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3篇
  免费   609篇
  国内免费   301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119篇
妇产科学   62篇
基础医学   1562篇
口腔科学   172篇
临床医学   449篇
内科学   1066篇
皮肤病学   89篇
神经病学   331篇
特种医学   1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17篇
综合类   1070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85篇
眼科学   75篇
药学   707篇
  1篇
中国医学   303篇
肿瘤学   55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加味四君子汤对小鼠CT26大肠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D68、CD20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大肠癌CT26细胞体外培养,建立BALB/C小鼠大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取造模成功的BALB/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加味四君子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5只。加味四君子汤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0.035、0.07、0.14 g/g药液,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等体积0.9%NaCl溶液,连续21 d。末次给药后,剥离瘤体,测量移植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瘤体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D68和CD206的蛋白表达。结果:药物干预21 d后,与模型组相比,加味四君子汤中剂量组小鼠的移植瘤体积显著减小(P0.05),肿瘤生长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且其抑瘤效果明显优于低、高剂量组(P0.05)。免疫组化观察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加味四君子汤中剂量组小鼠瘤体组织内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D68和CD206表达显著降低(P0.01);且中剂量组对CD68和CD206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低、高剂量组(P0.05,P0.01)。结论:加味四君子汤能有效抑制小鼠CT26大肠癌移植瘤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D68和CD20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明确泛素E3连接酶(DTL)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提取3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CD138+细胞后,以14例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为对照,实时定量PCR检测DTL在mRNA水平的变化,并选取12例骨髓瘤患者和2例对照,Western blot检测DTL在蛋白水平的变化。同时,人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分为对照(CON)与DTL敲低(DTL-shRNA)组,感染10 感染复数 CON与DTL-shRNA病毒48 h,使用流式细胞仪确认慢病毒的感染效率、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和Western blot确认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敲低效率,使用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在随后的0、24、48、72、96 h的细胞数量变化,将CON与DTL-shRNA细胞培养于半固体培养基中,10 d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大于50个细胞的克隆数量,并使用膜联蛋白 V/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凋亡的变化,碘化丙啶染色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使用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通路中P65和抑制因子κBα(IκBα)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凝胶迁移实验检测NF-κB转录活性的变化。结果 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与骨髓瘤患者CD138+细胞中,DTL的表达量分别为1.00±0.12 和 9.36±3.71(t=3.65,P=0.0024),DTL在骨髓瘤CD138+细胞中蛋白水平同样呈现过表达。RPMI8226感染CON与DTL-shRNA病毒48 h后,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的比率为90%,CON组与DTL-shRNA组DTL在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1 和 0.21±0.04(t=33.19,P<0.0001),在蛋白水平 DTL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13 和 0.11±0.02(t=5.399,P=0.0057)。CCK8检测CON组与DTL-shRNA组细胞增殖后显示0、24、48、72、96 h的细胞增殖倍数分别为1.00±0.03 比 1.00±0.02、2.19±0.28 比 1.47±0.13、3.50±0.14 比 2.24±0.19、5.43±0.41 比 3.08±0.14、7.42±0.17 比 4.29±013(F=24.58,P=0.001)。检测CON组与DTL-shRNA组的克隆形成后显示,DTL-shRNA组大于50个细胞的克隆不可见,CON与DTL-shRNA克隆形成数量分别为76±4比0(P<0.01),在细胞周期中,CON与DTL-shRNA组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8.61±8.64)%比(57.25±10.37)%(t=3.675,P=0.0213),细胞凋亡中,CON与DTL-shRNA组膜联蛋白 V+细胞比例为(3.21±0.89)%比(34.71±18.68)%(t=2.895,P=0.0443)。RPMI8226感染CON与DTL-shRNA慢病毒48 h后,CON与DTL-shRNA 磷酸化P65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2±0.14 和 0.82±0.11(t=6.81,P=0.0024),而P65的表达分别为0.25±0.04 和 0.24±0.08(t=0.19,P=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N与DTL-shRNA 磷酸化IκB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9±0.03 和 0.13±0.02(t=2.882,P=0.0449),而IκBα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2±0.05 和1.01±0.06(t=17.52,P<0.0001)。凝胶迁移实验检测DTL-shRNA NF-κB转录活性进一步确定了DTL的下调抑制了NF-κB转录活性。结论 DTL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高表达,且DTL的下调抑制了细胞增殖,阻断了克隆形成,促进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而DTL对骨髓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与NF-κB通路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重症哮喘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动态变化,评估其判断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102例哮喘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哮喘组(42例重症哮喘患者)和轻症哮喘组(60例轻中度哮喘患者),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人作为对照组。