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81篇
  免费   1012篇
  国内免费   370篇
耳鼻咽喉   82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248篇
基础医学   1250篇
口腔科学   322篇
临床医学   1449篇
内科学   1275篇
皮肤病学   196篇
神经病学   253篇
特种医学   3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1篇
外科学   766篇
综合类   4861篇
预防医学   2103篇
眼科学   74篇
药学   3108篇
中国医学   2525篇
肿瘤学   102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3973篇
  2013年   2747篇
  2012年   2236篇
  2011年   1894篇
  2010年   3304篇
  2009年   2930篇
  2008年   1146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任明强  陈琦  苏俊 《贵州医药》2010,34(6):486-488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CD40L表达与DLBCL预后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7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CD40L的表达。结果(1)DLBCL中CD40L过度阳性率(25.93%)显著低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63.64%),P〈0.05。(2)CD40L在Ⅲ、Ⅳ期DLBCL过度阳性率(14.29%)低于Ⅰ、Ⅱ期(38.46%),P〈0.05。CD40L过度阳性率在有结外浸润DLBCL(11.76%)低于无有结外浸润DLBCL(40%),P〈0.05。(3)DLBCL患者CD40L的过度阳性率与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1)CD40L过度阳性率与结外器官浸润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其可能作为判断DLBCL侵袭性及预后的指标。(2)DLBCL中CD40L表达的减少可能是影响其发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生脉散多糖的组成及其初级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制剂中多糖与单方多糖之间的组成关系,以及生脉散多糖的初级结构分析。方法:提取和精制了生脉散(SMS)单方药材红参、麦冬、五味子中多糖成分;然后采用Sephadex G-75柱层析分离纯化SMS多糖,得一浅黄色SMS多糖纯品,经紫外光谱、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证明为均一组分。同时采用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测得SMS多糖组成。运用TLC法和HPLC法测定了SMS多糖纯品的单糖组成;并采用IR,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推知其初级结构。结果:SMS多糖由红参多糖,麦冬多糖和五味子多糖所组成,其中含有葡萄糖、L-鼠李糖、D-木糖、D-果糖、半乳糖和乳糖等多种单糖,主要糖苷键为α-构型;多糖糖苷键以1→4连接键为主,1→3为次。结论:首次报道了生脉散多糖的组成及其初级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求Arnold—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确实合适的手术方案及术式。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在1990年至2003年间收治的143例病例,对比不同手术方式术前术后MRI和临床症状的变化,寻找其间的规律。结果:术前MRI显示,有空洞者比单纯小脑扁桃体下疝者后颅窝更加紧密。术后症状均缓解,MRI显示空洞均减小,但后颅窝减压术者可见小脑扁桃体回缩,而脊髓空洞一腹腔分流术者小脑扁桃体回缩不明显。结论:Arnold—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是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不能以单一因素来解释。脊髓蛛网膜下腔,特别是颅颈结合部的脑脊液循环障碍,是各种病因的共同点。因此,解除脑脊液循环障碍是治疗这种疾病的关键环节和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党参多糖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抗氧化和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Rice法建立HIBI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模型加药组灌胃给予党参多糖。分别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观察脑积水量,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物水平,抗氧化和神经保护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党参多糖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脑水肿(P<0.01)和病理改变,降低细胞凋亡率(P<0.01)和Bax表达(P<0.01),降低LDH和MDA含量(P<0.01);同时,上调Bcl-2表达(P<0.01)和SOD活性(P<0.01),增加bFGF、BDNF、PSD95、SYP、Nrf2和HO-1表达(P<0.01)。 结论 党参多糖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抗氧化和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介导Nrf2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蛋白mdm2、bcl-2和AR(雄激素受体)之间的关系,为脑膜瘤的性激素对抗治疗提供一些新信息。方法从华西医院病理科获得04年1月-07年12月病理诊断明确的脑膜瘤共394例,计算机随机抽样60例,其中良性脑膜瘤(WH0I)41例,用LsAB法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dm2、bcl-2、AR的表达。结果在良性脑膜瘤中mdm2、bcl-2、AR的表达率分别为67%、62%、33%,三者之间没有相关关系。结论(1)是否能够作为抗性激素治疗疗效的筛选和/或预测指标,bcl-2比mdm2更有潜在价值。(2)AR在脑膜瘤中的促进生长作用的相对独立性,提示AR可以作为脑膜瘤对抗激素治疗的新靶点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Hcy、IGF-Ⅱ和TS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法和放射免疫分析对35例肺癌患者进行了血清Hcy、IGF-Ⅱ和TSGF含量检测,并与30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肺癌患者在化疗前血清Hcy、IGF-Ⅱ和TSG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化疗后6个月在未复发的27例中明显下降接近于正常人组,而复发的8例,其数值又回升至化疗前水平(P〈0.05)。结论:检测肺癌患者血清Hcy、IGF-Ⅱ和TSGF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诊断和疗效观察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了妊高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6例妊高征患者进行了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孕妇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孕妇组(P〈0.01),经治疗后2周,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与正常孕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8在妊高征的发病机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带血(CB)CD34^+细胞体外增殖和造血重建能力的影响。方法取人骨髓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梭形细胞完全融合后传代,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表型;将CBCD34^+细胞接种到MSC或其他培养液中.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造血干细胞扩增能力、集落形成能力及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在加入IL-3的培养体系中.在MSC和细胞因子作用下,CD34^+细胞扩增7d和14d后,有核细胞(NC)、CD34^+细胞和CDl33^+细胞数,实验组均显著多于对照组。CD34+细胞在未加入IL-3的培养体系中培养8d后,实验组NC、CD34^+细胞、CD34^+CD38-细胞和造血祖细胞集落扩增倍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扩增后CD34^+细胞的ALCAM、VLA-α4、VLA-α5、VLA-β1、HCAM、PECAM和LFA-1表达较扩增前无显著变化。结论MSC可为造血干细胞(HSC)体外扩增提供适宜的微环境,有助于CD34^+细胞体外增殖并抑制HSC分化,保持其造血重建潜能和归巢能力。  相似文献   
19.
慢病毒介导的外源基因体外投递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不同哺乳类细胞建立相应的慢病毒体外感染体系,以建立慢病毒介导的外源基因体外投递系统。方法按Invitrogen公司推荐的标准程序进行慢病毒(携带EGFP基因)包装(脂质体介导的瞬时转染)、超速离心浓缩和保存等,随后用病毒上清或浓缩后的病毒感染293FT细胞,24—48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是否见绿色荧光以证实慢病毒是否成功生产;将携带EGFP基因的病毒上清或浓缩后的病毒分别加入内含293FF细胞、小鼠ES细胞、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或小鼠睾丸生殖细胞的培养板孔内,感染6—12h后,用相应培养基替换感染液,数天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是否见绿色荧光以证实慢病毒是否成功感染不同哺乳类细胞。结果按标准程序生产的携带EGFP基因慢病毒(病毒上清或浓缩后的病毒)成功高效率感染293FF细胞、MEFs或小鼠睾丸生殖细胞;用浓缩后的病毒(携带EGFP基因)感染小鼠ES细胞,亦可获得EGFP阳性的ES细胞克隆。结论熟练掌握了慢病毒包装、浓缩及鉴定等技术,同时针对不同哺乳类细胞建立了相应的慢病毒介导的外源基因体外传递系统,这些为相关后续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In vitro and in vivo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anticoagulant activity of sulfated polysaccharide from Fucus evanescens (brown algae of the Okhotsk Sea) was similar to that of heparin. Anticoagulant properties of fucoidan are determined by thrombin inhibition mediated via plasma antithrombin I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