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6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9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338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167篇
内科学   149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68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572篇
预防医学   146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128篇
中国医学   98篇
肿瘤学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目的 研究D10S2325基因座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华东地区汉族群体的分布情况,评价该基因座在华东汉族人群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用PCR扩增、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银染显色方法检测D10S2325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结果 在华东地区汉族人群中共检出12个等位基因(6~17),其CE值和DP值分别为0.628和0.948。结论 D10S2325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好,提供的信息量大,对华东地区汉族人群具有较高的非父排除率和个人识别能力,是群体遗传学研究和法医学应用理想的STR位点。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海南黎汉族冠心病(CH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海南黎族CHD患者150例及正常对照组150例以及汉族CHD患者150例及汉族正常对照组150例的ACE基因D/I多态性.观察DD、DI、Ⅱ基因型频率,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行插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结果海南黎族冠心病组DD、DI、Ⅱ基因的频率分别是24.7%、32.7%、42.6%,D及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1.0%、59.0%。黎族正常对照组DD、DI、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4.0O%、44.0%、42.0%,D及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6.0%、64.0%,两组之间的DD、DI、Ⅱ基因频率及D、Ⅰ等住基因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海南汉族冠心病组DD、DI、Ⅱ基因的频率分别是23.3%、45.4%、31.3%;D及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6.0%、54.0%。正常对照组DD、DI、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3%、42.0%、44.7%;D及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3%、65.7%,两组之间的DD、DI、Ⅱ基因频率及D、Ⅰ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海南黎汉族冠心病TG水平升高,HDL—C降低。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多态性与黎汉族冠心病有显著关联,是海南黎汉族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基因,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是海南黎汉冠心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33.
摘要 目的 比较内蒙古地区蒙汉族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患者放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及TNF-α、IL-1β、IL-6、IL-10含量的变化,并探讨放疗对内蒙古地区蒙汉NSCLC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放疗的NSCLC患者共60例,其中蒙古族患者20例,汉族患者40例。采集放疗前后患者血清,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计数,ELISA法检测TNF-α、IL-1β、IL-6、IL-10含量,统计分析放疗前后蒙汉族之间各免疫指标的差异以及同一民族内部各指标的改变与放疗的关系。结果 对蒙汉族NSCLC患者放疗前后机体免疫状态进行分析,发现放疗前蒙古族患者的NK细胞计数高于汉族患者的NK细胞计数,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8),其余检测指标在蒙汉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放疗后分析发现,汉族患者 IL-1β水平高于蒙古族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但是其他免疫指标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对蒙古族NSCLC患者放疗前后自身机体免疫指标的检测发现,与放疗前相比较,在放疗后患者的Th细胞计数(P=0.013)和Th/Tc细胞比率(P=0.049)均降低,血清中IL-6(P=0.003)、IL-1β(P=0.001)、IL-10(P=0.001)的表达也降低。在汉族NSCLC患者放疗前后机体免疫状态分析后发现,其治疗前后总Th细胞(P=0.002)、IL-6(P=0.001)、IL-10(P=0.004)变化改变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本研究通过检测内蒙古地区蒙汉族NSCLC患者放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及血清中TNF-α、IL-1β、IL-6、IL-10的表达,证实蒙汉族NSCLC患者免疫功能具有差异,同时放疗对蒙汉族NSCLC患者免疫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但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放疗对两者之间不同免疫通路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34.
方证是现在研究热点,文章试着从先秦两汉时期古书记载的"方"、"证"字入手,通过训诂考证来探讨当时人们对"方"与"证"的认识。通过研究发现":方"在古代社会中,涵义丰富,使用频繁,其在医学领域中的最初涵义并不是单指方剂,治疗方法或手段";证"是"证""证"的简体字,在当时医学领域中主要是"证据、验证"之义。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1082G/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易感性及后临床转归之间的关系。方法 256例慢性HBV感染者,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59例,慢性乙型肝炎151例,慢性HBV携带46例,以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检测各组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1082G/A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肝硬化组、肝炎组、携带组与对照组的IL-10-592A/C位点AA、AC、CC基因型及A、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0-1082G/A位点GG、GA和AA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肝硬化组>肝炎组>携带组>对照组(P<0.05);各组IL-10-1082G/A位点G、A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的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最高,其余依次为肝炎组、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HBV-DNA水平组的IL-10-592A/C、IL-10-1082G/A两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1082G/A位点AA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可能与广西汉族人群HBV易感性及其临床结局有关;而IL-10基因启动子区-592A/C、-1082G/A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广西汉族人群感染HBV后的病毒复制水平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36.
