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7篇
  免费   640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177篇
口腔科学   165篇
临床医学   1083篇
内科学   359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177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309篇
综合类   176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522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233篇
  1篇
中国医学   116篇
肿瘤学   9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274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欧阳友云  易梅荣  杨佳 《全科护理》2021,19(11):1526-1529
目的:探讨采用基于JBI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感染性休克患儿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时间将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4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5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JBI模式下的护理干预,通过证据生成—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应用4个步骤生成小儿感染性休克护理流程,根据证据优先级别实施改进后的感染性休克患儿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儿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JBI模式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感染性休克患儿的救治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2.
113.
114.
115.
目的 总结成人危重低体温患者复温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根据循证护理方法确立循证问题,根据证据的“6S”模型,从“证据金字塔”上层开始检索国内外有关成人危重患者低体温复温管理的相关证据,证据资源类型包括临床决策、推荐实践、证据总结、指南、专家共识。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内容提取。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2篇临床决策,1篇推荐意见,3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共提取出涉及体温监测(3条证据)、复温目标(2条证据)、复温措施选择(5条证据)、复温风险管理(7条证据)、复温并发症监测(5条证据)的22条证据,证据等级1~5级。结论 本研究从5个维度汇总了成人危重患者低体温复温管理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本研究汇总的证据来源多为国外研究,建议研究者在使用本次汇总的证据时,要充分评估每条证据在临床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和有效性,并评估证据在临床应用的障碍与促进因素,以确保证据在临床的顺利应用。  相似文献   
116.
117.
传统上,卫生监管部门和卫生技术评估(HTA)组织将随机对照试验(RCT)视为证明疗效和安全性的黄金标准,但不同类型的研究设计根据自身特点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类型,本文对各国卫生技术评估中提交证据研究设计类型的要求进行总结,并以CADTH为例具体分析其应用情况,发现RCT仍是目前提交的主要证据类型,但越来越多的Ⅰ/Ⅱ期试验和包括真实世界证据在内的非RCT证据正逐渐参与到卫生决策中来,在慢病和癌症领域尤为明显。随着非RCT证据在数据整合、偏倚控制等方面的完善,相信其将会和高质量的RCT证据一同在卫生评估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8.
1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关节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2组术后的自护能力、住院时间、关节恢复能力以及自理能力。结果出院前观察组在疾病认知能力、自我决策能力和自我锻炼能力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8周以及12周的Harris评分、MBI评分高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使护理更加科学、规范,能够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自理能力,改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20.
Transitioning an older adult into a nursing facility is a major life event for older adults (care recipients, CRs) and their family caregivers (CG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community living program and presents findings on important health and well‐being indicators. One hundred ninety‐one participants aged 60 and older not eligible for or currently enrolled in Medicaid and meeting four risk domains (functional, health, cognitive/emotional, informal support system) were enrolled for the 10‐month program. Two evidence‐based interventions were blended into a comprehensive community‐based approach to long‐term care that included $750 per month for home care services. Measures were conducted at baseline and 6 and 12 months. Nine (6%) participants did not complete the program because of nursing facility admission. CRs had fewer physician visits (4.1 vs 7.3, P < .001),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0.3 vs 1.4, P < .001), hospital stays (0.4 vs 0.9, P < .001), and total nights in the hospital (0.8 vs 5.1, P < .001) at 12 months than at baselin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 scores also improved significantly (6.8 vs 9.4, P < .001). CGs had improvements in CES‐D scores (5.9 vs 3.9, P < .001) and CG burden (14.7 s 12.6, P = .01) from baseline to 12 months. This multicomponent program improved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Gs and CRs at risk of nursing facility placement. Future studies are needed to compare the overall placement rate to determine the success of diverting nursing facility placement in this population of older ad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