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根碱对紫杉醇耐药卵巢癌A2780/taxol细胞生长及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培养A2780/taxol细胞,分为对照组、血根碱组、紫杉醇组、血根碱+紫杉醇组,对照组加0.9%氯化钠液,血根碱组加2.0μmol/L血根碱,紫杉醇组加2μg/ml紫杉醇,血根碱+紫杉醇组同时加2.0μmol/L血根碱及2μg/ml紫杉醇。应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血根碱对A2780/taxol细胞增殖、凋亡、克隆形成及Bax、β-tubulinⅢ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血根碱组、紫杉醇组及血根碱+紫杉醇组均能显著抑制A2780/taxol细胞增殖,血根碱+紫杉醇组抑制率最高(P0.05);紫杉醇组、血根碱组及血根碱+紫杉醇组细胞克隆形成率[(35.67±7.37)%、(27.67±2.52)%和(8.87±3.38)%]明显降低,血根碱+紫杉醇组降低最为明显(P0.05);紫杉醇组、血根碱组及血根碱+紫杉醇组细胞凋亡率[(18.01±7.13)%、(57.03±12.91)%和(81.68±11.23)%]明显增加,血根碱+紫杉醇组细胞凋亡率最高(P0.05);紫杉醇组、血根碱组、血根碱+紫杉醇组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β-tubulin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血根碱+紫杉醇组表达量变化最大(P0.05)。结论:血根碱可下调β-tubulinⅢ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强紫杉醇对耐药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从而促进其对紫杉醇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EGFR基因对卵巢癌SKOV3细胞成瘤力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针对EGFR序列特异性dsRNA的表达载体,用脂质体转染SKOV3细胞及G418筛选阳性克隆。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分为阳性干扰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监测瘤体积,测量瘤质量,采用RT-PCR、WesternBlot、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瘤EGFR基因的表达。结果:阳性干扰组成瘤力明显降低,EGFRmRNA和蛋白的抑制率分别为78.8%和76.4%。结论:动物实验证实RNAi沉默EGFR基因可明显抑制卵巢癌的成瘤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18FDG-PET诊断卵巢癌治疗后复发的价值。方法:对54例临床疑有复发的卵巢癌患者进行了18FDG-PET全身及腹部成像,并与CT进行比较。结果:54例临床疑有复发的卵巢癌患者中,病理证实肿瘤复发35例.18FDG-PET检查39/54例显示阳性;CT常规影像检查28/54例阳性。PET、CT监测卵巢癌复发和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78.95%和92.59%;74.29%;89.47%和79.63%。结论:18FDG-PET全身显像作为无创伤性检查技术,能及时探测到复发或扩散肿瘤的代谢变化,可以为卵巢癌术后随访提供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靶向阻断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对卵巢上皮性癌上皮间质转化(EMT)形成及肿瘤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CXCR4拮抗剂AMD3100作用后,采用MTT法、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及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癌OVCAR3细胞中CXCR4以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AMD3100作用后,卵巢癌细胞OVCAR3的增殖能力、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及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且卵巢癌细胞中随着CXCR4表达的下降,EMT相关蛋白E-cadherin表达升高,而Vimentin、Snail表达则明显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CR4可能调节EMT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卵巢癌的增殖、侵袭及转移能力。CXCR4有望成为治疗卵巢上皮性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卵巢癌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Mut L同系物1(MLH1)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MLH1与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1例卵巢癌组织、28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及20例正常卵巢组织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标准评价分析MLH1缺失与卵巢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以及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71例卵巢癌组织中MLH1缺失率为14.1%;在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无MLH1缺失现象(P<0.05);随肿瘤临床分期的升高,MLH1的缺失率显著降低(P<0.05),但其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在Ki-67低表达组中MLH1缺失占28.00%,在Ki-67高表达组中占6.52%(P<0.05),MLH1缺失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r=-0.295,P=0.013)。结论:与卵巢交界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相比,MLH1缺失率在卵巢癌中明显升高,且随着卵巢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降低。同时与卵巢病理诊断指标Ki-67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一种可用于卵巢癌诊断和术前治疗的核酸嵌合体。方法:设计一种癌抗原125(CA125)-Plk1嵌合体,培养OVCAR-3卵巢癌细胞,平均分成嵌合体组(加入1μl的CA125-Plk1嵌合体)、抗体组(加入1μl的CA125抗体)、对照组(加入1μl的0.9%氯化钠液)。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结合卵巢癌细胞能力;噻唑蓝(MTT)增殖实验检测3组卵巢癌细胞增殖的情况;Tunel染色检测嵌合体组和对照组卵巢癌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流式细胞检测结果示,嵌合体组中CA125-Plk1嵌合体结合卵巢癌细胞的比例(83.67%)高于抗体组中CA125抗体与卵巢癌细胞结合比例(65.12%)和对照组与卵巢癌细胞结合比例(3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检测结果显示,嵌合体组卵巢癌细胞的增殖率(32.60%)低于对照组(62.24%)和抗体组(57.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染色结果显示,嵌合体组卵巢癌细胞中可以见到SiRNA荧光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嵌合体组卵巢癌细胞凋亡比例明显上升[(78.46±6.33)%vs(19.73±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125-Plk1嵌合体能特异性地结合卵巢癌细胞,通过抑制增殖和促凋亡,达到一个潜在的诊断和术前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18FDG-PET在诊断卵巢癌术后复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8FDG-PET诊断卵巢癌治疗后复发的价值。方法:对54例临床疑有复发的卵巢癌患者进行了^18FDG-PET全身及腹部成像,并与CT进行比较。结果:54例临床疑有复发的卵巢癌患者中,病理证实肿瘤复发35例。^18FDG-PET检查39/54例显示阳性;CT常规影像检查28/54例阳性.PET、CT监测卵巢癌复发和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78.95%和92.59%;74.29%;89.47%和79.63%。结论:^18FDG-PET全身显像作为无创伤性检查技术。能及时探测到复发或扩散肿瘤的代谢变化,可以为卵巢癌术后随访提供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