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00篇 |
免费 | 240篇 |
国内免费 | 38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6篇 |
儿科学 | 27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642篇 |
口腔科学 | 714篇 |
临床医学 | 921篇 |
内科学 | 108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350篇 |
特种医学 | 28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773篇 |
综合类 | 1626篇 |
预防医学 | 154篇 |
眼科学 | 9篇 |
药学 | 456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159篇 |
肿瘤学 | 6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81篇 |
2023年 | 163篇 |
2022年 | 170篇 |
2021年 | 234篇 |
2020年 | 198篇 |
2019年 | 104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125篇 |
2016年 | 159篇 |
2015年 | 180篇 |
2014年 | 272篇 |
2013年 | 332篇 |
2012年 | 451篇 |
2011年 | 462篇 |
2010年 | 374篇 |
2009年 | 376篇 |
2008年 | 446篇 |
2007年 | 305篇 |
2006年 | 301篇 |
2005年 | 381篇 |
2004年 | 372篇 |
2003年 | 318篇 |
2002年 | 257篇 |
2001年 | 247篇 |
2000年 | 191篇 |
1999年 | 146篇 |
1998年 | 124篇 |
1997年 | 102篇 |
1996年 | 92篇 |
1995年 | 73篇 |
1994年 | 66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种植杆卡式固位体在无牙颌上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将种植体和杆卡式附着体结合,用于无牙颌上颌骨缺损修复的方法。讨论了这种方式的固位特性,设计要点及适应证。这种方法可为无牙颌上颌骨缺损修复体提供可靠的固位和有效的支持,能有效恢复口腔功能,还具有取戴方便,便于自洁等多种优点 相似文献
2.
屈依丽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4,(Z1)
各种生长因子传递方法使生长因子在局部骨缺损处发挥稳定而持续的作用,本文对载体系统和基因治疗两种方法来传递的生长因子,在局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修复骨缺损的局部基因释放载体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骼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骨结构异常严重地影响患者的外貌、功能和心理社会行为。局部基因释放载体技术是新近开展的一种修复组织缺损的新技术。本文对该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于修复骨骼缺损的前景简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胎儿骨移植治疗小儿骨缺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体胎儿骨移植治疗小儿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孕4月以上孕妇新引产的胎儿,截取胎儿的股骨、胫骨,经制备后备用。骨不连病人,去除缺损处组织及硬化骨固定后,用长条胎儿骨填充;纤维结构不良、骨囊肿及骨软骨瘤病人,在刮除病灶后,用胎儿骨按骨力线平行方向排列,填塞于骨缺损处。结果:17例骨缺患儿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骨缺损处均得到临床愈合,无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结论:胎儿骨截取保存容易,手术操作简 相似文献
6.
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时行骨膜移植治疗腕关节损伤21例。对关节软骨缺损或关节对合不良、高低不平患者,全层切除软骨面,创面修整,严密止血,暴露桡骨、胫骨,切取骨膜10mm×15mm~30mm×40mm大小,将骨膜生发层朝向关节腔,用脑外科M-y生物粘合剂固定。术后石膏固定2周,拆除石膏后,在CPM下功能锻炼3~4周。随访结果均满意。并讨论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自体颅骨骨瓣自然环境下保存的方法。方法 对60例去骨瓣减压术取下的骨瓣按随机原则,选择自然环境下保存和酒精浸泡保存3~9个月,于3个月行自体颅骨修复颅骨缺损。自然环境下保存的骨瓣经快速高温消毒后应用,酒精浸泡保存的骨瓣直接应用。结果 自然环境下保存的自体颅骨修复术后无感染及头皮下积液。亦无骨质吸收和骨瓣塌陷;而酒精浸泡保存的骨瓣自体颅骨修复术后2例出现感染。1例出现骨质吸收和骨瓣塌陷。结论 自然环境下保存骨瓣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髂腹股沟轴型骨皮瓣修复手掌皮肤缺损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外伤中伴皮肤缺损占1/3,并且经常同时存在骨折.少数病例有骨缺损。2001-04--2003-12,本科采用同侧髂腹股沟型骨皮瓣同时修复手外伤后的皮肤与掌骨缺损,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Growing skull fractwre,GSF)的发病机制、诊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2年1月2002年4月10年间收治的6例GSF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行分析。结果 6例均有明确颅脑损伤病史,平均发病年龄2.99岁,头部包块、颅骨缺损及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常见,颅骨平片见以骨折线为长轴的梭形颅骨缺损,CT检查显示包块为蛛网膜囊肿或脑膨出,术中见硬脑膜缺损大于颅骨缺损;Goldstein分型: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2例;GOS5分者3例(2例Ⅰ型和1例Ⅱ型),4分者2例(Ⅱ型和Ⅲ型各1例),3分者1例(Ⅲ型)。结论 ①颅骨骨折致硬脑膜破损为GSF发病的病理基础,婴幼儿期颅脑发育、外伤后局部颅内压力增高、骨折缘缺血为发病的重要因素;②GSF患儿颅骨缺损范围与病程不呈正相关,颅脑CT在GSF的诊断方面优于颅骨平片;③GSF一经确诊即应手术治疗,扩大开颅术能显露硬脑膜残缘,严密修补硬脑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Medepor材料适用于GSF患儿。Goldstein分型对指导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在骨缺损修复中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有成骨作用,已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修复骨缺损。除成骨作用外,BMP在其他组织的发育中也发挥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目前BMP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热点包括BMP复合各种有机或无机载体修复骨缺损、BMP多基因联合、BMP与其他生长因子协同作用、BMP转导或转染种子细胞后缓慢释放、诱导种子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等。部分BMP已引入临床骨缺损治疗,并取得了显著疗效。大多数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