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07篇
  免费   1765篇
  国内免费   1057篇
耳鼻咽喉   42篇
儿科学   122篇
妇产科学   90篇
基础医学   1315篇
口腔科学   437篇
临床医学   1069篇
内科学   1743篇
皮肤病学   157篇
神经病学   700篇
特种医学   4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970篇
综合类   3062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786篇
眼科学   275篇
药学   2942篇
  7篇
中国医学   2569篇
肿瘤学   909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429篇
  2022年   947篇
  2021年   1065篇
  2020年   890篇
  2019年   681篇
  2018年   578篇
  2017年   635篇
  2016年   631篇
  2015年   622篇
  2014年   991篇
  2013年   1298篇
  2012年   1042篇
  2011年   1039篇
  2010年   829篇
  2009年   744篇
  2008年   715篇
  2007年   746篇
  2006年   613篇
  2005年   542篇
  2004年   447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6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18篇
  1975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对《黄帝内经》有关情志疗法经文的考察,整理出情志相胜法、移精变气法、语言开导法、暗示诱导法、宁心安神法等常用情志调治方法,调治原理主要是通过调畅气机、平衡阴阳、协调脏腑、形神兼养来实现。  相似文献   
992.
血管生成抑素endostatin的表达、纯化及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将从人胎肝组织克隆的血管生成抑素endostatin基因进行原核表达、纯化,检测重组endostatin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BV220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endostatin,利用肝素Sepharose亲和层析及SephacrylS-200分子筛纯化;通过体外内皮细胞(ECV304)增殖实验及体内鸡胚尿囊膜(CAM)新生血管实验检测其抑制活性。结果:Endo-statin在DH5α中的表达率为28.5%,纯化后纯度可达90.5%.En dostatin可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增殖.IC50为72ug/ml;20时使细胞于48h发生明显凋亡;200ug/ml的endostatin可使CAM新生血管化率下降30%.结论:研究结果表明endostatin对内皮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提示其在肿瘤及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丹参在心脏保存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文  曹西南 《医学综述》2009,15(13):2015-2016
在心脏保存中,丹参具有清除氧自由基、降低钙超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线粒体,改善能量代谢;扩张冠状动脉、抗凝,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保护内皮细胞;抑制细胞凋亡;抗菌消炎等作用,在心脏保存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丹参在心脏保存中的作用机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通过测定六安市健康成年人群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建立六安市实验室血浆凝血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使用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凝固法对30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PT、APTT、FIB和TT测定.结果: 初步建立六安市健康成人4项凝血指标正常值范围,PT 11.06~14.24 s;APTT 27.57~42.23 s;FIB 1.91~3.99 g/L;TT 14.05~18.47 s.结论: 指标正常值范围对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实验室应制定适合的指标正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995.
东方田鼠是一种可以感染血吸虫但是感染后不致病的哺乳动物,体内可能存在对日本血吸虫先天的、可遗传的抗性机制.近年来随着东方田鼠实验动物化,人们对东方田鼠的这种抗性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对近几年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病相关免疫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角度对东方田鼠这一特殊抗性进行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996.
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杰  胡大春 《医学综述》2008,14(5):767-769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化学合成药物,由于其具有较强抗菌活性,临床上已广泛用于各种细菌性感染。随着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也逐渐上升。已知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为:①靶位基因Ⅱ型拓扑异构酶即DNA回旋酶基因(gyrA和gyrB)和拓扑异构酶Ⅳ基因(parC和parE)突变;②细菌膜通透性的降低和膜上药物主动外排泵的激活;③质粒上qnr基因介导细菌对喹诺酮类耐药。  相似文献   
997.
丹参素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丹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 丹参素是其主要的水溶性成分, 近年来, 丹参素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作用机制非常复杂, 相互联系又互成因果, 现就丹参素心血管方面的药理作用做一简单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检测载端粒酶反义核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的表征及生物学效应。分析其粒径范围、载药量及生物相容性。方法 以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及平均粒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反义核酸装载量,双室扩散法研究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核酸酶解法检测纳米粒对反义核酸的保护作用,MTT法研究纳米粒的细胞毒性。结果 纳米粒的平均粒度为201nm;包封率为67.3%,栽药量为3.66%。纳米粒体外释放开始阶段存在突释期,5d后释放量开始稳定,15d后仍有核酸释放。纳米粒中的核酸在37℃,经核酸酶消化1h后。仍然保持结构的完整、未被降解,而裸核酸在同样条件下30min即被完全降解。纳米粒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与空白对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制备的端粒酶反义核酸-PLGA纳米粒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好,以PLGA纳米粒作为载体可保护反义核酸免受核酸酶的降解。但PLGA纳米粒的反义端粒酶核酸载药量偏低,需进一步改进制备方法,提高载药量。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dynamic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的评估以及分析生物学因子的变化能否预测化疗疗效。方法 对3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NAC前后均行DCE-MRI检查,病灶NAC前后均进行病理学检测。分析化疗前后病灶的形态、边缘、是否肿块型、增强特征及最大直径缩小率;NAC后根据实体肿瘤的反应评价标准,将病例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最大直径缩小率的差异。分析NAC前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 ( cell value-added nuclear antigen, Ki67)等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NAC前后乳腺癌病变的形态、增强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NAC前后TIC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NAC患者,有效组23例,无效组10例,有效组病灶最大直径缩小率(61.31±20.13)%,无效组(17.06±10.21)%,两组最大直径缩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NAC前后ER、PR、Her-2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3.0 T DCE-MRI可以监测乳腺癌NAC治疗过程中肿瘤大小、形态和增强特征的变化,可用于术前评估NAC后病变的残留情况,并结合生物学因子的变化,预测NAC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适用于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RTECs)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机械研磨肾脏组织分离肾小管节段并结合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法进行mRTECs原代培养,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锥虫蓝法、绘制生长曲线法、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DNA周期检测法分别测定和观察mRTECs传代成活率、生长情况及增殖特征;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结果获得的细胞3 d后从贴壁的肾小管节段边缘长出,7 d后呈铺路石样,生长迅速可传代;传代细胞成活率达96%以上;第1代(P1)、第3代(P3)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MTT法显示P1、P3细胞生长至第3~5天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随传代次数的增加,第5代细胞生长曲线近似平缓,光密度值无明显变化,细胞逐渐衰老;P1细胞G0/G1和(S+G2)/M分别为78.9%和21.1%,P3细胞G0/G1和(S+G2)/M分别为82.1%和17.9%;P3细胞行免疫荧光染色细胞角质蛋白-18及上皮型钙黏素显示细胞质内蛋白表达阳性,细胞阳性率均达98%。结论机械研磨并结合Ⅱ型胶原酶消化培养法能成功培养mRTECs,建立稳定、高效的细胞分离和培养技术方法,为肾脏疾病与心血管功能相关性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