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0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Micro RNA-132(miR-132)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实时逆转录定量PCR和原位杂交分析结肠癌组织中miR-132的表达情况。分析miR-132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miR-13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 <0.01),miR-132低表达与结肠癌分期更晚有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miR-132低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生存期更短有关(P <0.01),miR-132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miR-132表达下调能够促进结肠癌进展,是预测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miR-132也具有成为结肠癌靶向治疗靶点的潜力。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 探讨儿童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1996年- 2009年75例淋巴瘤患儿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对初步诊断为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例进行c-myc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根据WHO 2008年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75例儿童淋巴瘤中男57例,女18例,男女之比为3.17∶1.发病平均年龄8.74岁.发病部位:淋巴结内32例(42.7%);淋巴结外43例(57.3%),以胃肠道(29.3%)为主.组织类型包括:霍奇金淋巴瘤13例(17.3%),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6例(21.3%),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2例(16.0%),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33例(44.0%),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例(1.3%).对初步诊断为伯基特淋巴瘤和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进行进一步诊断,结果显示,该组28例中存在c-myc基因改变者18例.结论 儿童淋巴瘤以男性多见,发病部位以淋巴结和胃肠道多见.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依次为伯基特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和弥散大B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胃癌继发血小板增多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对血小板增多的胃癌患者与胃良性病变患者,以及血小板正常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血小板计数〉400×109/L的胃癌患者86例,占6.92%(86/1243)。胃癌组和胃良性病变组中继发血小板增多的发生率差异明显(P=0.021);血小板增多的发生率与胃癌患者肿瘤直径(P=0.007,OR=2.755,95%CI:1.657-3.424)、TNM分期(P〈0.001,OR=1.899,95%CI:1.582-2.655)、浸润深度(P=0.011,OR=2.654,95%CI:1.943-3.673)有关;对患者血液凝固状态的影响上,血小板增多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凝血酶原时间下降(χ2=4.092,P=0.043)、纤维蛋白原增高(χ2=5.358,P=0.021)和D-二聚体增高(χ2=7.019,P=0.008)的可能。胃癌血小板增多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明显短于胃癌血小板正常患者(26个月),且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前高血小板(RR=1.545,95%CI:1.064-2.242,P=0.022)是一个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患者继发性血小板增多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期有关。胃癌术前继发血小板增多可以作为一个预后不良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混合性类癌的临床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胆囊混合性类癌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病理大体上呈灰白色巨块状,发生在胆囊颈部,大小10 cm×9 cm×9 cm.光镜下肿瘤由两部分组成,大部分由大小一致的圆形、多角形小细胞组成,细胞排列成岛状、巢状等器官样结构;另一部分呈中分化腺癌形态特点.小细胞界限不清楚,核圆,细胞质颗粒状嗜酸性,可见中等大小核仁.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CgA、Syn及NSE均强阳性.诊断为胆囊混合性类癌.结论 原发性胆囊类癌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胆囊的恶性肿瘤,胆囊混合性类癌更加罕见.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检查是胆囊类癌确诊的关键,明确诊断对肿瘤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在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乳腺恶性肿瘤及17例乳腺良性病变石蜡包埋标本Cathepsin D表达.结果 Cathepsin D在乳腺恶性肿瘤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胞浆中呈不同程度灶状或散在的棕黄色颗粒,阳性表达率52.56%.Cathepsin D表达与患者淋巴结状态(AN)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肿瘤大小等无关(P>0.05).生存分析资料显示Cathepsin D(+)、(-)两组5年复发率分别为56.76%及25.81%,相对复发危险度(RRR)u=3.77(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示Cathepsin D阳性组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期(RFS)显著短于阴性组,(χ2=4.1091,P>0.05).淋巴结阴性时,Cathepsin D(+)患者累积DFS明显短于(-)组(χ2=6.2137,P<0.01),淋巴结阳性时,Cathepsin D(+)、(-)累积DFS无显著差异(χ2=2.8422,P>0.05).结论①Cathepsin D在乳腺癌发展初期即异常表达,其表达与肿瘤分化、恶性进展及ER无关.②Cathepsin D表达与淋巴结状态相关,异常表达常反映出肿瘤浸润性生长及转移能力.③Cathepsin D的阳性表达常提示预后不良,尤其在淋巴结阴性患者预后判断上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7.
伴有梭形和/或巨细胞肺癌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伴有梭形和/或巨细胞肺癌的病理学特征。方法采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20例伴有梭形和/或巨细胞肺癌患者的病理学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15例为多形性癌,其中10例伴腺癌成分,3例伴大细胞癌成分,1例伴鳞癌成分,1例伴巨细胞癌成分;4例为梭形细胞癌;1例为巨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19例患者梭形细胞和/或巨细胞成分AE1/AE3阳性,20例患者Vimentin均为阳性,10例患者P53阳性,20例患者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均为阴性。结论伴有梭形和/或巨细胞的肺癌是一组分化差、含有梭形细胞、巨细胞和/或两种细胞混合成分的非小细胞癌,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AE1/AE3、Vimentin有助于确定其诊断。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脑室内囊肿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组织发生。方法 采用HE和免疫组化技术,对5例脑室内囊肿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5例脑室内囊肿中,4例为侧脑室神经胶质囊肿,1例为第三脑室胶样囊肿。5例囊肿囊壁均由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内衬立方或扁平上皮细胞。GFAP显示4例侧脑室囊肿被覆上皮呈强阳性表达,第三脑室胶样囊肿不表达;CK显示第二脑室胶样囊肿上皮为强阳性表达,侧脑室神经胶质囊肿不表达。结论 侧脑室神经胶质囊肿属于室管膜来源,第三脑室胶样囊肿属于内胚层来源。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成人皮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电镜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技术,观察1例病程长及4次活检证实为成人皮肤弥漫性LCH,并复习文献。结果初发皮损全身弥散分布丘疹,第一次活检病变限在真皮网状层分布,以单核细胞样朗格汉斯细胞(LC)为主。4年后,皮损发展至全身,呈弥漫分布结节状。活检病变真皮全层受累。LC形态多样:单核细胞、多核细胞、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核形圆、椭圆、肾形、分叶状及纵形核沟等。淋巴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少见。LC表达CDla、S-100蛋白、CD68、HLA1-DR、Vim阳性,CD45RO异型表达,2次电镜观察未见Berbeck颗粒。结论LCH是一种多态性疾病,发生在成人皮肤弥漫性LCH罕见。随病程进展,皮损加重,病变扩大,LC多样化。  相似文献   
90.
副乳腺及其肿瘤200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副乳腺及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 对200例副乳腺及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7例副乳腺中女性185例,男性仅2例。症状期1个月~32年。副乳腺纤维腺瘤发生率是同期副乳腺患者的4.8%,副乳腺癌发生率是同期乳腺癌患者的0.7%。结论 副乳腺及其肿瘤的组织类型与原发于正常部位同类型乳腺肿瘤一样,在诊断副乳腺及其肿瘤时必须证实与正常部位乳腺无关。副乳腺癌早期诊断困难,且淋巴和血供丰富,易早期转移,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