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研究土荆芥提取物(以下简称土荆芥)与西药克拉霉素或甲硝唑联用对幽门螺杆菌(Hp)标准菌株(NCTC11637)的杀菌作用。[方法]在空白对照组和含不同药物组的布氏肉汤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同等浓度的Hp悬液,分别于4、8、12和24h时间段等比稀释涂培养基,再行培养72h后进行菌落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土荆芥在上述4个时间点对Hp均有显著的杀菌作用,24h杀菌率达到99%以上。与克拉霉素或甲硝唑联用后效果更佳。[结论]土荆芥对于Hp(NCTC11637)有明确的杀菌作用,与西药克拉霉素或甲硝唑联用后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ACI患者125例,常规做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将84例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抗Hp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x-LDL和SOD变化,观察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随访半年、1年统计脑梗死复发率。结果 125例ACI患者中Hp感染率为67.2%。随着Hp感染程度加重,血清ox-LDL水平升高(F=16.143,P0.01),SOD水平下降(F=55.686,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ox-LDL水平较对照组降低,SOD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半年及1年脑梗死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Hp感染是ACI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抗Hp治疗,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并可降低其短期内脑梗死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We have previously reported mixed infection with wild-type (sensitive) and mutant (resistant) Helicobacter pylori strains using a PCR-based preferential homo-duplex formation assay (PCR-PHFA) to detect gene mutations associated with clarithromycin resistance. Half of the cases with mixed infection were determined as sensitive by conventional MIC assessment and yet failed to respond to clarithromycin-based therapy.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clarithromycin-based triple therapy in patients infected exclusively with wild-type strains as determined by PCR-PHFA. Methods: Ninety patients who had pure wild-type H. pylori infection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clarithromycin (200 mg b.i.d.), amoxicillin (500 mg q.i.d.) and lansoprazole (30 mg b.i.d.) for either 5 days or 7 days (n = 48 and n = 42, respectively). The outcome of eradication was assessed by [13C] urea breath test. Results: Eradication was achieved in 36/48 (75%) versus 39/42 (93%) by 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 (P = 0.02), and in 36/45 (80%) versus 39/40 (98%) by per protocol analysis (P = 0.01), for the 5- day and 7-day protocols, respectively. Compliance and the incidence of untoward effects were similar in both groups. Conclusions: Seven-day administration is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for the triple therapy with clarithromycin, amoxicillin and lansoprazole in patients with pure wild-type H. pylori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陕西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以及其相关因素,为幽门螺杆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乳胶法检测16812例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结果总阳性率为26.14%,其中男女性别间、不同年龄段及陕西三大地域间幽门螺杆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陕西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因素与性别、年龄及地域有关,在高发人群、地域中应引起重视,加强健康宣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黏膜组织中的变化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内镜及活检病理证实的198例各类慢性胃疾病分别为慢性胃炎组118例(组1)、肠化及异型增生组46例(组2)和胃癌组34例(组3),分别用13C呼气实验及改良Giemsa染色检测HP,S-P免疫组化检测GST-π,比较各组及组内HP阳性和阴性胃黏膜组织GST-π的表达。结果:3组GST-π阳性率分别为57.63%、73.91%和82.35%,组3较组1、组2显著升高(P〈0.05)。HP阳性与HP阴性GST-π的阳性率分别是组1为44.93%与75.51%(P〈0.01)、组2为55%与88.46%(P〈0.05)和组3为78.95%与86.67%(P〉0.05)。结论:HP感染可降低胃黏膜GST-π表达,削弱其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促进了胃内致癌物的形成及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及胃粘膜改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296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5个证型,观察各中医证候分布与Hp感染、胃镜象的关系。结果:1. 慢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血型。2. Hp感染率最高的是脾胃湿热型,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的Hp感染率与其它三型的Hp感染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胃粘膜病变的发生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型及肝胃不和型中检出率最高的均为粘膜红斑。结论: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Hp感染、胃粘膜改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病变作用的五年随访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评价5年随访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粘膜病变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为上海7家企业单位在我院定点体检进行胃镜检查的病人。入选时间为1993年7月至1994年6月,部分病人有中上腹不适,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的病人作为入选病例。入选时确定Hp感染状态,阳性病人根据自愿原则或采用根除Hp感染治疗,或采用对症治疗。阴性组仅在有消化不良症状时采用对症治疗。全部对象跟踪随访5年。结果 入选时30例Hp阴性,45例Hp阳性。结束随访时,24例阴性无变化(另3例失访,1例变为阳性,2例可疑),作为对照组,45例Hp阳性。结束随访时,24例阴性无变化(另3例失访,1例变为阳性,2例可疑),作为对照组。45例阳性病人中,1例失访,16例经抗Hp感染治疗结束4周后转阴,作为Hp阴性观察组;28例仍为Hp阳性,作为Hp阳性观察组。对照组仅17%-33%的病人炎症有进展,Hp阳性观察组,炎症加重的病人占43%-57%,Hp阴性观察组,50%的病人肠化生加重,但50%-67%的病人无明显变化;Hp阳性观察组肠化生加重的病人增至43%-57%,而Hp阴性观察组无一例加重,75%的病人维持原状。结论 根除Hp感染不仅可减轻病人的炎症程度,同时能阻止肠上皮化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以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检索1999年1月至2012年6月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关于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Hp的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以Hp根除率为评价指标,应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并计算失安全系数检验发表偏倚。结果纳入的13项研究存在异质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雷贝拉唑三联疗法的Hp根除率高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84.52%vs 7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3,95%CI 1.292.06),P<0.0001)。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定,失安全系数较大,为101。结论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较以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具有更高的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7年间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变化及其与常见上消化道良性疾病、年龄的关系。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7年12月均接受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查和胃镜检查的所有病例,共计15644例。观察Hp感染与年代、常见上消化道良性疾病—消化性溃疡(PU),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反流性食管炎(RE)以及年龄的关系。结果7年来Hp的平均检出率为60%,2002和2007年检出率最高,均为63%,而2004年检出率最低,为52%。常见上消化道良性疾病当中Pu、CSG、CAG、RE的Hp检出率分别为,70%、59%、55%和42%。各年龄段中,〈10、11-19、20-29、30-39、40-49、50-59和〉60岁的Hp检出率分别为,52%、60%、64%、56%、55%、41%和40%。结论7年间Hp检出率出现双高峰,第一高峰出现于2002年,而第二高峰出现于2007年,2001年到2004年期间呈下降趋势;常见上消化道良性疾病当中,PU患者Hp检出率最高,RE检出率最低,而CSG、CAG患者居中。从年龄结构,青少年Hp检出率最高,而老年人相对较低,中年人和儿童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