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总结单鼻孔经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经验,针对该术式的适应证及术中、术后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手术技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方法 回顾总结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的611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的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的适应证重新进行评估;并对术中出血这一手术难点进行分析,总结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对术后视力障碍发生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肿瘤全切除538例,次全切除59例,近全切除14例,无死亡病例,在全切除的病例中有11例为蝶窦气化不良或完全甲介型的蝶窦;术中出血来源包括蝶窦骨质的板障及导血管出血、蝶窦黏膜出血、鞍底骨质的板障出血、鞍底硬脑膜外的出血、鞍底硬脑膜及海绵间窦的出血、肿瘤内部及瘤床的出血等,针对不同来源的出血采取相应措施后,术中出血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有3例发生了术后视力障碍加重的情况,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结论 遵循正确的操作原则,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对于蝶窦气化不良的垂体腺瘤病例,亦可采用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肿瘤;针对术中及术后的重点情况进行正确处理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下和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后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符合标准的垂体腺瘤89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与显微镜下手术相比,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可明显减轻手术创伤,改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MMP-9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中各解剖标志的辨认,探讨如何确认和根据不同的鞍区肿瘤生长方式扩大显露蝶窦前壁.方法 对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0例)和新鲜成人尸头标本(5例)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颈内静脉灌注蓝色玻璃胶后,经单侧鼻孔人路导入内镜,再剖开一侧鼻腔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腭咽弓到蝶窦开口下缘距离为(15.13±1.99)mm.中鼻甲后部下缘到鞍底中心距离为(10.20±0.15)mm,去除蝶窦内分隔后蝶窦容量为(8.73±2.90)mL,鞍底厚度为(3.68±1.96)mm;鼻中隔和蝶窦前壁之间在不同平面的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难以找到蝶窦开口者,可根据蝶窦前壁特有的橄榄状隆起、蝶窦前壁和中鼻甲位置关系及蝶窦开口和腭咽弓距离确定蝶窦前壁;犁骨居中可为鞍底中线的定位标志;扩大入路适用于往鞍区各个不同方向生长的肿瘤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治疗经验。方法总结11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结果全切除8例,大部分切除3例。1例出现一过性尿崩,1例出现脑脊液鼻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随访16个月,全切肿瘤未见复发;大部分切除3例行放射治疗,随访见肿瘤缩小。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创伤小、安全、恢复快等优点。正确掌握显微镜使用的方法,术中鞍底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方法及总结经验。方法选取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6例垂体瘤患者(全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入路、术中操作、并发症的处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6例垂体腺瘤患者中,泌乳素(PRL)分泌性腺瘤10例;生长激素(GH)分泌性腺瘤6例;PRL和GH混合性腺瘤2例;非分泌性腺瘤8例,肿瘤全切18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3例。发生电解质紊乱1例,暂时性尿崩症5例,无永久性尿崩症,脑脊液鼻漏2例,持续2周,无需再次手术。结论与开颅垂体瘤切除手术相比,经蝶窦入路手术明显降低了病死率和伤残率,是治疗垂体瘤的首选入路之一,严格把握好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能使需要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108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54例。行经颅入路术者为对照组,行经单鼻蝶入路术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情况(复发率、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出血量为(85.46±13.62)ml,出血时间为(87.32±14.54)min,对照组分别为(132.46±16.58)ml、(128.42±12.3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6.85±0.68)d,短于对照组的(10.75±1.29)d(P<0.05);研究组的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3 d的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1.11%,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单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可显著提高肿瘤切除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改善其预后,具有临床应用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经验与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46例垂体腺瘤,观察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具体手术方法是:将鼻窥器缓慢插入右鼻孔向上经中鼻甲直至蝶窦前壁,横行切开鼻中隔黏膜约1.5cm,保持窥器尖呈闭合状态向对侧偏移,使鼻中隔骨折移位。然后将窥器张开,此时在显微镜下即可见中线骨性隆起结构蝶嵴及两侧蝶窦开口。以蝶嵴及两侧蝶窦开口为标志,凿除蝶窦前壁约1.0~1.5cm,显露蝶窦腔,咬除蝶窦分隔,剥离电凝蝶窦黏膜,显露凸形鞍底,凿开并咬成1.2~1.5cm骨窗既见硬脑膜,电凝硬膜后穿刺,证实肿瘤后“十”字切开,显露肿瘤并予钳取和刮除。通常肿瘤切净后可见鞍隔塌陷,彻底止血,冲洗术腔,放入明胶海绵填塞。结果:手术过程顺利,肿瘤全切除34例,次全切除12例,无死亡及病残发生,激素水平均有明显改善,17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5 例出现电解质紊乱,术后无脑脊液鼻漏发生。结论:不断改进的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具有入路简捷、操作方便、安全高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对78例垂体腺瘤均经MRI确诊,并在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结果 78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42例,大部分切除36例。78例分泌腺瘤病人中术后激素水平降至正常59例,43例暂时性尿崩,低钠血症13例,脑脊液鼻漏7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和优缺点。方法对24例经CT扫描和MRI检查确诊为垂体瘤的患者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直视下予以切除。结果显微镜组:10例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内镜组:11例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经鼻蝶垂体瘤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深部照明及全景化的视野等优点,较显微镜下经单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过程中更微创,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但两种术式都应该熟练掌握,根据不同的患者灵活地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型、巨大型侵袭性垂体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61例大型、巨大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32例,次全切20例,大部切除9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脑脊液鼻漏1例,卧床1周后痊愈;尿崩22例,均在术后2~3d出现,尿量5000~8000ml/d,1周5例,3~4周16例,最长半年1例,均采用垂体后叶素、尿崩停等治疗痊愈。术后视力视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功能恢复。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加γ-刀治疗可作为大型、巨大型侵袭性垂体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