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检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并探讨在B细胞NHL中表达的意义及与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2例B细胞NHL组织和10例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组织中GST-的表达情况,并观察GST-表达与首疗程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在NHL患者GST-初治组中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05);复发组GST-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0.05);初治组与复发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GST-表达与首疗程化疗效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 GST-的表达情况可以作为B细胞NHL对化疗敏感性判断指标,也可能参与了B细胞NHL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通过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外周血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基因的检测,探讨两种基因与患者多药耐药性的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44例AL患者及27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ST-π与LRP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GST-π基因水平在初治组和难治组与完全缓解组之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LPR基因水平在初治组与难治组,完全缓解组与难治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GST-π与LRP基因之间无相关性。GST-π及LRP基因表达在不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组、不同临床分型组(ALL、ANLL)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结论:GST-π和LRP基因通过不同机制引起多药耐药,二者联合检测较单独测定某一基因对白血病评定预后更具临床意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白血病分型可能与GST-π和LRP基因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3例胃癌组织标本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GST-π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GST-π基因相对表达值为0.56±0.27,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0.18±0.13)(t=5.30,P<0.05);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GST-π基因表达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7,P<0.05).结论 GST-π基因高表达可能导致胃癌产生多药耐药性,GST-π检测对制订化疗方案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初步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鼻咽部瘤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中胸苷酸合成酶(Ts)、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中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情况。结果常规放化疗组在治疗后其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明显升高(P分别为0.01、0.01、0.00),基因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其治疗后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P〉0.05)。三组间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疗前GST-π阴性患者其复发率和转移率明显低于阳性患者(8.93%vs54.17%,P=0.00)。结论GST-π蛋白的异常表达与晚期鼻咽癌治疗后复发转移有关。基因治疗晚期鼻咽癌可能通过抑制TS、GST-π、TopoⅡ蛋白表达进而逆转鼻咽癌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45.
本文用微扰分子轨道法 (PMO)讨论了偶交替烃被极化时各位置上的π电荷密度 ,解释了偶交替烃π电荷的交替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检测吸烟与非吸烟者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氧化应激蛋白GSTπ、HO-1及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初步探讨烟草在口腔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40例OSCC福尔马林固定组织标本、20例OSCC新鲜组织标本以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氧化应激蛋白GSTπ、HO-1及核转录因子NF-κB在吸烟与非吸烟者OSC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OSCC组织中GSTπ、HO-1和NF-κB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P<0.05).吸烟者OSCC组织中GSTπ、HO-1、NF-κB表达高于非吸烟者(P<0.05).结论 氧化应激蛋白GSTπ、HO-1与烟草相关口腔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烟草可能是通过激活核转录因子NF-κB,调控其下游抗氧化基因GSTπ、HO-1表达发挥抗氧化作用的.  相似文献   
47.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多种耐药相关基因和三阴乳腺癌表达差别,进一步了解三阴乳腺癌的耐药特性,为临床治疗三阴乳腺癌选择化疗方案提供依据,评价其能否作为乳腺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选取术前未行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的31例乳腺癌标本,其中三阴乳腺癌病1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RP,MDR-1,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TopoⅡα在乳腺癌和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别。结果 MDR-1,LRP,GSTπ,TopoⅡα4种耐药基因相关蛋白在所有乳腺癌病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5%,58.37%,59.31%,62.45%;MDR-1,LRP,GSTπ,TopoⅡα在非三阴组与三阴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20%,47.61%,58.62%,57.14%和44.98.%,74.95%,60.00%,74.87%,其中GSTπ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乳腺癌中多基因共表达率分别为39.95%,10.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治乳腺癌中存在多个耐药基因蛋白表达及共表达,三阴乳腺癌比非三阴乳腺癌化疗耐药性强,化疗效果不如非三阴组敏感。 GSTπ表达强于非三阴组,提示三阴乳腺癌预后较差,化疗不敏感。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补骨脂素在逆转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介导的多药耐药中的作用,以及在MCF-7/ADR细胞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研究时间:2015年至2020年。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评价补骨脂素的细胞毒性和多药耐药逆转活性。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GST-π的表达,检测靶基因的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GST-π蛋白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情况。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应用补骨脂素处理后,细胞内阿霉素药物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补骨脂素降低了治疗组GST-π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NF-κB抑制剂(SN50)可显著抑制乳腺癌MCF-7/ADR细胞中GST-π的表达。结论 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GST-π介导的多药耐药发病机制之一。补骨脂素参与了逆转GST-π介导的多药耐药。GST-π介导的耐药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是NF-κB信号通路下游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 二步法,检测70 例胃癌组织中HER-2和GST-π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HER-2和GST-π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27.1%(19/70)和 58.6%(41/70)。 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侵袭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 (P<0.01,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及年龄、肿瘤部位和大小无关(P>0.05)。HER-2和[HK]GST-π两者之间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HER-2和 GST-π的表达参与胃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其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患者靶向药物和化疗药物的选择,也为胃癌的预后判断提供客观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β-榄香烯联合奥沙利铂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流式细胞术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奥沙利铂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24h的IC50为(28.29±3.67)mg/L;低毒剂量(5μg/ml)的β-榄香烯联合奥沙利铂组细胞IC50明显降低至(14.04±0.71)mg/L,且明显增强了奥沙利铂诱导的细胞凋亡(P<0.05);进一步检测了β-榄香烯作用后GST-π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β-榄香烯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下调GST-π蛋白表达。结论:β-榄香烯增强奥沙利铂抑制人胃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GST-π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