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地区近4年肠道病原菌感染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监测北京地区肠道致病菌的组成及耐药状况,为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常规大便培养,筛出致病菌后经生化及血清学进一步鉴定到种、群或血清型.结果肠道病原菌分布以男性为主,儿童和青年发病为多,7月~9月为腹泻发病高峰.病原以志贺菌属居首位,其次是弧菌.各菌属对抗生素的敏感率有差异.结论北京地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有性别、年龄、季节的分布特点,耐药性不同,应重视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营养支持疗法(简称\"营养支持\")在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应用的临床指南,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等冠状病毒感染的营养支持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等数据库,全球主要营养学会网站、指南网站。纳入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营养支持指南,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列出主要推荐意见。结果最终纳入10篇指南,制定时间为2006~2019年。指南质量为A级6篇,B级3篇,C级1篇。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GREE)Ⅱ涉及各领域中,范围与目的、清晰性、独立性的总分最高,应用性普遍得分较低。各指南侧重点不同,可互为补充,对同一问题的推荐意见基本一致。结论 COVID-19营养支持策略可遵循既往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等发表的高质量指南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百会穴治疗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百会组,每组18只。模型组和百会组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手术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结扎颈外动脉但不插线栓。缺血2h拔出线栓分别于再灌注1min、20h时,百会组给予\"百会\"穴电针刺激,每次30min,共2次,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仅用相同方式固定30min。用伊文氏蓝(EB)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血脑屏障致密性,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ELISA染色法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组织HDACs亚型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24h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组织中出现明显的梗死区域,EB渗出率及HDACs活性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HDAC1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HDAC9)蛋白表达下降(P<0.05或P<0.01);而经电针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百会组EB渗出率、梗死体积、HDACs活性及HDAC3、HDAC6、HDAC1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HDAC1、HDAC2、HDAC9表达增高(P<0.05)。结论电针\"百会\"穴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HDACs活性,逆向调节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导致的HDACs表达失衡状态,这可能是其抗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确理解与掌握卫生勤务的基本概念,不仅是学习卫生勤务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深入开展理论研究的必由之路."卫生勤务"作为卫生勤务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诠释卫生勤务学的关键名词术语,但现行教材与工具书在对其概念界定方面存有不统一的现象,这势必对正确把握概念的逻辑性与完整性带来影响.笔者试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真实世界中儿童应用痰热清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双向队列、注册登记式临床安全性监测方法,在全国59家二级以上医院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连续处方使用痰热清注射液的6 188例年龄≤14岁住院、急诊留观患儿。主要评价指标为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转归。对不良反应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儿童痰热清注射液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20‰(26例,包含严重不良事件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7‰(19例),其中一般不良反应17例、新的不良反应2例。所有不良反应的程度均为轻中度,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所有不良反应在用药24 h内出现,转归均为痊愈或好转。有食物或药物过敏史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加。结论 儿童痰热清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高危人群进行分层,并进一步规范临床使用,可提高痰热清注射液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中国药品说明书外用法的研究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SinoMed,WanFang Data,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4年4月,纳入药品说明书外用法的观察性研究论文,统计论文发表情况,并进行文献研究内容分析。结果:共纳入39篇文献,文献发表情况方面,中国自2008年起发表药品说明书外用法相关研究,自2011年起发表英文文献,文献来源地主要集中于北京、四川、广东,涉及33家单位,总引用频次为97次,总下载频次4679次,药师发表的论文占79.49%。研究内容方面,36篇(92.31%)为单一中心研究,34篇(87.18%)为处方或医嘱的调查分析。药物类别以儿科用药为主(14篇,35.90%)。37篇(94.87%)均根据CFDA公布的药品说明书作为药品说明书外用法判断依据。结论:中国药品说明书外用法的研究发展迅速,但在观察主体、研究类型、研究方向和药物类别方面均存在局限性,尚需建立规范化的药品说明书外用法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索PDCA循环法在临床药学质量控制(质控)体系建立与实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质量提高工具PDCA循环法,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逐步建立与完善临床药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比较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期间临床药学质控指标的达标情况变化,评价临床药学质控工作效果。结果:通过形成临床药学三级质控体系与采用垂直+水平管理模式,制定10+X临床药学工作记录表单、质控检查计划,建立分享与个人申诉机制等举措,临床药学质控指标的达标情况逐渐改善,总达标率自90.5%增长至97.5%(r=0.71,P=0.03)。结论:我院临床药学质控体系的建立与服务质量的提升效果显著,相关经验或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性,年龄14岁,主因颈背部畸形、活动受限7年,进食及呼吸困难10月余入院。诊断为颈椎前凸畸形;蓝尼定受体-1(RyR1)基因相关肌肉病,多微小轴空病可能性大;恶性高热易感者。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行颈椎后路矫形术。麻醉及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时长10 h,术毕入ICU。患儿苏醒期突发全身肌束颤动,体温...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肾病综合征是儿童泌尿系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小儿具有"肾常虚,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吾师赵历军教授提出以"益气化湿"法治疗小儿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