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0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5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探讨喉动态镜成像大小与被检测对象间距离及角度的关系及其密切程度。使用基于虚拟仪器的喉动态观测系统,测量大小固定的物体,取不同距离、不同角度时所呈现图像的面积与长度。结果:当被测物体大小固定时,测量距离对被测物体所呈现的喉镜图像的面积和长度有显著影响,而测量角度对被测物体所呈现的喉镜图像的面积和长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2.
计算机自动识别标志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实现计算机自动识别头影测量标志点.方法:选择17张头影测量X光片,通过扫描仪输入计算机内,作图像预处理、滤波去噪、边缘提取、细化处理、曲线拟合等得到理想边缘后,建立识别标志点的数学模型和算法获得20个标志点的自动定位并测量有关的线距角度值;在同样的X光片上做两次手工描绘标志点并测量其线距角度.结果: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定位20个标志点;将两次手T描绘标志点所形成的线距角度值做配对t检验,所有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自动定位的标志点相连所获得的线距角度值与手工描绘标志点相连所获得的线距角度平均值做配对t检验,所有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计算机能够达到手工描绘标志点时的准确程度.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不同施灸距离对人体施灸局部皮肤温度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安全的施灸距离参数。方法:健康成年志愿者3名,用无药清艾条在足三里(右)和关元分别施行艾条温和灸和温灸盒灸,施灸距离分别为2cm、3cm和4cm。每次以艾条3cm燃尽为度。用红外热像仪系统记录储存热像图并进行分析处理,同样的试验第2天重复1次,将每穴每次测得的皮肤温度的平均值作为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关元温灸盒灸:施灸距离为4cm时,局部皮肤温度超过44℃[(44.1±1.3)~(46.7±1.5)℃)]的时间为7min;施灸距离为3cm时,局部皮肤温度超过44℃[(44.1±1.3)~(49.3±2.0)℃]的时间约为10min,超过49℃[(49.0±2.1)~(49.3±2.0)℃]的时间为2min;施灸距离为2cm时,因局部灼痛而不能进行观察。②足三里穴温和灸:施灸距离为4cm时,皮肤温度在(40.0±2.0)~(44.9±2.3)℃之间;距离足三里穴3cm处施灸时,皮肤温度在1min内即可上升超过44℃,并持续稳定在(45.9±3.0)~(47.8±2.0)℃之间;施灸距离为2cm时,同样因局部灼痛而不能进行观察。结论:施灸时,艾条距离皮肤越近,皮肤温度越高。在施行温和灸和温灸盒灸时,以艾条距皮肤的距离为3~4cm为宜。  相似文献   
64.
Ground-planes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perception of 3D space (Gibson, 1950) an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assumption that a ground-plane is present in the scene plays a role in the perception of object distance (Bruno & Cutting, 1988). Here, we investigate whether this influence is exerted at an early stage of processing, to affect the rapid estimation of 3D size. Participants performed a visual search task in which they searched for a target object that was larger or smaller than distracter objects. Objects were presented against a background that contained either a frontoparallel or slanted 3D surface, defined by texture gradient cues. We measured the effect on search performance of target location within the scene (near vs. far) and how this was influenced by scene orientation (which, e.g., might be consistent with a ground or ceiling plane, etc.). In addition, we investigated how scene orientation interacted with texture gradient information (indicating surface slant), to determine how these separate cues to scene layout were combined. We 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 in target detection performance between targets at the front and rear of the simulated scene was maximal when the scene was consistent with a ground-plane - consistent with the use of an elevation cue to object distance. In addition, we fou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size of this effect when texture gradient information (indicating surface slant) was present, but no interaction between texture gradient and scene orientation information. We conclude that scene orient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stimation of 3D size at an early stage of processing, and suggest that elevation information is linearly combined with texture gradient information for the rapid estimation of 3D size.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瑞典ScandiDos公司的Delta4模体在VMAT计划验证时摆位不确定性偏转对γ通过率的影响。方法 从接受VMAT患者中随机抽取2个头颈部、2个肺部和1个盆腔部位共5个病例。在Eclipse8.6 TPS中分别对5个病例的放疗计划制作验证计划,采用Delta4在瓦里安Clinac IX直线加速器下做剂量验证测量。在Delta4模体精确摆位后,分别将模体以直线加速器等中心为中心在水平方向偏转一定角度,完成11次剂量验证测量。分析Delta4模体发生偏转后对γ通过率的影响。结果 Delta4模体依次偏转0.0°、0.2°、0.4°、0.6°、0.8°、1.0°、1.2°、1.4°、1.6°、1.8°、2.0°时测量所得γ通过率略有下降,但均>90%(剂量偏差为3%,吻合距离为3 mm)。结论 Delta4在VMAT计划验证中,在模体摆位不确定性偏转≤2°范围内,其γ通过率对模体摆位的不确定性偏转无依赖性,而在模体不确定性偏转后剂量偏差、吻合距离的通过率均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6.
鼻咽癌IMRT计划腮腺剂量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运用医学数据分析方法,建立鼻咽癌IMRT计划腮腺剂量预测模型并评估其准确性。方法 从鼻咽癌治疗数据库中选取50例相同射野角度的IMRT计划,获取腮腺DVH。自编软件计算腮腺中每个体素点到靶区边缘距离,统计并生成DTH。对DVH和DTH 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以DVH主成分为因变量,以DTH主成分、腮腺体积和靶区体积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构建DVH预测模型。选取另外10例鼻咽癌IMRT患者,利用模型对腮腺剂量进行预测,并与原有IMRT计划设计的DVH进行比较以验证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果 DTH和DVH数据97%以上信息可以通过2、3个主成分进行表示。构建的腮腺DVH模型平均拟合误差为(0±3.5)%。10例验证病例显示腮腺预测DVH曲线形状与原TPS计划结果高度一致,平均偏差(-0.7±4.4)%,模型预测的准确性高达95%。结论 该模型能有效预测鼻咽癌IMRT计划腮腺剂量分布,可作为评估和验证治疗计划腮腺受量的质量保证工具。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了解浙江省境内HIV -I流行毒株的亚型。〔方法〕采集 14份浙江省检出的HIV -I抗体阳性者的抗凝全血 ,从中提取前病毒DNA作为PCR扩增的模板 ,设计特异性引物对gag基因区进行扩增并测定其序列。所得序列与国际标准或参考序列进行比较 ,确定亚型。〔结果〕14份样本中有 9份扩增阳性并得到相应序列 ,扩增率为 6 4 .3%。经过离散率计算和系统树分析后证实 4份样本为A/E流行重组模式 ,3份样本为B亚型 ,1份样本为B/C流行重组模式 ,1份样本为G亚型。〔结论〕目前浙江省境内有多种亚型的HIV -I毒株存在。迫切需要对高危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以阻断HIV/AIDS的流行和传播。  相似文献   
68.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