目的分析江西汉族骨髓供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1等位基因频率和HLA单倍型频率。方法根据2210例江西汉族无关骨髓供者的HLA基因型数据,采用最大似然性方法计算HLA-A、B、DRB1的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结果江西汉族骨髓供者中共观察到72个HLA等位基因,其中A*02、A*11、A*24、A*33、B60、B*46、B*13、B*58、B*51、B75、B62、DRB1*09、DRB1*12、DRB1*15、DRB1*04、DRB1*08、DRB1*11、DRB1*14和DRB1*13的频率高于0.05。358条A-B单倍型中,A2-B46、A11-B60、A33-B58等26条单倍型的频率高于0.01,68条单倍型表现为显著的正连锁不平衡;420条B-DR单倍型中,B46-DR9、B13-DR15、B75-DR12等22条单倍型频率高于0.01,82条单倍型表现为显著的正连锁不平衡;2518条A-B-DR单倍型中,386条单倍型有意义(频率大于等于4.52×10-4),A2-B46-DR9、A2-B46-DR8、A11-B13-DR15、A33-B58-DR13、A33-B58-DR17、A30-B13-DR7等39条单倍型频率高于0.005。结论江西汉族HLA-A、B、DRB1等位基因和HLA单倍型的分布特征接近南方汉族人群,但又有其自身特殊性,本研究群体的HLA等位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可作为江西汉族人群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中国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中,磷酸二酯酶4D(pde4d)基因rs33395位点的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病例组(2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维吾尔族110例、汉族116例)和对照组(22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其中维吾尔族102例、汉族118例)的pde4d基因rs33395多态性。并对各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CT基因型分布频率最高,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C等位基因;但各组中,维吾尔族与汉族两民族间及同民族内部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e4d基因rs33395可能与维吾尔族、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8.
目的研究108个汉族癫癎家系的遗传模式及其临床特征。方法用分离分析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结合系谱分析对108个癫癎家系的遗传方式进行调查,同时按遗传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其表型及其临床特征。结果共调查108个癫癎家系的2919个家庭成员。共发现2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19个X-连锁显性或隐性遗传家系,51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家系,另有14个家系为非孟德尔遗传模式。2个家系符合家族性颞叶癫癎,1个家系符合具有不同病灶的家族性部分性癫癎。108个家系中共有患者537例(已死亡67例),其中复杂部分性发作45例,单纯部分性发作12例,部分继发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213例,强直性发作13例,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254例。结论重庆地区和四川省的汉族癫癎家系有多种不同的遗传模式。不同家系、同一家系中的不同患者可有不同的表型或预后。应特别关注家族性颞叶癫癎、具有不同病灶的家族性部分性癫癎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讨DJ-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g.168185del与新疆维吾尔(维)族、汉族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提取364例原发性PD患者(PD组,维族175例,汉族189例)及346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扩增DJ-1启动子区基因片段,测序验证g.168185del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PD组与正常对照组间、PD组中维族亚组与汉族亚组间〗DJ-1基因g.168185del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J-1基因g.168185del多态性可能与维族及汉族PD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癫痫患儿拉考沙胺(lacosamide,LCM)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0例维吾尔族癫痫患儿和194例汉族癫痫患儿的血药浓度,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运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患儿血药浓度和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维吾尔族患儿的LCM癫痫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汉族患儿(65.00%和78.68%,P<0.05)。维吾尔族患儿的LCM血药浓度显著高于汉族患儿[(7.13±2.88)μg·mL–1和(6.27±2.53)μg·mL–1P<0.05]。维吾尔族、汉族有效组患儿接受LCM单一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无效组,接受LCM合并细胞色素P450酶诱导剂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维吾尔族、汉族癫痫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00%和36.60%,发生不良反应的维吾尔族患儿的LCM血药浓度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组患儿[(8.20±3.60)μg·mL–1和(6.70±2.43)μg·mL–1P<0.05]。结论 临床使用LCM治疗不同民族癫痫患儿的过程中,有必要监测LCM稳态谷浓度,以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