SDF-1、CXCR4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P<0.05)。其中电针+ADSC组较电针组和ADSC组NSS评分显著降低,而SDF-1、CXCR4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电针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作用优于单独治疗组,其机制可能与电针上调脑海马区SDF-1和CXCR4表达,促进移植的ADSC迁移和存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炎症递质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ADSC组。ADSC组经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ADSC细胞悬液(0.5ml,细胞密度为4×106个/ml),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PCR分别检测半暗带区NF-κB和PARP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ADSC移植后可见PKH26标记的ADSC在半暗带区有表达。与模型组比较,ADSC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显著降低(P〈0.05),半暗带区PARP蛋白、NF-κ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可通过下调炎症递质NF-κB和PARP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从而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是革兰氏阳性球菌中的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绝大多数不致病,仅少数引起人和动物的化脓性感染,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之一.近年来,由于广泛使用抗菌素,耐药菌株逐年增加,目前金葡菌的青霉素耐药菌株高达90%以上.因此,对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术后感染的患者,及时采取脓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是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素,在临床治疗中防止或减少细菌产生抗药性并控制抗药菌株扩散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7.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最常见的亚型。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通过机体免疫系统发挥有效的抗肿瘤作用。抗PD-1抗体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治疗的≥65岁晚期无驱动基因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获益,但晚期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未从治疗中获益;Pembrolizumab联合化疗治疗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增加。与单纯化疗对比,抗PD-1抗体Nivolumab联合化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并未获益。抗PD-L1抗体Atezolizumab联合化疗治疗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获益,但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单纯化疗明显增加。抗PD-1抗体Nivolumab和CTLA-4抑制剂Ipilimumab双免疫治疗的PD-L1表达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显著获益,但>75岁的患者并未获益,且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明显增加。抗PD-L1抗体Durvalumab与CTLA-4抑制剂Tremelimumab双免疫联合化疗治疗的老年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均获益,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的水平,探讨其与OSCC病理学改变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91例OSCC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中VEGF、VEGF C和uPAR的水平。结果OSCC患者血清VEGF、VEGF C、uPAR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VEGF、VEGF C和uPAR水平与口腔癌患者的病理分级、浸润方式和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清VEGF、VEGF C和uPAR水平可为监测口腔癌的发生发展提供实验依据,但对判断OSCC的转移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区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低氧诱导因子3α(HIF-3α)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SCs组。再灌注72 h后神经功能损害评分表(NSS)法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HIF-1α和HIF-3α蛋白表达。结果 NSCs移植后可见PKH26标记的NSCs在海马区有表达。与模型组比较,NSCs组NSS评分显著降低(P<0.05),海马区HIF-1α和HIF-3α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HIF-1α和HIF-3α表达,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由外向内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OT)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并对影响术后排尿功能恢复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SUI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TOT方法,对照组采用由内向外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TVT-O)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术中指标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并对影响观察组术后排尿功能恢复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绝经、尿道内括约肌功能缺陷、尿道高活动性、术前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均是女性SUI患者TOT术后排尿功能恢复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TOT和TVT-O两种术式治疗SUI具有同样疗效,但TOT术式更安全;TOT术后排尿功能恢复时间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