随访1年后根据是否发生未控制哮喘发作将重症哮喘组分为控制亚组与再发亚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3、7天分别测定3组研究对象血清IL-13、MIP-1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3组研究对象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和呼气峰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治疗第7天重症哮喘患者血清IL-13、MIP-1α与FEV1、MMEF及PEF的相关性,比较重症哮喘组中控制亚组与再发亚组患者治疗第7天时血清IL-13及MIP-1α水平,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各临床指标与患者随访1年再发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患者血清IL-13和MIP-1α水平对重症哮喘患者再发作的判断价值。结果:随治疗时间延长,重症哮喘组和轻症哮喘组患者血清IL-6、IL-13、TNF-α和MIP-1α水平逐渐降低(P<0.05),而FEV1、FEV1/FVC、MMEF和PEF逐渐增加(P<0.05);同一时间点重症哮喘组患者血清IL-6、IL-13、TNF-α和MIP-1α水平高于轻症哮喘组(P<0.05)和对照组(P<0.05),而重症哮喘组患者FEV1、FEV1/FVC、MMEF和PEF低于轻症哮喘组(P<0.05)和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重症哮喘患者血清IL-13及MIP-1α与FEV1、MMEF及PEF呈负相关关系(P<0.05)。随访1年,重症哮喘组控制亚组患者血清IL-13及MIP-1α水平低于再发亚组(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前后重症哮喘患者血清IL-13及MIP-1α水平差值为再发作危险性因素(OR=2.867,P=0.023; OR=2.135,P=0.033)。结论:重症哮喘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IL-13和MIP-1α水平降低程度能较好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及随访1年后再发作情况。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Ima)在体外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表型的影响。【方法】RAW264.7细胞在LPS(0.1μg/mL)或/和Ima(1μmol/L,5μmol/L)处理后,通过Q-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L-1β、IL-10、CCL2、iNOS、TNF-α和Arg1的mRNA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NOS蛋白表达变化以及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活化情况;利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IL-1β、CCL2、IL-10和TNFα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LPS刺激8h后,RAW264.7细胞内的炎症指标IL-1β、CCL2、iNOS和TNF-α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01)以及抗炎指标IL-10的mRNA水平也明显升高(P<0.001);LPS刺激24h后,细胞上清中IL-1β、IL-10、CCL2和TNF-α的蛋白水平显著上升(P<0.001),细胞内iNOS蛋白表达以及p65,p38,ER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和LPS组相比,Ima提前处理后,IL-1β、CCL2、iNOS和TNF-α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P<0.001)而IL-10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01),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Ima的预处理抑制了LPS诱导的p65,p38,ERK和AKT磷酸化。单独用Ima处理RAW264.7细胞后,细胞的功能状态未见明显的改变。【结论】伊马替尼可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表型,这种作用与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制备链亲合素(SA)连接的MIP-3α融合蛋白MIP-3α-SA,并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及功能。方法:构建MIP-3α-SA-pET21重组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MIP-3α-SA融合蛋白,经镍金属螯合(Ni-NTA)层析纯化,尿素梯度透析复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Western blot及银氨染色法鉴定融合蛋白;通过体外淋巴细胞趋化实验验证其趋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对已生物素化的小鼠前列腺癌RM-1细胞的表面锚定修饰效率。结果:MIP-3α-SA融合蛋白可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实现高效诱导表达,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量的30%。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该融合蛋白纯度达到95%。经尿素梯度复性后,验证该融合蛋白具有双重活性,即:MIP-3α介导的对人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及SA介导的高效结合至表面已生物素化的小鼠前列腺癌RM-1细胞的功能(表面锚定修饰效率大于95%)。结论:MIP-3α-SA双功能融合蛋白具有双重活性,为MIP-3α表面锚定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玄胡索散抑制乳腺癌小鼠脾脏髓源抑制细胞(MDSC)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4~5周龄BALB/c雌性小鼠48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他42只采用小鼠左侧第二对乳腺皮下脂肪垫接种4T1细胞构建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分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照组、G-CSF敲减组、模型对照组、玄胡索散小剂量组、玄胡索散中剂量组、玄胡索散大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每组6只。其中G-CSF对照组和G-CSF敲减组分别采用shRNA慢病毒转染联合嘌呤霉素构建相应4T1稳转细胞模型。各组造模48 h后,玄胡索散小剂量组、玄胡索散中剂量组、玄胡索散大剂量组分别按2、4、8 g·kg-1·d-1玄胡索散灌胃,每天一次;环磷酰胺组按30 mg/kg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隔天一次;其他组给予等体积0.5%羟甲基纤维素纳。各组连续给药25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脾脏MDSC亚群比例,免疫荧光法检测脾脏CD11b、Ly6G共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外周血G-CSF浓度。在体外,建立荷瘤小鼠脾脏与4T1稳转株共培养体系,玄胡索散(30μ...  相似文献   
67.
