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49篇 |
免费 | 494篇 |
国内免费 | 30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8篇 |
儿科学 | 119篇 |
妇产科学 | 107篇 |
基础医学 | 852篇 |
口腔科学 | 42篇 |
临床医学 | 311篇 |
内科学 | 756篇 |
皮肤病学 | 53篇 |
神经病学 | 375篇 |
特种医学 | 247篇 |
外科学 | 347篇 |
综合类 | 1347篇 |
预防医学 | 447篇 |
眼科学 | 61篇 |
药学 | 1327篇 |
中国医学 | 358篇 |
肿瘤学 | 23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72篇 |
2021年 | 101篇 |
2020年 | 105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136篇 |
2016年 | 164篇 |
2015年 | 136篇 |
2014年 | 325篇 |
2013年 | 292篇 |
2012年 | 394篇 |
2011年 | 487篇 |
2010年 | 379篇 |
2009年 | 375篇 |
2008年 | 420篇 |
2007年 | 382篇 |
2006年 | 397篇 |
2005年 | 355篇 |
2004年 | 270篇 |
2003年 | 232篇 |
2002年 | 201篇 |
2001年 | 155篇 |
2000年 | 151篇 |
1999年 | 132篇 |
1998年 | 104篇 |
1997年 | 78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64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57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53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64篇 |
1984年 | 58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41篇 |
1981年 | 51篇 |
1980年 | 40篇 |
1979年 | 26篇 |
1977年 | 21篇 |
1976年 | 18篇 |
1975年 | 17篇 |
1974年 | 19篇 |
1973年 | 2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为研究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选用BALB/c小鼠进行同种异体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结果:在施行的210次手术中,模型稳定后的108次小肠移植的手术成功率为74.07%。结论:精细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是减少出血,防止血管吻合口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证,掌握麻醉的深浅度,合理的补液以及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2.
病理性瘢痕裸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验证所构建裸鼠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模型在病理性瘢痕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0.8cm×0.8cm×0.5cm的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移植到裸鼠皮下,大体观察裸鼠及植入物情况。移植后第16天取出移植物与原标本进行下列指标的比较:体积、瘢痕的镜下特征、酸性黏多糖含量及Ⅰ、Ⅱ型胶原含量。结果 移植后裸鼠全部存活且创面愈合良好。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的酸性黏多糖含量移植前分别为3448±1452、1940±509,移植后分别为3237±1871、1809±552,移植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物保持着原有的胶原特性及含量,未检测到细胞变性坏死。结论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以适当体积移植到裸鼠皮下,其生物学特性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该动物模型适用于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获得高质量小鼠胰岛的分离纯化方法,评价其功能。方法:采用胆总管内胶原酶灌注膨胀消化胰腺的方法分离小鼠胰岛,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胰岛,用双硫腙(Dithizone,DTZ)对胰岛进行特异性染色计算胰岛产量及纯度,以葡萄糖和茶碱刺激胰岛素释放检测胰岛功能。结果:胰岛的产量和活性主要与胰腺均匀膨胀和胶原酶的消化时间有关。平均每个小鼠胰腺能得到150~250个高质量胰岛,活性〉95%,纯度〉90%。葡萄糖及茶碱(carbachol,Cch)刺激后胰岛素释放量明显增加。结论:改良的胆总管内胶原酶灌注膨胀消化小鼠胰腺及不连续密度梯度Ficoll-400纯化胰岛的方法,可获得产量较高、纯度及功能较好的胰岛。