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92篇 |
免费 | 396篇 |
国内免费 | 9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1篇 |
儿科学 | 206篇 |
妇产科学 | 16篇 |
基础医学 | 794篇 |
口腔科学 | 49篇 |
临床医学 | 1217篇 |
内科学 | 636篇 |
皮肤病学 | 217篇 |
神经病学 | 22篇 |
特种医学 | 84篇 |
外科学 | 393篇 |
综合类 | 676篇 |
预防医学 | 1091篇 |
眼科学 | 73篇 |
药学 | 715篇 |
中国医学 | 167篇 |
肿瘤学 | 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121篇 |
2021年 | 168篇 |
2020年 | 162篇 |
2019年 | 110篇 |
2018年 | 134篇 |
2017年 | 124篇 |
2016年 | 158篇 |
2015年 | 218篇 |
2014年 | 352篇 |
2013年 | 534篇 |
2012年 | 467篇 |
2011年 | 517篇 |
2010年 | 348篇 |
2009年 | 341篇 |
2008年 | 366篇 |
2007年 | 334篇 |
2006年 | 322篇 |
2005年 | 288篇 |
2004年 | 214篇 |
2003年 | 171篇 |
2002年 | 133篇 |
2001年 | 127篇 |
2000年 | 114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62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1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DNA提取方法。方法:用4种不同的细菌DNA提取方法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检测提取物并比较结果。结果和结论:溶菌酶能有效的降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且用溶菌酶破壁后提取的DNA适于PCR实验,本研究成功的得到一种简易的、改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DNA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慢性鼻窦炎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MRS)的感染情况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MRS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苯唑青霉素纸片法和琼脂筛选法,对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行MRS检测,并测定了它们对20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谱和β-内酰胺酶。结果: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占37.6%,其中产β-内酰胺酶菌株占77.8%。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CoN葡菌)中,耐甲氧西林株占38.3%,其中产β-内酰胺酶菌株占72.7%。MRS菌株耐药程度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多重耐药数分别为6~17种和5~15种。结论:万古霉素、利福平、丁胺卡那对MRS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万古霉素是治疗感染的首选药物,MRS的多重耐药性应引起广泛关注,需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和MRS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73.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起病急,症状重,容易出现并发症[1]. 相似文献
74.
葡萄球菌生物膜检测及与耐药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临床标本中葡萄球菌形成生物膜的状况,研究有无生物膜的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差异,帮助临床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及时有效控制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方法采用刚果红,微量平板法检测生物膜形成,观察葡萄糖、乙醇、氯化钠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对临床标本分离的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刚果红法检测腐生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阳性率分别为10.0%、16.7%、40.0%;生物膜半定量法: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阳性率TSB、TSB-0.25%Glu、TSB-2%Alc、TSB-4%Alc、TSB-2%NaCl、TSB-4%NaCl分别为13.5%、34.6%、33.3%、29.2%、19.4%、32.1%,其中0.25%Glu、TSB-2%Alc、TSB-4%NaCl为最佳浓度;药敏结果,产生生物膜的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有增加趋势,耐药率分别为:86.43%、82.44%、78.35%。结论临床标本葡萄球菌绝大部分能产生生物膜、葡萄糖、乙醇、氯化钠能促进生物膜形成;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对其引起的感染可用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75.
3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科室分布、耐药性及其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流行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7年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MRSA的检测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颁布的规则进行。结果3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检出率为60.06%,重症监护病房中MRSA的感染率高,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MRS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出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MRSA表现为多重耐药性。病原学监测、及时发现病例、隔离和治疗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强化手卫生是预防MRSA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6.
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ommunity—acquir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CA—MRSA)感染及其在社区中的播散近年来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是时下引起全球公共卫生人员广泛关注和棘手的一个严重问题。加强CA-MRSA的流行病学研究,对有效追踪传染源、进一步阐明CA—MRSA的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A—MRSA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其研究方法、传播途径、发病机制等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77.
SPA-ELISA检测棕果蝠血清冠状病毒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敏感、简便的检测蝙蝠血清冠状病毒抗体的方法.方法 利用葡萄球菌A蛋白(SPA)能够与某些哺乳动物IgG抗体Fc段非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对市售人冠状病毒抗体ELISA试剂盒进行改造,建立SPA-ELISA法,使其适用于蝙蝠血清冠状病毒抗体的检测,并对采集到的55份棕果蝠血清冠状病毒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用SPA-ELISA方法对人冠状病毒试剂盒中阳性与阴性对照、SARS病人恢复期血清、空白对照的检测都得到理想的结果,并从55份棕果蝠血清中检测出2例阳性,阳性率为3.64%(2/55),中和试验进一步证实了结果的真实性.结论 所建立的方式适用于检测棕果蝠血清冠状病毒抗体.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天然抗角蛋白Ig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结合反应和介导调理吞噬的功能。方法 ELISA法及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天然抗角蛋白IgM抗体3B4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结合。将3B4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后与巨噬细胞共孵育,菌落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仪分析3B4介导细菌的调理吞噬作用。结果 ELISA与间接免疫荧光均发现3B4可以与细菌结合,菌落形成实验显示3B4作用组菌落数量显著少于阴性对照组,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巨噬细胞对3B4作用后细菌的吞噬作用明显增强。结论 天然抗角蛋白IgM抗体3B4可以结合并介导调理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提示天然IgM在抗细菌天然免疫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类药物匹莫齐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匹莫齐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96孔细胞培养板构建生物膜,利用比浊法检测匹莫齐特的抗生物膜活性,进一步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SYTO9/PI染色观察匹莫齐特对生物膜的作用。采用棋盘稀释法检测匹莫齐特与抗菌药物联合抗菌效果,CCK-8试剂盒检测匹莫齐特的细胞毒性。构建皮肤脓肿模型,检测匹莫齐特的体内抗菌活性及毒性。结果 匹莫齐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抑菌活性,其MIC为8~16μg/mL,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并分散已形成的生物膜。匹莫齐特与多西环素联合,体外具有协同抗菌效果,其协同抑菌指数为0.5;体内能显著降低小鼠脓肿组织中的细菌载量,使活菌量从(8.25±0.13)对数值CFU/脓肿减少到(3.31±0.81)对数值CFU/脓肿(q=3.74,P<0.05);匹莫齐特的细胞毒性极低,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64μg/mL。结论 匹莫齐特毒性低且具有明显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有望成为一种精神病患者合并局部金黄色葡萄球菌相...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在烫伤脓毒症大鼠早期肠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8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烫伤对照组(n=10)、烫伤后金葡菌感染组(n=50)和SEB单克隆抗体(单抗)拮抗组(n=16)。留取血样品测定SEB、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同时测定组织内毒素水平及小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结果:烫伤后金葡菌感染动物血浆SEB、TNF-α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于2 h、6 h达峰值(P<0.05或P<0.01),此后降低;而小肠组织DAO活性则持续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小肠组织DAO活性与血浆SE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398,P<0.05)。此外,金葡菌攻击后动物血浆及心、肝、肺、肾等组织中内毒素含量亦明显高于正常和烫伤对照组水平(P<0.05);SEB单抗干预可不同程度抑制血浆及组织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其中伤后2 h肾脏改变显著(P<0.05)。结论:在严重烫伤后金葡菌感染时,金葡菌的重要致病因子-SEB可加重动物小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促进肠源性内毒素移位并蓄积于局部组织,后者可能与金葡菌致病因子协同作用导致脓毒症的病理生理过程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