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5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篇 |
儿科学 | 5篇 |
妇产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48篇 |
口腔科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77篇 |
内科学 | 6篇 |
皮肤病学 | 76篇 |
神经病学 | 68篇 |
特种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143篇 |
综合类 | 60篇 |
预防医学 | 15篇 |
药学 | 27篇 |
中国医学 | 309篇 |
肿瘤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34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34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69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59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48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7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882.
目的 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联合感觉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感觉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感觉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四肢感觉功能部分对2组患者偏瘫侧感觉功能进行评定;并于上述时间点对2组患者进行fMRI全脑扫描,在fMRI扫描期间2组患者均针刺患侧踝部(非穴位处)以获取针刺刺激时的脑功能激活图.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6周治疗后,发现其感觉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感觉功能评分[(16.52±2.3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12.21±2.42)分](P<0.05);通过fMRI扫描发现,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其患侧感觉运动皮质区(SMG)激活出现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联合感觉再训练能促进脑卒中患者躯干感觉皮质及大脑感觉皮质兴奋性改变,提示fMRI对研究电针刺激头皮感觉区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83.
目的探讨老年人头面部脉管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1996年-2008年对5例老年人头面部脉管肉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观察,并对其中4例进行了随访。结果临床表现主要是头面部发生的瘀斑、溃疡或结节状病变。肿瘤细胞围绕皮肤附件周围排列成交通状吻合的血窦网,衬覆有异型性的内皮细胞,有的区域内皮细胞形成乳头状突起。肿瘤组织内有不同程度的弥漫性出血。肿瘤细胞表达CD34、CD31、Fli-1和FⅧ,部分表达CD117和CK8/18。经随访3例3年内死亡,1例带瘤存活1年余,1例失访。结论老年人头面部脉管肉瘤组织形态多样,预后较差,及时诊治十分重要。需要与其他皮肤良性血管病变和低分化癌、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梭形细胞肿瘤、Kaposi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884.
目的 评价自制弹力罩在患儿头皮静脉输液辅助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门诊408例头皮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07例和对照组201例,观察组使用自制弹力罩辅助固定,对照组使用传统长条医用胶布绕头1周辅助固定.比较两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针头有无脱出血管外、液体外渗以及顺利完成输液率、拔针时患儿的依从性及患儿家长的满意程度等.结果 观察组在上述各项指标的比较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弹力罩辅助固定头皮静脉输液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辅助固定法,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5.
886.
Tatsuya Abe Tohru Kamida Makoto Goda Ryo Inoue Minoru Fujiki Hidenori Kobayashi Yutaka Hatano Hiromi Shibuya Sakuhei Fujiwara Hiroto Terashi Teruaki Mori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cience》2009,16(10):1358-1360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DFSP) of the scalp is a rare soft tissue sarcoma. A 22-year-old male with DFSP, who had undergone several surgical excisions and radiotherapy, presented with a mild left lower-limb paresis. An MRI scan demonstrated a huge mass extending throughout the frontoparietal convexity. A macroscopically complete removal of the mass was performed. Despite this, there were several recurrences; thereafter, the patient underwent surgery,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and chemotherapy. The histological findings demonstrated a DFSP that both abutted and occasionally invaded the adjacent brain cortex, while extending along the Virchow-Robin spaces. Due to the highly infilt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DFSP, another approach, such as the use of molecular-targeted agents, will be required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outcome. 相似文献
887.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会诊顺序将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头针配合体针组(A组)66例和传统针刺组(B组)54例,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基本痊愈6例,显效4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90.9%,B组显效14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66.7%。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疗效优于单纯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888.
头针治疗小儿孤独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益智头针疗法对小儿孤独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小儿孤独症患者应用小儿头针疗法治疗30次,针刺期间给以电刺激30min。结果经治疗后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8例。随访1~2年,有效的30例中,有14例患者在逐渐恢复,其中9例能跟班就读。10例患者进展不显著,有6例患者病情退化。近期有效率为78.9%,远期随访有效率为36.8%。治疗前后Ca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脑电图有广泛重度异常者16例,其中10例治疗后恢复正常。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头针可使孤独症患者的极度孤独、视线接触障碍、语言重复、强迫性一致、感情淡漠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89.
头穴透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部分生化指标及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部分生化指标及氨基酸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采用4星期递增游泳训练的方法复制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头穴组、传统针刺组。采用"逆针灸"的方法。测定递增游泳训练后各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全血乳酸(LA)、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及游离色氨酸/支链氨基酸(f-TRP/BCAA)的变化。结果头穴组与传统针刺组相比,可提高Hb水平,降低BUN、LA水平(P〈0.05),同时可降低CK、f-TRP/BCAA水平(P〈0.01)。结论头穴透刺能够有效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生化指标,同时降低f-TRP/BCAA水平,抑制5-HT生成,从而有效地改善大鼠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890.
目的:探讨两种持头皮针柄法行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4月妇科住院输液病人,分别以单日输液和双日输液进行分组,单日输液组(对照组)采用上下持针柄法输液,双日输液组(观察组)采用前后持针柄法输液。结果:两组病人重度以上疼痛强度比较,穿刺易类静脉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中度类、难类静脉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一针见血率比较,穿刺易类、中度类静脉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难类静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持针柄法行静脉穿刺病人疼痛感轻,难类静脉穿刺成功率高,进针走行阻力小,操作方便,控针灵活,值得护理人员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