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卢新天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5,(1):6-9
<正>儿童期最多见的血管瘤是婴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IH)和卡波济样血管内皮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本文仅对此两种类型的血管瘤的药物治疗作简单论述。之所以将此两类血管肿瘤的治疗一并叙述,一是因为两类血管肿瘤在儿童期,特别是婴儿期较为常见,还因为两类肿瘤的治疗药物有相当大的重叠。1概述IH的发展过程:婴儿血管瘤起病早,新生 相似文献
2.
3.
4.
5.
胎儿罹患肿瘤的发生率并不高,只有1/12000~1/30000,远不如发生率为1%~3%的出生缺陷。胎儿新生儿肿瘤分为两大类:白血病和实体肿瘤,其特点往往有别于成人。(1)多数是间质细胞瘤,不是上皮性肿瘤。(2)不少儿童期的恶性肿瘤如果是发生在胎儿期的话,其生物学行为更加偏向良性,治疗的预后也会更加好,例如神经母细胞瘤、先天性纤维肉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3)这些肿瘤主要源自于胎儿非成熟细胞或胎 相似文献
6.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161
<正>瑞典一项研究表明,既往研究提示的胎儿和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与儿童期哮喘的相关性可能由家族共有因素以及呼吸系统感染混淆所致。论文11月28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研究共纳入493 785名儿童,其中180 894名适宜行同胞分析。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在整个队列中评估胎儿和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与儿童期哮喘的相关性。通过同胞分层比例风险模型对家族内共有因素加以 相似文献
7.
儿童期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表现出的基本特点有三方面:①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无论是对健康状态的评价,还是对疾病的临床诊断都不宜用单一标准衡量。②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比较严重的损伤可实现自然改善或修复,只要度过危险期,常可满意恢复,适宜的康复治疗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③自身防护能力较弱,易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导致疾病发生。因生长发育中的小儿器官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健全,对药物的毒副作用较成人更为敏感。小儿疾病多变,选择药物须慎重,更要求剂量恰当,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小儿药物治疗的特点,掌握药物的性能、作用机制、毒副作用、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精确的剂量计算和适当的用药方法。现对儿童安全用药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8.
关于儿童期的界定,生理学界大致有4种看法:始于出生时、始于概念(怀孕母亲对儿童的概念)、始于胎动初觉、始于婴儿期结束后。广义的界定,泛指法定成人年龄以下;心理学界将下限界定在儿童期或少年期[1]。教育辞典、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则指出儿童期一般为6~12岁之间,又称学龄初期或小学期。由此可见,儿童期广义上是个体从出生到青春期,狭义上指6~12岁之间。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