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99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41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67篇
  2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Purpose. We assessed the application of water-soluble polymer-based nanofibers prepared by electrostatic spinning as a means of altering the dissolution rate of the poorly water-soluble drug, itraconazole. Methods. Organic solvent-based solutions of itraconazole/HPMC mixtures were electrostatically spun at 16 and 24 kV. The formed nanofibers were collected as a non-woven fabric.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dissolution rate. Result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fiber diameters of 1-4 m and 300-500 nm depending on the applied voltage.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measurements found that the melting endotherm for itraconazole was not present, suggesting the formation of an amorphous solid dispersion or solution. Dissolution studies assessed several presentations including direct addition of the non-woven fabrics to the dissolution vessels, folding weighed samples of the materials into hard gelatin capsules and placing folded material into a sinker. Controls included a physical mixture as well as solvent cast and melt extruded samples. Electrospun samples dissolved completely over time with the rate of dissolution depending on the formulation presentation and drug to polymer ratio. The physical mixture did not appreciably dissolve in these conditions.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static spinning to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resulted in dosage forms with useful and controllable dissolution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分别应用髌骨爪和改良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粉碎骨折的优缺点。方法分析2000年8月—2004年8月分别用2种方法治疗48例患者的疗效,其中髌骨爪组22例平均随访1.5 a,改良张力带钢丝组26例平均随访2 a,对比2组的手术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及随访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无论在手术时间、膝关节功能恢复所需时间以及随访时的临床疗效,髌骨爪组均优于改良张力带钢丝组(P均<0.05)。结论针对治疗髌骨粉碎骨折,髌骨爪优于改良张力带钢丝,是一种优良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3.
本研究提出通过改进人工蜂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IMABC-SVM)进行睡眠分期。对提取的离散小波变换分解数据分量、时域特征、非线性特征、微状态特征,使用ReliefF算法进行特征筛选,提取出最优特征矩阵,并由IMABC-SVM分类器对特征矩阵进行训练。为验证特征筛选与优化分类器效果,进行相关消融实验。结果表明IMABC-SVM方法精度可达89.97%。IMABC-SVM方法可为睡眠相关疾病的检测、预防和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4.
目的:分析高原白内障的临床特点,探讨高原不同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手术效果,评价对硬核白内障采用改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优点。方法:对高原老年性、成熟期白内障346眼和先天性白内障2眼采取改良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过熟期白内障43眼采取先注吸液化的皮质后再娩核,植入人工晶状体;外伤性和并发性白内障采取先注吸皮质,再植入人工晶状体,最后再窗式剪除混浊的后囊膜。结果:402眼术后3d视力均在0.05以上,脱盲率达100%。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272眼(67.7%)。术后1wk0.06~0.1的18眼,0.2~0.4的89眼,0.5~0.8的193眼,>0.8者98眼。角膜散光小,0级散光243眼(60.4%),3级散光仅5眼(1.3%)。结论:高原地区缺氧,紫外线强,加之少数民族高脂、低维生素饮食,致使白内障发病率高,且硬核(Ⅲ级以上)白内障和过熟期白内障居多,适合应用改良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此方法适合医疗条件差,硬核白内障多的高原地区基层卫生单位开展。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测定盐酸小檗碱片的含量.方法:采用改进药典法.结果:经统计分析,与药典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操作方便、误差小.结论:改进药典法可作为测定盐酸小檗碱片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6.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和分析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手术的效果。方法在常规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简化,不切断内眦韧带,鼻黏膜作一“U”形瓣,泪囊亦作宽大的前叶瓣,两瓣连续缝合,后叶不加处理。结果本组58例60眼,术后观察随访2月~1年,60眼均获得满意效果,患者溢泪消失,泪道冲洗通畅,成功率100%。结论改良手术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和操作,手术成功率高,较为实用,便于普及。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比较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Ⅲ类错牙合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 选取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4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病例采用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矫治,对照组病例采用传统FRⅢ型矫治器矫治,对两组病例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片上的舌骨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后舌骨的位置,与其治疗前比较,H-FH、H-S、H-Ptm、Ar-H-Me增大(P<0.01),H-MP、H-RGn减小(P<0.01);与传统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的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舌骨位置比较,HFH HFH、H-S、H-Ptm增大(P<0.05),Ar-H-Me角度增大(P<0.01),H-MP、H-RGn减小(P<0.05)。结论 经改良型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的儿童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舌骨位置,与其治疗前相比,位置更靠后、下,下颌骨与舌骨位置发生了顺时针旋转;比传统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下颌骨与舌骨位置发生顺时针旋转的角度更大,下颌在发生后下位移的同时,更有效地促进了舌骨位置的后上移位,对儿童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的舌骨位置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探讨不同会阴切开方式及缝合术对产妇会阴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足月妊娠同意经阴道分娩,且无禁忌症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会阴30°切开及薇养线皮内包埋缝合术,对照组采用会阴45°侧切开及丝线连续缝合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术后疼痛、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会阴切口出血量少、疼痛程度轻、住院时问短、以及切口愈合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会阴30°切开及快薇荞线皮内包埋缝合术,产妇术后疼痛轻,切口愈合好,有利于产妇休息和母乳喂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9.
大鼠肝癌模型经肝动脉改良给药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探讨改良的经肝动脉插管(Lindell法)给药技术在该模型上运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20只SD大鼠采用完整组织块肝内植入法建立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在手术显微镜下经胃十二指肠动脉逆行细针穿刺灌注染料,其中组A采用改良的Lindell给药技术,组B采用常规Lindell法,观察大鼠各肝叶染色程度,比较两组模型肿瘤重量及体积。结果模型复制和给药成功率为100%,两组瘤重和瘤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灌注前暂时阻断肝固有动脉右侧分支的改良Lindell技术使大鼠尾状叶、右叶及中叶染色程度明显减少(P<0.05)。结论用完整组织块肝内植入法建立的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稳定;改良的Lindell给药技术能模拟临床肝癌介入超选择插管技术,适合于肝癌血管介入治疗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0.
应用改良型TNF α(I TNF α)和IFN γ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诱生一氧化氮(NO),并观察对细胞毒作用的影响。结果:IFN γ可激活小鼠腹腔MΦ产生小量NO,并伴随产生低度细胞毒活性,尤其是对经IFN γ处理的靶细胞(γ L1210细胞)为显著。单用I TNF α刺激的MΦ,诱生NO不显著或微量,对靶细胞也无明显细胞毒作用。但I TNF α(100ng/ml)和IFN γ(50U/ml)共同刺激MΦ,可产生有意义量的NO(P<005),对γ L1210细胞有显著细胞作用(P<001),而对未经IFN γ处理的靶细胞(L1210cels)无明显细胞毒作用。这可能是IFN γ促进MΦ诱生NO和靶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加强效靶识别和结合,提高了对靶细胞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