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比较经后外侧入路钢板或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的95例后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钢板组(44例,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和螺钉组(51例,采用后外侧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受伤侧别、踝关节...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评价髌上入路髓内钉结合空心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并获得完整随访的48例胫骨远端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手术均采用闭合复位髌上入路髓内钉结合空心钉固定。通过随访患者影像学资料及术后12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Johner-Wruhs评分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 48例患者均获的12~16个月(平均13.4个月)的随访,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平均92.6(84~98)分,按Johner-Wruhs评分:优40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93.75%。结论 对于胫骨远端骨折合并后踝骨折,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结合空心钉固定是一种可行、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经腓骨后缘切口后外侧入路“后向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间采用经腓骨后缘切口后外侧入路“后向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50例踝关节骨折病例,男21例(42.0%),女29例(58.0%);年龄18~82岁,平均48岁,均为单侧骨折,所有病例均行后踝空心螺钉固定和外踝钢板固定,其中38例行内踝空心螺钉内固定,5例行内侧三角韧带修复,有7例进行下胫腓螺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后摄X线片及CT评估后踝复位结果及螺钉位置准确度,末次随访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35-200min,平均172.5min;术后影像学证实50例中46例关节面获得完全解剖复位,关节面平整,4例存在2mm以内的台阶,有5例后踝螺钉进入下胫腓间隙中;50例患者获得7-24个月(平均14个月)的随访,未发现有骨折复位丢失、再移位及螺钉松动;末次随访AOFAS踝与后足评分:优25例、良23例、可2例,优良率为96%。所有患者未出现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腓骨后缘切口后外侧入路空心螺钉“后向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在采用该切口入路中后踝螺钉的植钉准确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李骁腾;朱亚婕;孙旭;郭胜洋;王喆;汤欣;肖宁 《中华手外科杂志》2018,34(2):150-152
男,49岁,于入院3个月前深海打渔收网时,不慎被掉落的白色海胆扎伤左手背部,当时虽迅速拔出手背部可见海胆棘,但仍有部分残留于皮肤软组织内未取出。随后左手背部疼痛、肿胀,可见若干散在紫红色针刺样伤口( 图1 ),1 d后左手肿胀、疼痛加重,皮肤发红,皮温高于对侧手,但患者未重视就诊,1周后左手背皮肤颜色及皮温逐渐恢复正常,肿胀及疼痛无好转。伤后2个月手背部仍肿胀、疼痛,可在第2~4掌骨远端背侧触及硬块,硬块表面皮肤呈火山口样溃疡( 图2 )。当地医院予\"鸭蛋膏药\"和烟叶外敷10 d未见效,遂行第3掌骨背侧处硬块切开清创术,术后仍无明显好转。临床检查:患者左手背部肿胀,可分别在第2、3、4掌骨远端背侧触及花生米大小肿块共3枚,表面皮肤呈火山口样溃疡,压痛明显,触之质硬,无波动感,左手手指感觉、活动未见明显异常。入院检查相关炎性指标均正常。辅助检查:左手正、斜位X线片未见异物( 图3 );MRI示第3掌骨背侧皮下软组织肿胀,第3掌指关节肿胀,第3掌骨骨髓水肿,考虑炎性改变( 图4 )。入院诊断:左手背部软组织肉芽肿形成。行左手背部肉芽肿清创、负压吸引术(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引流。患肢止血带驱血,利多卡因20 ml局部浸润麻醉后以手背部肿胀最明显处为中心,分别做三处纵行切口逐层切开,见炎性肉芽肿增生,未见残留于组织中的海胆棘( 图5 )。切除炎性肉芽肿及坏死组织。术后切口无红肿、渗出,手指活动可,无感觉异常;第1天VAC引流量10 ml,后逐渐减少( 图6 );1周拆除VAC,行手背部清创缝合术。病理报告:肉芽肿性炎( 图7 )。术后2周拆线,切口愈合良好( 图8 );4周复查,手背部无红肿,未触及肿物,手指活动可,功能恢复如健侧。 相似文献
7.
崔煦;王秀会;王明辉;崔崟;苏日宝;郭胜洋;陈诚;肖宁 《中华手外科杂志》2020,36(06):476-478
目的 分析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外侧端损伤术后发生肩峰下骨溶解的原因,总结相关经验。 方法 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科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外侧端损伤患者共80例,术后发生肩峰下骨溶解17例,分析其发生原因。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26个月,平均11.2个月,末次随访Constant评分91.36±6.83。肩峰下骨溶解病例17例,末次Constant评分83.62±7.48。 结论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外侧端损伤术后易发生肩峰下骨溶解,对患者预后和功能无明显影响。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术后科学康复及早期取出内固定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终板下注射无水乙醇阻碍椎体-终板营养,建立一种新型兔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并观察终板退行性变过程中内皮素1(ET-1)的表达情况。方法健康4月龄新西兰兔32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选取L5,6椎体(对应L4/L5及L5/L6椎间盘)注射300μL无水乙醇,选取L4椎体(对应L3/L4椎间盘)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实验对照,L7椎体(对应L6/L7椎间盘)未注入任何物质作为正常对照。其中1组造模后1个月提取软骨终板细胞,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ET-1表达;余3组分别于造模后1、3和5个月进行椎间盘X线和MRI检查,取椎间盘组织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ET-1表达。结果注射无水乙醇后,随着时间进展,X线片显示椎间隙高度显著下降、椎间隙变窄、边缘骨赘增生,MRI T2WI显示椎间盘低信号;苏木精-伊红染色(HE)显示终板的生长板厚度变薄,终板结构破损,同时软骨终板细胞退化、直至消失,髓核中细胞发生转化(由空泡细胞转变为软骨样细胞,进而形成纤维软骨样细胞)造成髓核纤维化,纤维环结构排列紊乱、纤维化程度逐步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发生退行性变的终板组织内有ET-1表达,但随着退行性变加剧,ET-1表达强度下降;提取的退行性变软骨终板细胞(造模后1个月)也显示细胞质内ET-1强表达。结论通过注射无水乙醇阻碍椎体-终板营养途径可成功建立兔椎间盘退行性变模型,终板退行性变过程中伴随ET-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