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272篇 |
免费 | 3437篇 |
国内免费 | 117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篇 |
儿科学 | 83篇 |
妇产科学 | 7880篇 |
基础医学 | 2500篇 |
口腔科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14117篇 |
内科学 | 2421篇 |
皮肤病学 | 502篇 |
神经病学 | 161篇 |
特种医学 | 247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8篇 |
外科学 | 4230篇 |
综合类 | 33907篇 |
预防医学 | 11384篇 |
眼科学 | 24篇 |
药学 | 14025篇 |
393篇 | |
中国医学 | 7998篇 |
肿瘤学 | 27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10篇 |
2023年 | 2265篇 |
2022年 | 2824篇 |
2021年 | 4185篇 |
2020年 | 2759篇 |
2019年 | 2912篇 |
2018年 | 1220篇 |
2017年 | 2710篇 |
2016年 | 2727篇 |
2015年 | 2986篇 |
2014年 | 5234篇 |
2013年 | 5428篇 |
2012年 | 6364篇 |
2011年 | 6936篇 |
2010年 | 6322篇 |
2009年 | 5842篇 |
2008年 | 6386篇 |
2007年 | 5590篇 |
2006年 | 5013篇 |
2005年 | 4968篇 |
2004年 | 3862篇 |
2003年 | 3274篇 |
2002年 | 2751篇 |
2001年 | 2316篇 |
2000年 | 1633篇 |
1999年 | 1269篇 |
1998年 | 1105篇 |
1997年 | 1031篇 |
1996年 | 887篇 |
1995年 | 744篇 |
1994年 | 627篇 |
1993年 | 429篇 |
1992年 | 381篇 |
1991年 | 299篇 |
1990年 | 199篇 |
1989年 | 258篇 |
1988年 | 90篇 |
1987年 | 52篇 |
1986年 | 42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标本取物袋(密闭式分碎袋)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分碎术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妇科肿瘤中心的51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口统计学基本信息、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评估术中使用密闭式分碎袋的应用价值。结果:5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44.8±4.5)岁(范围39~49岁);平均体重指数(22.4±5.6)kg/m2(范围16.6~27.2kg/m2);平均子宫大小孕(14.1±3.2)周(范围孕10~20周)。所有患者均在密闭式分碎袋中成功进行并完成分碎术,手术平均时间为(136.5±86.3)min(范围95~310min);放置密闭式分碎袋、穿刺器导管及标本置入的平均时间为(22.1±8.9)min (范围18~45min);病灶分碎的平均时间为(33.5±6.5)min(范围20~55min);病灶取出的平均时间为(9.3±3.7)min(范围5~15min);处理密闭式分碎袋的平均时间为(15.4±8.2)min(范围8~2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4.5±27.8)mL(范围20~150mL);子宫平均重量为(433.8±204.3)g(范围290~980g);无手术并发症和密闭式分碎袋意外破裂发生;术前术后腹腔冲洗液中均未查见梭形细胞或恶性肿瘤细胞。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分碎术中使用一次性使用内窥镜标本取物袋(密闭式分碎袋)能安全且有效地预防分碎术所致的细胞或组织播散种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子宫切口妊娠诊断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56例子宫切口妊娠孕妇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TVCDS检查,记录并分析TVCDS诊断结果和TVCDS图像特征,并记录经TVCDS诊断后给予相应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TVCDS检查,56例子宫切口妊娠孕妇中诊断正确48例,确诊率为85.71%,误诊8例,误诊率为14.29%,TVCDS显示单纯胆囊型、蜂窝型、混合团块型三种,在子宫切口下段均表现为回声不均、血流信号丰富,阻力指数(RI)均低于0.6,48例确诊患者经相应治疗后,血流信号均减少,病灶均逐渐缩小,8例误诊患者经治疗后血β-HCG持续升高,切口处有混合回声。结论采用TVCDS进行子宫切口妊娠诊断,具有较高的确诊率,且准确、直观、操作方便,能准确定位病灶,评估病情,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宫旁阻滞联合瑞芬太尼与全凭静脉麻醉在日间宫腔镜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许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日间宫腔镜手术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宫颈旁局部麻醉联合静脉泵注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临床恢复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到达手术室至离开手术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到达手术室至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05.24±12.62) min vs.(133.48±15.4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23%vs. 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间宫腔镜手术中采用宫旁阻滞联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方法,能够缩短患者在医院的停留时间,可以让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出院;同时可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疾病,能引起女性痛经、性交痛、不孕,严重时有恶变倾向,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复杂,学说众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异常的表观遗传可调控EMs的发生发展,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可能为EMs的诊治提供新的依据,查询了近年来mi 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就相关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系统阅读与子宫内膜增生症相关的文献及临床跟师学习,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特点等方面总结时燕萍教授治疗本病的学术观点和临证经验。时师认为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症应立足于肾气阴不足为本,重视湿热瘀阻为标,兼顾个体体质,治疗当以补、清、利(化)、止为主,自拟"加味清肝止淋汤"以补肾益气、清热利湿,佐以化瘀止血,临床应用治疗本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月经情况,值得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6.
7.
9.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子宫内膜癌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联性,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于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7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合并2型糖尿病与否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合并2型糖尿病33例,参照组未合并2型糖尿病37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以及血压水平。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为(9.45±1.03)mmol/L明显高于参照组的(4.47±0.45)mmol/L,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参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参照组,且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与普通患者相比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更高,且危险因素更多,因此需早期采取有效治疗予以诊治,防止病情的恶化,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