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干扰素γ(IFN-γ)诱导供者(C57BL/6小鼠)脾树突细胞(DC)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情况;研究受者(BalB/c小鼠)小肠移植术前输注高表达IDO的供者DC对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用IFN-γ诱导供者DC表达IDO;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法及毛细管电泳法检测IDO表达水平及活性,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测定IDO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利用小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设单纯移植组、DC输注移植组(术前输注供者脾DC 2×10~6个)及诱导DC输注移植组(术前输注经IFN-γ诱导的供者脾DC 2×10~6个),术后观察移植肠存活时间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经IFN-γ诱导的脾DC IDO分子mRNA转录水平(相对量)、IDO蛋白表达水平(相对量)及培养液中犬尿氨酸浓度分别为(1.23±0.02)、(2.74±0.01)以及(76.52±0.44)μmol/L,未经IFN-γ诱导的脾DC分别为(1.05±0.05)、(1.40±0.17)及(43.31±0.48)μmol/L,前者显著增强(P<0.01)。脾DC对同种T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在IFN-γ诱导后减弱,在加入IDO的特异性抑制剂后增强。输注诱导DC移植组移植肠中位存活时间(12 d)较单纯移植组(6 d)及输注DC移植组(7.5 d)显著延长(P<0.01),而移植肠病理分级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IFN-γ可诱导小鼠脾DC高表达活性的IDO,后者可减弱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受者术前输注高表达IDO的供者DC能够诱导针对供者的特异性免疫耐受而减轻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致敏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对受者免疫重建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C57BL/6小鼠(H-2b)为受鼠, BALB/c小鼠(H-2d)为供鼠,建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实验组),移植当天受者接受60Coγ射线全身照射,移植后第2天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 mg/kg。以不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仅行γ射线全身照射和环磷酰胺腹腔注射的正常C57BL/6小鼠为对照。实验组存活小鼠在移植后第28天分别接受致敏供鼠淋巴细胞输注(n=8)、未致敏供鼠淋巴细胞输注(n=8),另有6只不输注供鼠淋巴细胞。移植后检测受者异基因嵌合率,观察GVHD的发生情况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行供受者间以及供受者与第三方小鼠(昆明鼠)间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实验组受鼠SRY基因均为阳性,嵌合率为(30.881±3.962)%。DLI后,接受未致敏DLI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GVHD,死亡3只(7.5%,3/8),而接受致敏DLI者无明显GVHD及死亡者。移植后45 d,接受致敏DLI者的CD8 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正常C57BL/6小鼠(P<0.05),而接受未致敏DLI者的CD8 T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移植后60 d,接受DLI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接近正常(P>0.05);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持续低于正常对照(P<0.05)。实验组小鼠淋巴细胞对供者淋巴细胞刺激的反应性均下降(P<0.01),以接受致敏DLI者最明显,而对昆明鼠淋巴细胞刺激的反应性维持正常水平。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注致敏供者的淋巴细胞能促进受者的免疫功能重建,并可减少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和多西他赛联合放射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人AGS胃癌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28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单纯多西他赛组、多西他赛 照射组。测量各组移植瘤体积,计算各组抑瘤率,评价多西他赛的放射增敏效果,并对标本进行光镜观察及原位末段标记(TUNEL)检测。结果:28只裸鼠的成瘤率为100%,实验期间无死亡,比较各组移植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抑瘤率分别为单纯照射组36.4%,单纯多西他赛组44.2%,多西他赛 照射组86.9%。多西他赛对放射治疗的增敏值(enhancement factor,EF)值为1.5。多西他赛 照射组的平均凋亡指数(AI)为(15.6±2.3)%,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西他赛对人AGS胃癌裸鼠移植瘤有良好的放射增敏作用,多西他赛联合放疗能更有效地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7.
