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3篇
  免费   493篇
  国内免费   13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70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99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779篇
内科学   946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18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78篇
综合类   906篇
预防医学   154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57篇
  7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30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01.
2019年12月以来,我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疫情期间大量患者需要介入手术治疗,存在院内感染隐患,也给疫情防控带来挑战。如何在开展介入手术的同时做好防控工作,对预防院内感染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规范介入医务工作者的医疗行为,做好患者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组织人员起草了本专家共识。本共识在"疫情防控为重,严防院内感染"的前提下,结合属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级,对患者进行分类管理,指导介入医务工作者在COVID-19疫情期间安全地开展各类介入手术,同时针对COVID-19疫情期间手术室、门诊和会诊的防控管理,以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指导介入医务工作者在抗击COVID-19疫情的同时,做好自身的防护,更好地服务患者。  相似文献   
202.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应用于创伤性肝、脾、肾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莆田市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2016年2月—2018年2月介入栓塞治疗腹腔实质性脏器破裂出血患者共101例,患者术前均经腹部CT、彩超确诊为腹腔脏器挫裂伤出血。其中肝破裂组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5~82岁,平均35.9岁;道路交通伤25例,坠落或摔伤3例,暴力性创伤2例和刀刺伤2例。脾破裂组45例,男性36例,女性9例;年龄16~85岁,平均45.6岁;道路交通伤20例,坠落或摔伤18例和暴力性创伤7例。肾破裂组24例,男性21例,女性3例;年龄18~71岁,平均40.6岁;道路交通伤16例,坠落或摔伤5例和暴力性创伤3例。介入时机为经内科非手术治疗无效,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不能或不愿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记录所有出血患者的术中造影情况、止血成功率和术后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1)肝破裂组:30例造影发现出血灶,余2例发现可疑出血灶。30例(93.8%)术后止血成功;术后出现肝区疼痛15例、发热5例、肝功能损害10例。(2)脾破裂组:41例造影发现出血灶,余4例造影发现可疑出血灶。42例(93.3%)术后止血成功;术后出现脾区疼痛22例、发热11例。(3)肾破裂组:24例造影均发现出血灶。23例(95.8%)术后止血成功,1例术后1 d再发肾出血,再次行栓塞治疗后好转;术后出现患侧肾区酸胀疼痛12例,发热4例。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应用于创伤性腹腔脏器破裂出血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3.
204.
ObjectiveCompare the cost of placing tunneled femoral central lines in the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suite to portable bedside placement using time-driven activity-based costing.MethodsDetailed process maps were created using information generated from interviews with frontline staff, direct shadowing of patient procedures (19 patients—8 in-suite, 11 portable; patient age 4 days to 37 months; 6 males, 13 females), and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review (80 patients—44 in-suite, 36 portable; patient age 1 day to 20 months; 42 males, 38 females) who underwent a tunneled femoral central line placement at a tertiary care pediatric hospital from January 1, 2018, to June 30, 2018. Procedures were conducted in-suite using fluoroscopy guidance or portably at the patient’s bedside using ultrasound. Capacity cost rates for each resource in the process maps were calculated for personnel, equipment, facilities, and supply costs. Costs for each process step were then calculated by multiplying the capacity cost rate by the mean duration of each step. Stepwise costs were summed for the entire process to generate a cost for each tunneled femoral central line placement pathway.ResultsTotal pathway time for tunneled femoral central lines placement in-suite was 123 to 134 min (nonsedated) and 120 to 131 min (sedated) for a cost of $923 to $990 and $1,262 to $1,386, respectively. Total pathway time for tunneled femoral central lines placed portably were 117 to 119 min (nonsedated) and 115 to 147 min (sedated) for a cost of $1,060 to $1,066 and $1,379 to $1,393, respectively.ConclusionTotal costs of tunneled femoral central lines placed in-suite were similar to total costs for lines placed portably. Cost should not be a primary consideration when deciding upon tunneled femoral central line approach in these patients.  相似文献   
205.