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具有可塑性和异质性,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组织稳态、重塑等多方面发挥重要功能。根据功能极性可分为M1(促炎)和M2(抗炎)2个亚型。M1/M2巨噬细胞在响应局部微环境的刺激反应过程中,通过改变其功能极化,获得特定的功能表型并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巨噬细胞通过改变代谢重编程以适应其功能变化。M2巨噬细胞以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为能量代谢的主要方式,而M1巨噬细胞为无氧糖酵解。目前研究发现在心血管疾病中,巨噬细胞可能通过其功能极性变化引起巨噬细胞激活、组织浸润、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而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对巨噬细胞功能极化、代谢重编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miR-154在对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前列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样本中miR-154的表达.运用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及细胞周期分析评估上调miR-154对前列腺细胞系DU145和PC-3的作用.结果 与癌旁正常前列腺组织相比,miR-154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体外实验中,miR-154过度表达能显著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细胞克隆形成数明显降低.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癌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在G0/G1期比率明显升高,而上调miR-154可以使前列腺癌细胞阻滞在G1期,而抑制细胞的增殖.结论 miR-154可以影响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功能,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9.
BACKGROUND: A crucial role for CD8(+) cells in induction of crescentic anti-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 glomerulonephritis (GN) in WKY rats was demonstrated in studies showing that depletion of CD8(+) cells completely suppressed glomerular accumulation of monocytes/macrophages (Mo/Mphi), crescent formation and proteinuria. Because these studies did not definitively identify CD8(+) cells as the cause of tissue injury, we examined the roles of Mo/Mphi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ti-GBM GN. METHODS: We examined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amount of urinary protein and the numbers of glomerular CD8(+) cells or Mo/Mphi in rats after administrating different doses of anti-GBM antibody (5.0, 7.5, 10.0 and 25.0 microl/100 g body weight). The roles of Mo/Mphi in induction of GN were examined in animals by depleting Mo/Mphi in the glomerulus. To do this, rats were injected intravenously with liposome-encapsulated dichloromethylene diphosphonate (liposome-MDP) from day 3 to day 7 after anti-GBM antibody injection and they were then sacrificed at day 8. RESULTS: Liposome-MDP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number of ED-1(+) Mo/Mphi accumulated in glomeruli from 32.1 +/- 1.2 to 1.4 +/- 0.3/glomerular cross-section (mean +/- SD, P < 0.01), and the amount of urinary protein from 103.8 +/- 19.8 to 31.8 +/- 15.9 mg/day (P < 0.01), as well as the incidence of crescentic glomeruli from 91.3 +/- 2.7 to 23.3 +/- 7.6% (P < 0.01) at day 8. This treatment also reduced the number of CD8(+) cells accumulating in the glomeruli from 5.4 +/- 0.7 to 0.5 +/- 0.1/glomerular cross-section (P < 0.01). Upregulation of glomerular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 (ICAM-1) and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 (MCP-1) mRNA expression was suppressed by Mo/Mphi depletion.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o/Mphi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duction of crescentic anti-GBM GN and glomerular injury.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皮质来源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对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炎性因子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NSCs与巨噬细胞。实验分组为NSCs组、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组(简称为巨噬细胞组)、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NSCs非接触型共培养组(简称为非接触型共培养组)和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NSCs接触型共培养组(简称为接触型共培养组)。培养24h后添加10ng/mL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再孵育24h后收集各组上清液,利用ELISA检测上清液炎性反应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0的表达,采用Griess法测量NO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体外分离、培养原代NSCs和巨噬细胞。与巨噬细胞组相比,非接触型共培养组和接触型共培养组巨噬细胞分泌NO、TNF-α、IL-1β明显下降,而IL-10明显增加(均P0.01)。与非接触型共培养组比较,接触型共培养组TNF-α降低〔(65.68±7.15)pg/mL比(90.99±5.57)pg/mL〕,IL-10升高〔(531.38±60.11)pg/mL比(324.32±45.41)pg/mL〕(均P0.01),而IL-1β和NO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SCs能够明显降低活化巨噬细胞NO和促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释放,增加抗炎性因子IL-10的分泌,减轻炎性反应程度,其机制可能主要通过NSCs分泌可溶性因子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