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29篇
  免费   3400篇
  国内免费   1992篇
耳鼻咽喉   1137篇
儿科学   308篇
妇产科学   145篇
基础医学   1697篇
口腔科学   279篇
临床医学   11643篇
内科学   7768篇
皮肤病学   78篇
神经病学   743篇
特种医学   33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13115篇
综合类   20084篇
预防医学   2836篇
眼科学   624篇
药学   7991篇
  431篇
中国医学   3726篇
肿瘤学   666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1103篇
  2023年   2392篇
  2022年   2852篇
  2021年   4217篇
  2020年   3235篇
  2019年   2682篇
  2018年   1151篇
  2017年   2002篇
  2016年   2176篇
  2015年   2388篇
  2014年   3856篇
  2013年   3856篇
  2012年   4818篇
  2011年   4865篇
  2010年   4451篇
  2009年   4252篇
  2008年   4090篇
  2007年   3352篇
  2006年   3089篇
  2005年   2702篇
  2004年   2351篇
  2003年   2114篇
  2002年   1701篇
  2001年   1322篇
  2000年   963篇
  1999年   760篇
  1998年   668篇
  1997年   646篇
  1996年   577篇
  1995年   530篇
  1994年   394篇
  1993年   279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177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53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联合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脑卒中中心收治的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组(观察组)51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57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1、6、12个月神经功能预后(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观察记录终点事件(卒中复发、死亡)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3.903,P<0.001;t=-3.006,P=0.003),术后12个月时改良Ranki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091,P=0.039);2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7.84%vs. 10.53%,χ~2=0.231,P=0.746;术后12个月:11.76%vs. 14.04%,χ~2=0.455,P=0.565)。2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前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排监测目标靶向液体治疗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ASA Ⅰ-Ⅱ级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CVP及ABP指导输液30例,B组监测心排指导输液30例。分别记录A、B两组患者诱导后3 min (T1)、俯卧位后3 min (T2)、冲水30 min(T3)、冲水60 min (T4)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前和术后的血乳酸值(lac)以及总输液量。结果与A组比较,B组在T2、T3、T4各时点MAP数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的输液量比A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A组相比,B组术后乳酸值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俯卧位后各时间点HR均未发生显著改变(P> 0.05)。A、B两组患者俯卧位后各时点MAP数值均下降,与俯卧位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更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经皮肾镜术后残石患者开展二期经皮肾镜治疗所起到的干预效果进行深入探究。方法60例鹿角形结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一期经皮肾镜联合二期经皮肾镜治疗,对照组仅予以一期经皮肾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S.T.O.N.E评分、血红蛋白(Hb)下降量、结石去除率及切口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52.01±9.00)min短于对照组的(70.65±8.8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0.34±16.05)ml少于对照组的(80.05±12.8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T.O.N.E评分(6.92±1.11)分低于对照组的(8.89±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下降量(1.31±0.41)g/dl小于对照组的(1.92±0.51)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石去除率9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3%(1/30)低于对照组的2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经皮肾镜术后残石患者进行治疗时,二期经皮肾镜治疗方式所起到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与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间成都三六三医院收治的68例HCCA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A组患者采用PTCD治疗,B组患者采用ENB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情况、引流情况、肝功能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A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3. 46±1. 24)个月,B组为(13. 37±1. 1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Ⅰ型、Ⅱ型和Ⅲ型引流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 A组患者Ⅳ型引流成功率和总引流成功率分别为100. 0%和88. 2%,均较B组的33. 3%和67. 6%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A组患者引流量为(357. 27±76. 18) ml,高于B组的(313. 82±72. 2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7d,两组患者ALT、ALP和TBil水平均降低,且A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 7%,高于B组的11. 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ENBD与PTCD治疗HCCA均可取得理想疗效,且PTCD在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引流成功率更高,且改善肝功能方面更有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