目的 探讨经房间隔(AS)穿刺途径行介入封堵术治疗卵圆孔未闭(PFO)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心外科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经卵圆孔途径行介入封堵 失败后改经AS穿刺途径完成PFO封堵的21例患者为AS穿刺组,取同期经卵圆孔途径行介入封堵术的30例PFO患 者为对照组。观察PFO封堵术的有效封堵率、并发症、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及预后情况。结果 经导管PFO封堵术 的成功率为100%。AS穿刺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78.0 min±13.4 min vs. 49.2 min±11.9 min)。2组患者术 中及术后3 d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18个月,AS穿刺组存在1例严重残余分流,有效 封堵率为95.2%,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主要研究终点事件(卒中、周围血栓栓塞、死亡)和次要研 究终点事件(新发房颤、心肌梗死、PFO相关的再次住院、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 随访期间内2组间无缺血事件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房间隔穿刺和卵圆孔常规途径行PFO封堵术的 临床疗效、并发症和无缺血事件的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可作为常规途径失败后较为安全的一种技术补充。  相似文献   
206.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一个难点。尽管药物洗脱支架的广泛使用提高了介入治疗分叉病变的疗效,但选择双支架还是单支架、单支架分支开口狭窄是否对吻后扩张、单支架分支血管术中及术后闭塞风险和支架内血栓问题仍值得研究。现就单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是否对吻后扩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7.
目的:观察巨块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血管介入栓塞和栓塞加化疗药物灌注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30例巨块型肝癌破裂出血行急诊介入栓塞的患者,按栓塞方法不同分为单纯明胶海绵栓塞组(简称单纯组)15例,栓塞时加化疗药物灌注组(简称联合组)1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1次栓塞止血成功,住院期间无复发破裂出血;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ALT、GGT、TBil等检测结果均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1例死亡。结论:巨块型肝癌破裂出血急诊介入栓塞治疗时宜选择单纯用明胶海绵栓塞,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8.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超选动脉灌注治疗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接受超选动脉骨髓基质干细胞灌注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62例78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男35例43髋,女27例35髋;年龄22~54岁,平均36.3岁。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示ARCOI期16髋,Ⅱ期52髋,llIa期10髋;术前Han'is评分为(64.94±8.12)分。分析患者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影像学变化,DSA血管变化。结果:患者术后随访9~13年,平均11年。共18髋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前ARCOI、Ⅱ期共10髋行人工关节置换,Ⅲa期8髋行人工关节置换。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71.21±10.19)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DSA可见供应股骨头的血管有增粗、增多。结论:超选动脉骨髓基质干细胞灌注能有效治疗ARCOI、Ⅱ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可使旋股内动脉及其分支有增粗、增多表现。  相似文献   
209.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2 356例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瓣狭窄(PS),并行介入治疗的0~18岁CHD患儿,在介入治疗中及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2 356例CHD患儿中159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6.75%;其中VSD组为11.40%(82/719),ASD组为7.50%(51/680),PDA组为3.09%(22/712),PS组为1.63%(4/245)。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1%(102/2 356)。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71%(64/2 356),VSD组为3.62%(26/719),ASD组为2.21%(15/680),PDA组为2.53%(18/712),PS组为1.63%(4/245);术中严重并发症为0.51%(12/2 356),术后早发严重并发症为1.99%(47/2 356),迟发严重并发症为0.21%(5/2 356)。严重并发症经介入手术治疗0.13%(3/2 356),经外科手术治疗0.64%(15/2 356),经内科保守治疗1.95%(46/2 356);2例死亡,死亡率0.08%。结论 CHD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低,但仍不容忽视。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按常规操作,术后进行规范的长期随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10.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癌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32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的声像图改变及瘤体内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本组病例均为高血供,介入治疗后瘤体有不同程度缩小,治疗前13例巨块型肝癌大小平均13 cm×12 cm,治疗后平均12 cm×9 cm;6例结节型肝癌术前大小6 cm×5 cm,术后平均4 cm×5 cm;TAE后肿瘤内部动脉血流变化明显,肿瘤血管完全消失11例,明显减少16例,减少5例。治疗前肿瘤内部动脉血流vmax(56±12)cm/s,治疗后肿瘤内部动脉血流vmax(25±12)cm/s,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后血液中AFP下降。结论彩色多普勒能有效评价肝癌介入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