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7篇
  免费   491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70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99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777篇
内科学   93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18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78篇
综合类   906篇
预防医学   152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57篇
  7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29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对126列原发性肝癌与37例转移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均进行了B超、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DSA显示原发性肝癌多数血供丰富,而转移性肝癌以少血供者为主;CT显示小病灶的敏感性稍差,病灶的密度和均匀性与血供多少有一定关系,但特异性不高,而病灶的增强次应与血供关系密切,多血供者中95%有显示的增强效应,少血供者仅占4.7%;B超所示病灶的回声高低与血供亦有一定关系,但特异性稍差。结果表明,D  相似文献   
32.
食管胃吻合口-胸腔瘘的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食管胃吻合口-胸腔瘘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食管胃吻合口-胸腔瘘的口服碘水造影及CT表现;透视下,置入蘑菇状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结果:6例口服碘水造影显示对比剂均经吻合口溢入胸腔;6例螺旋CT检查,其中5例显示吻合口与胸腔相通,1例瘘口小而未显示。全部病例顺利置入内支架,既完全封堵了瘘口,又解决了进食问题。结论:根据口服碘水造影和螺旋CT征象可以诊断食管胃吻合口-胸腔瘘,置入蘑菇状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明显,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3.
经皮局部隔离肝脏灌注化疗合并血液灌流方法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局部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12只实验用犬 ,对照组 4只 ,进行常规经肝动脉灌注化疗 ;实验组 8只 ,利用介入放射学方法进行经皮局部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结合血液灌流。化疗药物选用阿霉素 ,分别检测肝静脉及外周血液中的血药浓度。结果 实验组介入操作全部成功 ,1例死于血液灌流的血路管漏气 ,平均操作时间 ( 132 .3± 15 .3)min。血药浓度测定显示 ,对照组肝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浓度峰值分别为 ( 370 9.676± 385 .72 3)ng/ml、( 15 76.14 0± 2 2 6.933)ng/ml;实验组为( 465 3.42 0± 430 .2 0 4)ng/ml、( 433.612± 40 .5 0 1)ng/ml。统计学处理 ,两组相差非常显著。结论 经皮局部隔离肝脏灌注化疗结合血液灌流是一种可行的技术 ,具有简单、创伤小、可保护正常肝脏、便于重复治疗的优点。与常规经肝动脉灌注化疗相比 ,不仅可以增加局部血药浓度 ,更可以降低外周的血药浓度 ,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4.
35.
Purpose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of a cystoscopic approach, as definitive treatment of ureteral fistulae, after failure of antegrade ureteral stent insertion.Methods Of 43 ureter fistulae encountered over 4 years, 10 postoperative and/or postradiotherapy fistulae could not be stented via an antegrade approach alone. A cystoscopic approach was used, with the antegrade approach available as back-up, if necessary.Results In two patients the ureteral orifice could not be visualized cystoscopically, thus precluding the retrograde approach. In the eight remaining patients, the retrograde approach alone never allowed successful stenting. In six patients, combined antegrade and retrograde approaches permitted stent insertions. In three of those six patients, a complex catheterization procedure was necessary. In two patients the combined approach failed altogether. Therefore, 6 of 10 patients underwent a successful stenting procedure with the combined approach; all ultimately closed the fistula.Conclusion Antegrade stent insertion remain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ureteral leaks. If the antegrade approach fails, the retrograde approach alone is not likely to be successful. Instead, a combination of both approaches often does succeed.  相似文献   
36.
脑动静脉畸形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和生存质量的脑血管疾病,目前人们主要是通过尸体解剖以及CT、MRI等影像学的方法认识。近年来,学者们应用各种动物模型来研究脑动静脉畸形的血流动力学,病理生理学以及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材料的评估,栓塞后临床疗效评价,放射照射剂量对脑动静脉畸形的影响等。本文就脑动静脉畸形实验动物的常用种类,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动物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7.
1985~1993年对43例脑血管病及脑肿瘤患者应用介入神经放射治疗方法进行了51次治疗,包括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球囊栓塞治疗8例;脑、脊髓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17例;各种脑肿瘤术前栓塞7例;经皮穿刺血管内成型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3例和脑胶质瘤超选择化疗8例,效果良好,介入神经放射治疗已成为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是某些脑血管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8.
冯艳  李彩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0):1105-1107
p53肿瘤抑制基因突变与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HCC)在内的人类恶性肿瘤中至少有50%发生了p53基因改变。因此,以正常p53基因治疗肿瘤就成了研究热点,随着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向纵深发展,经介入放射方法进行肝癌的基因治疗令人关注。本文介绍了p53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其与肝癌的病理联系以及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9.
超声引导下注射皮质类固醇治疗狭窄性腱鞘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皮质类固醇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38例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按药物注射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1例)在10-MHz超声引导下向腱鞘内腱周间隙内穿刺注射醋酸强的松龙0.6 ml,对照组(17例)采用闭合穿刺法注射等量药物。注射前及随访时(注射后3周)测定疼痛强度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结果 随访时疼痛消失率治疗组为81%、对照组为53%,VAS下降值治疗组为[(6.8±1.9)x±s,下同]对照组为(5.1±3.0)。结论超声引导下将针尖穿刺于腱鞘内腱周间隙的操作简单、准确并可实时观察药物的分布,是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0.
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脑动脉痉挛的发生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400例患者经股动脉穿刺对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共470例次,其中,52例在造影后接受了介入治疗。造影剂为含碘300mg/mL的非离子型造影剂。对造影和治疗过程中出现重度CVS者经导管注入0.3%罂粟碱10mL解痉。结果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CVS的发生率为17.7%(83/470),其表现为颈动脉管壁不光整,呈波浪状14例(16.9%),颈动脉管腔轻度变窄36例(43.4%),中度25例(30.1%),重度6例(7.2%),颈内动脉不显影2例(2.4%)。轻至中度CVS未作特殊治疗,无不良反应或后遗症发生;8例重度痉挛者经导管注入罂粟碱后6例明显缓解,1例遗留后遗症,1例病死。结论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过程中CVS的发生率不容忽视,造影剂的高渗刺激、导管导丝机械性刺激和血管内压力改变是CVS的高危因素,动脉内注入罂粟碱有良好的解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