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8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丹参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8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丹参组(46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于发病48h内接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丹参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2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共治疗10d,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1个月后,丹参组CVS的发生率与病死率t均(4.5%)明显低于对照组(16.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0%和1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丹参组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疗效确实,既可促进神经功能尽快恢复,又不增加再出血的危险性。其机制之一可能系与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2.
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方法:将60例符合WHO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取穴为双侧双行间、风池、每日治疗1次;对照组口复方降压片1片,每日3次,分别于首次治疗前及15天以后取血,测定血浆内皮素。结果:治疗组治疗15天后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03.
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8例,分为阿魏酸钠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阿魏酸钠组予阿魏酸钠100mg,0.9%氯化钠溶液250m l,静脉滴注,1次/d,0.9%氯化钠溶液500m l+三七总皂苷0.6g,静脉滴注,1次/d,另予常规治疗(甘露醇、茴拉西坦、胞二磷胆碱、尼莫地平等),疗程14d。对照组除不予阿魏酸钠外,其余治疗同阿魏酸钠组,疗程14d。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阿魏酸钠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阿魏酸钠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4.
克山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皮功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山东省慢型、潜在型克山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血管内皮功能,探讨机体内皮功能失调与克山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慢型、潜在型克山病患者57人分别进行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并采集克山病患者和病区健康人血浆,分别检测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NOS(iNOS)及结构型NOS(cNOS)含量。结果①慢型克山病患者X线下100%都有心脏增大,且以重度增大多见;90.9%有心电图异常改变,且往往几种异常同时并存;心脏超声示心功能明显降低。潜在型克山病心脏轻度增大者多见,而且心电图往往只有一种改变。②克山病患者ET水平明显高于病区健康人(P<0.01),心功能越差,ET升高越明显(P<0.01)。③NO、NOS及iNOS,克山病患者明显高于病区健康人(P<0.01),且慢型克山病患者高于潜在型克山病患者。结论ET、NO水平的变化可能作为一种中间环节参与了克山病的发病机制;心功能不同,血浆ET、NO升高的程度也不同;ET、NO可作为克山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探讨内皮素(ET)-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T-1放射免疫直接法,血气分析仪和肺功能仪等测定34例COPD缓解期患者血浆不同部位ET-1浓度及其血流动力、心肺功能参数。结果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ET-1明显高于肺动脉压正常者和健康人。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ET-1与全肺阻力指数(TPR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动脉平均压(mPAP)、体循环平均压(MSA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呈正相关,与pH值、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混合静脉血氧含量(CvO2)、小气道功能[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50)/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V25/HT)%]呈负相关。肺动脉压正常者血浆ET-1与TPRI、mPAP、右心每搏功指数(RVSWI)、左心每搏功指数(LVSWI)呈正相关,与pH值、肺活量(VC)、最大通气量(MVV)、V50/V25、(V25/HT)%呈负相关。结论COPD缓解期患者血浆ET-1增高可能仍是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浆ET-1水平与心肺功能互相影响,ET-1的异常表达和释放可加速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内皮素(ET)-1含量与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A组,选择34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为B组,患者治疗后病情缓解期为c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血浆ET-1含量,并行动脉血气及肺功能检查。结果B、c组患者血浆ET-1含量显著高于A组,与PaO2呈负相关,且与PaCO:呈正相关,P值均〈0.01。B组患者肺功能参数(VC、FEV1/WVC、MVV、V50、V25)明显低于A组和c组[分别为(55.3±24.5)%、(54.8±19.3)%、(54.2±16.2)%、(54.8±9.9)%、(58.7±14.5)%与(114.8±24.1)%、(84.9±21.6)%、(86.4±17.2)%、(78.5±14.8)%、(90.3±15.4)%和(110.1±19.4)%、(85.8±15.5)%、(85.9士16.7)%、(74.5±13.4)%、(89.4±18.6)%],P值均〈0.01。结论血浆ET.1、缺氧、C02潴留共同参与COPD病理生理的调节作用,从而影响肺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观察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脑卒中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一氧化氮、内皮素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初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经手握式脉搏血氧监测仪监测后,将患者分为OSAS并存脑卒中患者32例;单纯OSAS患者36例;单纯脑卒中患者31例;无脑卒中和OSAS患者33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 (1)血浆VEGF浓度从高到低分别为:OSAS并存脑卒中患者(195.3±56.7)ng/L、单纯OSAS患者(162.3±48.7)ng/L、单纯脑卒中患者(156.4±51.8)ng/L及正常对照组(114.1±54.Z)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2,P<0.05);(2)血浆NO浓度从低到高分别为:OSAS并存脑卒中患者(62.3±4.9)mmol/L、单纯脑卒中患者(64.7±5.1)mmol/L、单纯OSAS患者(66.2±4.2)mmol/L及正常对照组(77.5±6.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5,P<0.05);(3)血浆ET浓度从高到低分别为:OSAS并存脑卒中患者(59.8±9.6)ng/L、单纯脑卒中患者(56.5±4.3)ng/L,单纯OSAS患者(54.7±7.9)ng/L、及正常对照组(37.2±8.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P<0.05).结论 (1)OSAS患者血浆VEGF、ET浓度升高,血浆NO水平下降;(2)并存脑卒中的OSAS患者比无脑卒中的单纯OSAS患者血浆VEGF、ET浓度升高更显著,血浆NO水平下降更明显.提示:OSAS老年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伴脑卒中者为甚,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可能是OSAS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糖尿病状态下蛋白激酶C(PKC)与内皮素(ET)系统的改变,并采用特异性PKC抑制剂观察对视网膜内皮素-1的影响。 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早期糖尿病大鼠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视网膜内PKC的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视网膜内内皮素ET-1、ET-3、ET-A、ET-受体mRNA的表达,并通过玻璃体内给予PKC抑制剂GF109203X观测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ET-1 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 2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膜PKC活性明显增加(t=3.296, P=0.008),而细胞浆PKC活性无明显改变(t=0.138, P=0.894);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内ET-1 mRNA 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08),而ET-3、ET-A、ET-B受体mRNA水平则无明显改变(P=0.918,P=0.889,P=0.500);糖尿病大鼠分别予以10-5、10-6、10-7mol/L PKC抑制剂GF109203X玻璃体内注射后,视网膜内ET-1 mRNA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呈剂量-反应关系。 结论 早期糖尿病大鼠视 网膜内即存在PKC的激活及ET-1表达的增加,而PKC抑制剂可抑制ET-1的表达。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68-171)  相似文献   
110.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老年动脉硬化闭塞症相互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与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96例ASO患者和86只模型,利用放射免疫、Griss、光电比色和逆转录PCR方法检测血浆ET、NO和血管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ETmRNA和NOSmRNA表达情况。结果 ASO患者和模型均存在高ET血症和低NO血症,ASO病变血管存在低NOS活性、低NOSmRNA表达和高ETmRNA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