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120-123
目的观察加味黄连膏联合肛管直肠微波仪治疗肛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肛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加味黄连膏治疗组(n=20)、马应龙膏治疗组(n=20)及对照组(n=20)。加味黄连膏组、马应龙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加味黄连膏、马应龙膏、医用凡士林药膏纳入肛管直肠,同时予直肠微波仪行肛管直肠微波理疗20 min。各组均隔天行一次治疗,共7次,2周后结束。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疗效、恢复情况等相关指标,并对比分析。结果各组患者经治疗后,加味组总有效率为90%,马应龙组总有效率为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0%,各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味组及马应龙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加味组比马应龙组治疗效果较好(P0.05)。各组治疗前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加味组及马应龙组症状总积分较好(P0.05);同时,加味组对比马应龙组症状总积分较好(P0.05)。各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味组较对照组复发率低(P0.05),加味组与马应龙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马应龙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加味黄连膏联合肛管直肠微波仪治疗肛窦炎疗效好、复发少。  相似文献   
102.
湿疹是临床常见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笔于2003年4月~10月,在门诊病人中采用卤米松与黄连膏合用治疗限局性湿疹,临床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黄连膏外敷配合艾条灸熏烤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连膏外敷配合艾条灸熏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采用压疮愈合量表(PUSH)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治疗组PUSH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黄连膏外敷配合艾条灸熏烤治疗压疮,可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用改良的手术方法结合中药外用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改良的分段外剥内扎术,结合内括约肌切断术、肛管皮肤黏膜成形术以及术后中药坐浴、黄连膏换药治疗330例环状混合痔进行综合疗效评定.结果:330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无肛门狭窄和失禁病例,平均住院时间16.3天,5年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外剥内扎松解成形封闭术结合中药坐浴、黄连膏换药疗效极佳,提高了一次性治愈率和远期疗效,具有微创、无痛、愈合快、住院时间短、远期疗效好、不易复发、无任何后遗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5.
HPLC测定黄连膏中小檗碱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光文  胡华明  杨先哲  魏俊德  刘伟 《中成药》2004,26(10):i025-i026
黄连膏是宜昌市中医医院自制的用于治疗外伤感染、烧烫伤的外用软膏制剂,由中药黄连、姜黄、当归等6味中药制成,经该医院30年的临床验证,疗效较好.为了制定该制剂的质量标准,进一步加强对该制剂的质量控制,确保临床用药的疗效,作者研究了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膏中小檗碱含量的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6.
汪芳  田祚鲜  李璐  滕婷  杨军  施斌 《当代医学》2013,(15):94-95
目的探讨黄连膏纱条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创面保护的临床观察。方法总结5年来住院的68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使用黄连膏纱条对创面进行加压包扎,其中35例患者先使用口腔生物膜覆盖然后进行反向加压包扎,分析黄连膏纱条应用后疗效。结果本组68例患者术后填塞,均未出现术后出血,仅2例伤口感染。结论口腔颌面肿瘤术后应用黄连膏纱条进行创面保护,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7.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使用率的上升,与机动车辆相关的烧伤病例在我院呈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其发生例数由1989年的2例上升到1998年的8例,占烧伤总例数百分比也由1989年1.6%上升到1998年的2.6%。10年间我院共救治这类病例30例。现将其特点、治疗及预防的体会总结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情况:本组共30例,男性28例,女性2例;年龄17~19岁,平均28.6岁。其中油箱着火烧伤7例,水箱热水烫伤18例,热水管烫伤2例,排气管热废气烫伤2例,急刹车辙热烫伤1例,这是非常罕见的。Ⅱ度、Ⅲ度最大面积16%TBSA,最小1.5%TBSA,平均11.6%。有并发伤者8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黄连膏对全层皮肤缺损小鼠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通过PI3K/AKT/eNos通路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在45只C57BL/6J雄性小鼠背部制作直径为7.5 mm的全层皮肤切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质组、空白对照组和黄连膏组,基质组和黄连膏组创面分别涂抹基质和黄连膏治疗,空白对照组不涂抹药物。在造模后第0、3、7、10、14天时相观察创面皮肤的愈合情况;在造模后第3、7、14天各组分别处死5只小鼠取皮肤创面组织观察bFGF和PDGF的mRNA水平、CD-31细胞阳性数、AKT、VEGF-A、eNos的蛋白表达变化。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方差分析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3组在0-7天创面愈合面积无明显差别,黄连膏组在第10、14天创面愈合率分别为(76±7)%和(93±5)%,与基质组(48±9)%和(68±11)%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46±7)%和(64±9)%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黄连膏组伤后3、7 d创面组织中CD-31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6.3±3.2)%和(33.6±5.0),明显高于基质组(12.5±4.6)%和(19.2±4.0)、空白对照组(8.4±2.4)%和(17.8±6.0),(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后3、7 d,黄连膏组小鼠创面组织中bFGF的mRAN水平分别为(1.75±0.22)和(2.98±0.35),明显高于基质组(0.96±0.13)和(1.53±0.24),空白对照组(0.78±0.24)%和(1.64±0.3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后14 d,基质组和空白对照 组小鼠创面组织中bFGF 的mRAN 水平分别为(1.88±0.38)和(2.03±0.21)达到最高,明显高于黄连膏组(1.43±0.4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后3、7 d,黄连膏组小鼠创面组织中PDGF的mRAN水平(1.04±0.28)和 (1.82±0.25),明显高于基质组(0.56±0.15)和(1.38±0.21),(P<0.01或P<0.05),空白对照组(0.67±0.20)%和(1.45±0.26)(P<0.01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黄连膏组伤后7 d,创面组织中P-AKTS308和P-AKTS437的蛋白分别 为(0.45±0.04)和(0.27±0.03),明显高于基质组(0.23±0.06)和(0.16±0.04)、空白对照组(0.19±0.08)和(0.20±0.05), (P<0.05或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A和eNOS的蛋白含量(0.18±0.02)和(0.26±0.04),也明显高于基质组(0.12±0.05)和(0.14±0.07)、空白对照组(0.13±0.06)和(0.17±0.0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膏能够提高全层皮肤缺损小鼠创面愈合率,并通过AKT/VEGF/eNos通路增加bFGF、PDGF、VEGF-A水平,促进模型小鼠创面的血管生成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9.
2004年10月—2005年6月,在门诊患者中采用清皮饮口服配合黄连膏冷喷治疗面部皮炎7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34例患者均来自门诊,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78例,男21例,女57例,年龄17~62岁,平均31.8岁。其中脂溢性皮炎15例,化妆品皮炎32例,激素性皮炎22例,颜面再发性皮炎  相似文献   
110.
1临床资料76例湿疹患者均来自我科2003-04~10门诊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卤米松与黄连膏组)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12~73岁,平均年龄31岁;病程12天~16年,平均3年。对照组(卤米松组)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8~76岁,平均年龄34岁;病程10天~20年,平均4.2年。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排除标准:(1)泛发急慢性湿疹;(2)两周前使用过激素类药膏;(3)1周内服用过抗组胺药物及激素类药物。2治疗方法治疗组用卤米松(香港澳美制药有限公司)与黄连膏(我院自制中药膏)各半混合调匀,每日早晚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