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8篇 |
免费 | 33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82篇 |
儿科学 | 13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31篇 |
口腔科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90篇 |
内科学 | 24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33篇 |
外科学 | 11篇 |
综合类 | 240篇 |
预防医学 | 38篇 |
眼科学 | 14篇 |
药学 | 90篇 |
中国医学 | 27篇 |
肿瘤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68篇 |
2012年 | 65篇 |
2011年 | 70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74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92篇 |
2005年 | 75篇 |
2004年 | 67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鼻内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真菌性鼻窦炎病例,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有关问题.结果:48例患者术后经随访3月~2年,窦口引流通畅,无1例复发.结论: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宜行鼻内镜手术,以彻底清除窦腔病变,术后应继续反复冲洗窦腔,术后不必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鼻窦炎内窥镜手术疗效分析及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影响鼻窦内窥镜手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9例鼻窦炎患者进行内窥镜手术及随访观察。结果:一期治愈率45.6%,延期治愈率40.5%,迁延型炎症11.4%,无效为2.5%,结论:手术中操作技巧,既往手术史,术中出血过敏体质,术前准备,术后随访及处理等均可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侵袭型真菌病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方法通过2例收治的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总结其病史、临床表现、影象学特征.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病因:广谱抗生素不正确、不规范的应用造成菌群失调,糖尿病、血液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荆以及各种介入性诊治手段的开展与应用都为真菌致病创造了条件,主要的致病菌为曲霉菌、毛霉菌、念珠菌等。2.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慢性侵袭型、急性爆发型、肉芽肿性侵袭型。3.诊断:本病的诊断不仅要依据其病史、临床表现、CT和MRI,还主要依靠鼻腔分泌物涂片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4.治疗:鼻腔鼻窦侵袭型真菌病确诊后的治疗主要是根治性清创,然后最好能依据药物敏感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结论鼻腔鼻窦侵袭型真菌病临床少见,病情凶险,预后差。手术后全身和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兔两种急性鼻窦炎模型的制备方法,进行优良比较。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42只,随机分成窦口堵塞+窦腔注入肺炎链球菌组(A组,18只)、鼻腔置入Merocel高分子膨胀海绵+鼻腔注入肺炎链球菌组(B组,18只)及空白对照组(C组,6只)。A、B组动物分别于术后1、2、3周每组各处死6只;空白对照组于1周后处死。获取实验侧上颌窦、筛窦窦腔分泌物行细菌学检查,并将上颌窦、筛窦完整取出,全组织包埋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上颌窦分泌物细菌学培养结果示A、B两组家兔原发致病菌与机会致病菌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黏膜组织病理学观察证实两种建模方法的成功率均为100%,B组造模方法可同时产生筛窦炎,且B组家兔上颌窦黏膜病理改变轻于A组,病理半定量化结果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置入Merocel高分子膨胀海绵+鼻腔注入肺炎链球菌的建模方法,具有人类鼻窦感染的病理生理特征,是一种更理想的急性鼻窦炎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原因,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临床病例38例。结果89.5%复发病例系多因素共同引起复发,其中涉及术后复查不当的有22例,涉及术腔粘连的25例,涉及钩突头端或尾端残留的6例,涉及鼻丘气房与额隐窝病灶清除不彻底的8例,涉及中鼻甲处理不当的5例,涉及高位鼻中隔偏曲未矫正的6例,涉及筛及蝶窦病变清理不彻底的5例,涉及下鼻甲肥大的4例,涉及术后没有合理用药的18例。平均每例有2.71个原因。结论熟悉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应用解剖,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正确处理相关鼻腔病变,术后定期合理的鼻窦内窥镜随访以及术后合理用药的综合性治疗是预防和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操作与鼻窦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2001~2005年随访的因手术操作不当造成复发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手术操作不当造成复发的原因有鼻中隔高位偏曲未矫正、鼻丘及额隐窝部病变处理不彻底、筛窦开放不完全、中鼻甲处理不当、钩突残留、上颌窦口狭窄闭锁、上颌窦内息肉未摘除干净、鼻腔黏膜粘连,下鼻甲明显肥厚术中未同期手术等。结论:熟悉内镜鼻窦手术的应用解剖,熟练手术操作技巧,特别是对几个容易引起复发部位的处理要得当。 相似文献
17.
真菌性鼻窦炎25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与CT影像资料。结果本组25例真菌性鼻窦炎中由曲霉菌感染引起21例,表现为真菌球形成,CT表现为:(1)病变鼻窦多为单窦,以上颌窦多见,少数可为双侧多窦;(2)病变鼻窦多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影,密度相对较高,部分向鼻腔膨出;(3)多数病灶内可见沙粒样、小条片状、团块状钙化灶;(4)受累窦壁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硬化,可伴有轻度骨质破坏,但残存骨端伴有骨质硬化。由毛霉菌感染引起4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2例,CT表现为:鼻窦黏膜增厚;鼻窦腔内均匀高密度影,呈毛玻璃样特征,病变密度明显高于相邻软组织;可有斑点状钙化灶。另外可见窦壁骨质侵蚀破坏1例,病变侵犯眼眶1例,但骨质破坏较明显。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较为典型的CT表现,可准确地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对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50例(216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后随访1年。结果治愈96例(64.0%),好转46例(30.7%),无效8例(5.3%)总有效率94.7%。结论鼻内窥经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术中采用合适浓度的肾上腺素液能达到很好的止血效果,术中中鼻甲的正确处理,术后定期随访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原因,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临床病例38例。结果:89.5%复发病例系多因素共同引起复发,其中涉及术后复查不当的有22例,涉及术腔粘连的25例,涉及钩突头端或尾端残留的6例,涉及鼻丘气房与额隐窝病灶清除不彻底的8例,涉及中鼻甲处理不当的5例,涉及高位鼻中隔偏曲未矫正的6例,涉及筛及蝶窦病变清理不彻底的5例,涉及下鼻甲肥大的4例,涉及术后没有合理用药的18例。平均每例有271个原因。结论:熟悉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应用解剖,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正确处理相关鼻腔病变,术后定期合理的鼻窦内窥镜随访以及术后合理用药的综合性治疗是预防和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内镜鼻窦术后应用双黄连液冲洗鼻腔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内镜鼻窦手术(ESS)后应用双黄连液冲洗鼻腔的疗效。方法:2001年8月~2004年8月ESS治疗的Ⅱ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201例,术后随机分为双黄连组(用双黄连冲洗)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术后双黄连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中并发广泛性中鼻甲息肉样变者之间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黄连粉针剂冲洗液对创口愈合、消除黏膜水肿具有促进作用,能提高ESS临床疗效,安全性好。并发广泛性中鼻甲息肉样变者临床疗效与选择的冲洗液无关,只有处理好病变中鼻甲,方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