加减下瘀血汤对低密度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小鼠肾足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脂质低密度(LDL)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及加减下瘀血汤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不同浓度下LDL和OX-LDL对小鼠肾足细胞分泌VEGF的影响,再用不同浓度加减下瘀血汤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分别用RT-PCR及ELISA检测足细胞分泌VEGF的变化.结果:LDL和OX-LDL可使肾足细胞分泌VEGF明显增高,且有浓度依赖性.中药加减下瘀血汤含药血清的干预可以明显抑制脂质诱导肾足细胞VEGF的高表达.结论:LDL和OX-LDL可以通过促进足细胞分泌VEGF增加而加重脂质肾毒性,而中药加减下瘀血汤可能通过抑制脂质诱导足细胞分泌过多VEGF,从而保护足细胞的脂质损伤.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初步观察用小分子干扰RNA(siRNA)沉默树突状细胞(DCs)恒定链(Ii)后,DCs疫苗的体外抗肿瘤效果。方法从小鼠骨髓分离骨髓前体细胞,细胞经100 ng/ml GM-CSF和100 ng/ml IL-4诱导培养6 d后,转染针对DCs Ii链特异的Ii-siRNA,转染后加用50 ng/ml TNF-α继续诱导细胞成熟48 h,然后分别用Western blot检测沉默效果及CCK-8试剂盒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此外,DCs共转染Ii-siRNA和小鼠胃癌前体细胞MFC的总RNA后,与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共培养,通过ELISA检测培养上清IFN-γ/和IL-4的水平,并收集致敏淋巴细胞进行体外杀伤实验。结果Ii-siRNA明显抑制DCs Ii的表达。沉默Ii链能够增强DCs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并促使淋巴细胞向Th1的方向漂移[IFN-γ:(5107±351)pg/ml,IL-4:(65±13)pg/ml,P<0.05]。淋巴细胞经共转染Ii-siRNA和MFC RNA的DCs激活后,明显而特异地杀伤靶肿瘤细胞(杀伤百分率: 66.94%±2.75%,P<0.05)。结论通过siRNA沉默DCs的Ii链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增强抗肿瘤免疫的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BALB/c小鼠采用高脂饮食建立肥胖模型的差异。方法:32只4周龄无特定病原体级BALB/c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雌性对照组、雌性高脂组、雄性对照组和雄性高脂组,每组8只。雌性对照组和雄性对照组采用普通饮食,雌性高脂组和雄性高脂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喂养12周后测量小鼠体重、内脏脂肪比、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血脂、代谢相关激素水平,并采用16S rRNA测序检测小鼠粪便菌群构成。结果:高脂饮食干预导致雄性小鼠体重和内脏脂肪比明显增加,病理表现为单个脂肪面积明显增大,肝脏脂肪滴堆积,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口服糖耐量试验时间-血糖曲线下面积以及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上升(均P<0.05),并出现明显胰岛素抵抗(P<0.01)。而雌性高脂组体重、内脏脂肪比、血清胰岛素和瘦素水平与雌性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脂干预后小鼠肥胖相关肠道菌群相对丰度显著变化并存在性别差异,其中雄性高脂组肥胖相关菌属(如布劳特菌)相对丰度明显增加,菌群结构变化更明显。结论:高脂饮食喂养12周4周龄BALB/c雄性小鼠可稳定建立以内脏脂肪堆积、代谢功能紊乱和肠道菌群变...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玄胡索散抑制乳腺癌小鼠脾脏髓源抑制细胞(MDSC)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4~5周龄BALB/c雌性小鼠48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他42只采用小鼠左侧第二对乳腺皮下脂肪垫接种4T1细胞构建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分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照组、G-CSF敲减组、模型对照组、玄胡索散小剂量组、玄胡索散中剂量组、玄胡索散大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每组6只。其中G-CSF对照组和G-CSF敲减组分别采用shRNA慢病毒转染联合嘌呤霉素构建相应4T1稳转细胞模型。各组造模48 h后,玄胡索散小剂量组、玄胡索散中剂量组、玄胡索散大剂量组分别按2、4、8 g·kg-1·d-1玄胡索散灌胃,每天一次;环磷酰胺组按30 mg/kg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隔天一次;其他组给予等体积0.5%羟甲基纤维素纳。各组连续给药25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脾脏MDSC亚群比例,免疫荧光法检测脾脏CD11b、Ly6G共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外周血G-CSF浓度。在体外,建立荷瘤小鼠脾脏与4T1稳转株共培养体系,玄胡索散(30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