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1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72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600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130篇
内科学   454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172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11篇
综合类   43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7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01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28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目的从美洲大蠊若虫cDNA文库中筛选黑胸大蠊抗原相关基因,以期获得黑胸大蠊有潜在药用价值的蛋白质、多肽成分。方法用黑胸大蠊若虫免疫兔血清筛选美洲大蠊若虫cDNA文库,对阳性克隆进行PCR鉴定和序列测定,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及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经三轮复筛,从多个持续阳性克隆中挑选出3个进行测序、分析,其中N1克隆为新基因,Score<50,命名为Parcxpwnx01,GenBank登录号为AY838802。该基因编码231个氨基酸,初步预测该蛋白可能为一具信号转导功能的跨膜蛋白。N2克隆与美洲大蠊核蛋白体16SRNA基因高度同源,N3与黑胸大蠊线粒体DNA高度同源。结论免疫筛选获得与黑胸大蠊若虫抗原相关的基因克隆,其编码的蛋白结构和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2.
目的克隆和鉴定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新基因——胶原蛋白(collagen,COL)全长cDNA序列。方法根据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ionsequencetag,EST)中部分序列和文库载体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从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cDNA文库中分段扩增cDNA序列,用DNAMAN软件拼接分段扩增的序列以得到全长cDNA序列;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cDNA全长序列进行同源性搜索与结构分析。根据cDNA全长序列,设计新的引物从文库中扩出包含胶原蛋白全长开放阅读框(openreadingframe,ORF)的cDNA片段,PCR产物纯化后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并测序。重组T载体经双酶切后切下的新基因AcCOL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2a( )中。结果克隆一个广州管圆线虫新基因全长cDNA序列;序列比对、蛋白结构域搜索及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该新基因所编码的是一种胶原蛋白。构建的新基因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后证明含有与目的片段长度相符的插入片段。结论克隆并鉴定了广州管圆线虫新胶原蛋白编码基因全长,成功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 )-AcCOL。  相似文献   
73.
目的为寻找更多有效的旋毛虫病疫苗候选抗原分子,构建旋毛虫成虫部分cDNA质粒文库。方法以旋毛虫成虫cDNA文库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500~2 000 bp之间的DNA片段用BamHⅠ、HindⅢ酶切,将酶切产物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对部分转化子进行酶切鉴定。结果构建了插入片段在500~1 500 bp之间的旋毛虫成虫部分cDNA质粒文库,90%以上的转化子都含有插入的DNA片段。结论成功构建一个旋毛虫成虫部分cDNA质粒文库。  相似文献   
74.
利用cDNA微阵列进行宫颈鳞癌的分子筛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cDNA微阵列筛选浸润性宫颈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方法应用包含18 432个基因的cDNA微阵列测定IB期宫颈鳞癌的全基因序列,包括已知功能的人类转录子和表达序列标签ESTs,分为正常组、淋巴转移组、无淋巴转移三组宫颈组织。为了证实不同的基因表达,选择3个基因进行了冰冻组织的RT-PCR检测和石蜡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与无淋巴转移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比较,有淋巴转移的癌组织有677个基因大于2倍差异,其中上调494个(72.97%),下调183个(27.03%),表达序列标签EST为61个(9.01%),这些基因涉及代谢、发育、信号传导、分化、DNA结合转录和离子通道等。6倍差异基因14个,其中只有nel(chicken)like-2下调,其余为上调基因。RT-PCR和免疫组化的结果与cDNA微阵列结果一致。结论利用cDNA微阵列检测基因的表达状态可以预测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和宫颈癌的预后情况。Cx43的低表达、ETV5和整合素alpha 2的高表达可能会成为评估浸润性宫颈鳞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这些分子有利于预测浸润性宫颈鳞癌的预后及其相应的分子治疗。  相似文献   
75.
