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11篇 |
免费 | 121篇 |
国内免费 | 9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1篇 |
儿科学 | 8篇 |
妇产科学 | 8篇 |
基础医学 | 125篇 |
口腔科学 | 376篇 |
临床医学 | 325篇 |
内科学 | 66篇 |
皮肤病学 | 42篇 |
神经病学 | 18篇 |
特种医学 | 5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11篇 |
综合类 | 443篇 |
预防医学 | 251篇 |
眼科学 | 17篇 |
药学 | 209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14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84篇 |
2021年 | 126篇 |
2020年 | 104篇 |
2019年 | 89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67篇 |
2016年 | 76篇 |
2015年 | 90篇 |
2014年 | 126篇 |
2013年 | 93篇 |
2012年 | 163篇 |
2011年 | 160篇 |
2010年 | 128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106篇 |
2007年 | 79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48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辅酶Q10,又叫癸烯醌、泛醌,为脂溶性酮类化合物,化学名称2,3-甲氧基-5-甲基-6-癸异戊烯基苯醌。1957年由Frederick从牛心线粒体中分离得到。辅酶Q10作为人体中惟一的辅酶Q类物质,其代谢异常与人体的许多疾病相关联。辅酶Q10是细胞自身产生的一种天然代谢激活剂,能激活细胞呼吸、加速产生腺三磷(ATP)。它也是细胞自身产生的天然抗氧剂,能抑制线粒体的过氧化,保护生物膜结构完整性,对免疫有特殊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3.
耐药细菌的不断出现和传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1].生物膜是导致耐药的一种重要机制,并且多数细菌感染与之相关.生物膜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机制,使生物膜内的细菌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抵抗能力显著高于浮游菌,如生物膜基质对抗生素的抗渗性、生物膜核心部位细菌的生长速率降低、存在耐受抗生素的持留菌和生物膜内细菌外排泵过表达,并引起持续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射频治疗仪导入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治疗Ⅰ、Ⅱ型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科门诊2019-10~2020-08就诊的Ⅰ型及Ⅱ型玫瑰痤疮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给予多西环素及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治疗;另外治疗组给予射频治疗仪导入透明质酸生物膜治疗.多西环素口服50 mg/d;透...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1,(1)
《耳鼻咽喉及听力学新闻》(《ENT and Audiology News》)2010,19(5)供稿/《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杂志社王琪,王楠2010年最受重视的耳科学文献(1) 相似文献
7.
采用肺灌洗液分析法和立体学技术,观察了经气管染毒氰戍菊酯(Fen)大鼠肺泡巨噬细胞、酸性磷酸酶、溶酶体的体密度、面密度和数密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这些测试参数的变化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和时间-反应特征。本次研究结果从生化和亚细胞水平为评价Fen的细胞毒性、阐明生物膜损伤机理以及制订Fen的卫生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种植修复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发展,种植相关的感染已经成为威胁种植长期效果的重要因素。细菌在种植体表面形成菌斑生物膜,其独特结构可以抵抗宿主防御功能,加速破坏其周围组织,导致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最终导致种植体周围骨进行性丧失、种植体松动、脱落。因此,抑制种植体表面微生物的黏附和生物膜的形成是防治种植体周围炎的主要策略。近年来,种植体表面的抗菌处理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然而,表面的抗菌改性同样会影响表面的其他生物学性能,如涂层对上皮组织边缘封闭作用的影响以及涂层对结缔组织附着作用的影响,涂层促进良好的软组织结合对于维持种植体的物理屏障具有重要作用;骨结合是种植成功的基础,而不同的抗菌涂层处理将影响骨结合的进程,以及其作用机制依据材料的不同存在差异;抗菌涂层对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影响以及参与免疫平衡调节亦具有重要作用等。本文将从种植体表面抗菌设计的原理和抗菌表面产生的生物学性能影响两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口源性口臭是一种常见的口腔临床病症,与口腔内厌氧菌分解代谢蛋白质,产生挥发性硫化物(VSCs)密切相关.口腔中VSCs的产生与舌苔增厚及牙周炎发生有着重要联系,针对性抑制VSCs产生也是当前减轻口源性口臭症状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口腔中VSCs的来源以及通过控制细菌及菌斑、直接作用于VSCs等手段治疗口源性口臭的... 相似文献
10.
不同材质导尿管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不同材质导尿管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不同物理方法对不同生长时期生物膜的清除效应.方法体外用平板法,经过7d孵育在4种导尿管材质膜片上均培养出生物膜模型.采用乳胶镀膜、硅胶镀膜、纯硅胶和红橡胶等不同材质导尿管的膜片制备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通过菌落计数法了解粘附于导尿管材生物膜内细菌菌落数量与材质的关系;用冲洗、冲洗 涡旋振荡、冲洗 超声振荡3种方法处理附有不同生长时期生物膜的导尿管,通过菌落计数法了解3种方法对不同生长时期生物膜的清除效应.结果以乳胶镀膜和硅胶镀膜所分离出的生物膜内细菌最多,分别为1.91×107CFU/cm3和1.20×107CFU/cm3;以纯硅胶上所分离的生物膜内细菌最少,菌落数为2.7×105CFU/m3,红橡胶上所分离的菌落数稍高于纯硅胶,为6.5×106CFU/cm3,四者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不同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在生物膜形成的初期(2d),3种处理方法具有相同清除效应;但当生物膜趋于成熟后,单用冲洗方法难于将粘附细菌洗脱下来,3种方法的效应强弱顺序为:冲洗 超声>冲洗 涡旋振荡>冲洗.结论不同材质导尿管与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生物膜的数量有一定关系,以纯硅胶和红橡胶尿管形成的生物膜数量较少,而乳胶镀膜和硅胶镀膜尿管形成生物膜数量较多.在生物膜形成初期,对导尿管一般冲洗能较彻底地清除粘附细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