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120-123
目的观察加味黄连膏联合肛管直肠微波仪治疗肛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肛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加味黄连膏治疗组(n=20)、马应龙膏治疗组(n=20)及对照组(n=20)。加味黄连膏组、马应龙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加味黄连膏、马应龙膏、医用凡士林药膏纳入肛管直肠,同时予直肠微波仪行肛管直肠微波理疗20 min。各组均隔天行一次治疗,共7次,2周后结束。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疗效、恢复情况等相关指标,并对比分析。结果各组患者经治疗后,加味组总有效率为90%,马应龙组总有效率为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0%,各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味组及马应龙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加味组比马应龙组治疗效果较好(P0.05)。各组治疗前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加味组及马应龙组症状总积分较好(P0.05);同时,加味组对比马应龙组症状总积分较好(P0.05)。各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味组较对照组复发率低(P0.05),加味组与马应龙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马应龙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加味黄连膏联合肛管直肠微波仪治疗肛窦炎疗效好、复发少。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黄连膏纱条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105例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51例采用单纯抗菌药物等基础治疗,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连膏纱条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效果,对照组治愈率43.13%、总有效率78.43%,观察组治愈率61.11%、总有效率92.59%;病原菌清除率,对照组为88.24%,观察组为96.3%;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为7.84%、观察组为1.85%,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换药次数、并发症发生种数、血像恢复正常时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膏纱条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间隙感染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黄连膏对全层皮肤缺损小鼠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通过PI3K/AKT/eNos通路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在45只C57BL/6J雄性小鼠背部制作直径为7.5 mm的全层皮肤切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质组、空白对照组和黄连膏组,基质组和黄连膏组创面分别涂抹基质和黄连膏治疗,空白对照组不涂抹药物。在造模后第0、3、7、10、14天时相观察创面皮肤的愈合情况;在造模后第3、7、14天各组分别处死5只小鼠取皮肤创面组织观察bFGF和PDGF的mRNA水平、CD-31细胞阳性数、AKT、VEGF-A、eNos的蛋白表达变化。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方差分析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3组在0-7天创面愈合面积无明显差别,黄连膏组在第10、14天创面愈合率分别为(76±7)%和(93±5)%,与基质组(48±9)%和(68±11)%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46±7)%和(64±9)%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黄连膏组伤后3、7 d创面组织中CD-31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6.3±3.2)%和(33.6±5.0),明显高于基质组(12.5±4.6)%和(19.2±4.0)、空白对照组(8.4±2.4)%和(17.8±6.0),(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后3、7 d,黄连膏组小鼠创面组织中bFGF的mRAN水平分别为(1.75±0.22)和(2.98±0.35),明显高于基质组(0.96±0.13)和(1.53±0.24),空白对照组(0.78±0.24)%和(1.64±0.3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后14 d,基质组和空白对照 组小鼠创面组织中bFGF 的mRAN 水平分别为(1.88±0.38)和(2.03±0.21)达到最高,明显高于黄连膏组(1.43±0.4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后3、7 d,黄连膏组小鼠创面组织中PDGF的mRAN水平(1.04±0.28)和 (1.82±0.25),明显高于基质组(0.56±0.15)和(1.38±0.21),(P<0.01或P<0.05),空白对照组(0.67±0.20)%和(1.45±0.26)(P<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连膏组伤后7 d,创面组织中P-AKTS308和P-AKTS437的蛋白分别 为(0.45±0.04)和(0.27±0.03),明显高于基质组(0.23±0.06)和(0.16±0.04)、空白对照组(0.19±0.08)和(0.20±0.05), (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A和eNOS的蛋白含量(0.18±0.02)和(0.26±0.04),也明显高于基质组(0.12±0.05)和(0.14±0.07)、空白对照组(0.13±0.06)和(0.17±0.0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膏能够提高全层皮肤缺损小鼠创面愈合率,并通过AKT/VEGF/eNos通路增加bFGF、PDGF、VEGF-A水平,促进模型小鼠创面的血管生成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14.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32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立人  孔祥运 《河南中医》2009,29(5):489-49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疗效。方法:采用降糖、抗感染、改善循环、营养神经、中药内服、蚕食换药及外治法,治疗本病32例。结果:治愈25例,显效5例,好转1例,无效1例。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整体与局部配合治疗本病,可以较快改善症状,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5.
李卫敏  李洋  郑立红 《北京中医药》2009,28(12):965-966
醋酸曲安奈德乳膏与复方黄连膏联合用药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临床外用治疗湿疹的特色方法之一.通过对上述两药的化学成分、剂型及药理作用等进行分析,对联合用药的药剂学基础理论进行研讨.为中西药联合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为新药研发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黄连膏治疗婴儿尿布皮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尿布皮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清水洗浴后用黄连膏涂搽患处,对照组清水洗浴后用氧化锌软膏涂搽患处。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膏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的作用,外涂治疗婴儿尿布皮炎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7.
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症状较重时多采用手术治疗,中医药在痔手术后伤口换药方面颇具特色,可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本科采用拔毒生肌散配合黄连膏纱条用于混合痔术后伤口换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