层粘连蛋白受体基因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层粘连蛋白受体(67LR1)基因相关的一组基因表达变化,为反式二羟环氧苯并芘致癌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构建67LR1转基因表达载体,转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获得转基因67LR1的瞬时表达的细胞株。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转基因表达产物,应用含8064个基因点的微芯公司基因表达谱芯片CSC-GE-80与双荧光标记样品与芯片杂交和扫描、图像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处理进行表达谱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出瞬时表达67LR1的细胞株。基因表达谱分析,2组相比发生了显著性表达变化的基因有295个,其中表现为上调的基因有145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150个。在发生了显著性表达改变的基因中,比较有明显功能分类特征的包括与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与肿瘤相关的基因,与免疫反应相关的基因以及与蛋白质合成系统相关的基因等。结论 67LR1基因功能涉及到信号转导、肿瘤相关基因等方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阐明低剂量三氧化二砷作用于肝HepG2细胞之后,无机砷对差异表达基因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5μmol/L三氧化二砷诱导的HepG2细胞和以生理盐水处理的相同细胞的mRNA进行差异显示分析,研究三氧化二砷诱导人HepG2细胞后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HepG2细胞经5μool/L三氧化二砷诱导后。所检测的4096条目的基因中有123条产生差异表达,其中48条基因表达上调,75条基因表达下调。结论 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了低剂量三氧化二砷诱导肝细胞后的差异表达基因,无机砷对肝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人卵巢癌SKOV3/TPT多药耐药的分子机制,寻找可能参与拓扑替康(TPT)耐药机制的新基因。方法:采用大剂量间歇诱导法,对SKOV3细胞株用TPT反复冲击诱导培养,获得稳定的SKOV3/TPT;利用Affymetrix U133A基因表达谱芯片,比较SKOV3及SKOV3/TPT细胞的基因表达;从中选择高表达的MRP3基因进行RT-PCR验证。再将MRP3反义及正义寡核苷酸片段分别用脂质体转染进耐药细胞,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及半定量RT-PCR检测体外转染后细胞内TPT的荧光强度、耐药指数及MRP3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基因芯片检测发现,有7个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参与了SKOV3/TPT细胞的耐药,其中4个基因被上调,3个基因被下调,MRP3为上调最明显的基因。MRP3反义寡核苷酸转染SKOV3/TPT细胞后,可明显降低细胞内TPT的浓度及耐药指数(P<0.05),细胞内MRP3 mRNA的表达较未转染细胞下降了60.16%(P<0.05)。结论:SKOV3/TPT细胞耐药表型的形成涉及多个基因表达的改变。MRP3的高表达导致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可能是卵巢癌细胞对TPT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8.
A novel endothelial cell apoptosis inducing metalloprotease (VLAIP) was found in the snake venom of Vipera lebetina. This metalloprotease is a heterodimeric glycoprotein with molecular mass of about 106 kDa. The protease hydrolyzes azocasein, fibrinogen and oxidized insulin B-chain. The enzyme readily hydrolyzes the Aalpha-chain and more slowly Bbeta-chain of fibrinogen. VLAIP does not cleave fibrin. The complete amino acid sequences of the two different monomers of VLAIP are deduced from the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cDNAs encoding these proteins. The full-length cDNA sequences of the VLAIP-A and VLAIP-B encode open reading frames of 616 and 614 amino acids that include signal peptide, propeptide and mature metalloproteinase with disintegrin-like and cysteine-rich domains. VLAIP belongs to the metalloprotease/disintegrin family of reprolysins and has high identity with the proteins that induce apoptosis of endothelial cells. Treatment of HUVEC cells with VLAIP induces changes in the attachment of cells to the substrate and causes cell death. We demonstrated that VLAIP inhibits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to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s: fibrinogen, fibronectin, vitronectin, collagen I, and collagen IV. The induction of apoptosis by VLAIP was shown by means of a typical DNA fragmentation pattern of apoptotic cells as well as by monitoring phosphatidylserine externalization using annexin V-FITC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相似文献   
79.
A CLINICAL STUDY ON PROSTATE CANCER DIAGNOSIS WITH cDNA MACROARRA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 To diagnose prostatic cancer (CAP) with cDNA macroarray. Methods: Total RNA was isolated from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and from normal people, and poly(A) RNA was further purified. Then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were analysed in CaP and normal prostate by cDNA macroarray system. Results: There wer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s of nine prostate-associated specific genes in CaP as compared with normal prostate, among which, 7 were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and 2 were down-regulated. Conclusion: As a diagnostic approach at molecular level, the cDNA macroarray is supposed to elevate the detection rate of CaP.  相似文献   
80.
黄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探索黄芩苷治疗脑缺血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从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组、黄芩苷治疗组SD大鼠的脑组织中抽提总RNA ,Cy3 ,Cy5荧光标记 ,反转录分别合成cDNA探针后 ,与含有 4096条大鼠基因的BioStar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 ,AxonGenepix 40 0 0B扫描仪扫描 ,GenePixPro 3 .0软件分析表达信号。结果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差异表达的基因有 211条 ,其中 12条基因上调 ,199条基因下调。黄芩苷治疗后差异表达的基因有 177条 ,其中有 89条基因上调 ,而 88条基因下调。进一步分析发现 ,1个在模型组下调的基因经黄芩苷治疗后上调 ,3个在模型组上调的基因经黄芩苷治疗后下调 ,3个在模型组上调的基因经黄芩苷治疗后表达进一步增强。结论 :在基因组水平上黄芩苷可能通过多基因 ,多途径调节大鼠脑缺血基因表达谱而发挥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