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8篇
  免费   799篇
  国内免费   667篇
耳鼻咽喉   75篇
儿科学   103篇
妇产科学   179篇
基础医学   867篇
口腔科学   179篇
临床医学   1174篇
内科学   1008篇
皮肤病学   108篇
神经病学   298篇
特种医学   2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684篇
综合类   3031篇
预防医学   670篇
眼科学   55篇
药学   816篇
  17篇
中国医学   270篇
肿瘤学   1362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432篇
  2020年   295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370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511篇
  2013年   582篇
  2012年   741篇
  2011年   799篇
  2010年   742篇
  2009年   743篇
  2008年   693篇
  2007年   682篇
  2006年   567篇
  2005年   531篇
  2004年   442篇
  2003年   415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71.
腓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应用改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腓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新鲜及防腐尸体下肢共25肢,对腓动脉皮支进行解剖学观测。于2003年9月~2005年6月收治足跖趾关节处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1~55岁。其中背侧6例,跖侧4例,缺损范围10cm×6cm~15cm×10cm。应用带有外踝上11.0±1.7cm腓动脉固定皮支的腓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范围11.0cm×6.5cm~16.0cm×11.0cm。供区6例直接减张缝合,4例行自体游离皮片覆盖。结果解剖学观测外踝上11.0±1.7cm自腓动脉发出一固定皮支,起始点直径1.45±0.12mm,入深筋膜点距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轴线15.70±1.20mm。10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血运良好,无静脉回流障碍;供区愈合良好。术后获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良好,质地、色泽与周边相似,足功能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11~18mm。结论腓动脉皮支逆行岛状皮瓣经改进后血运好,逆转距离长,修复范围大,操作简便,为临床修复足中远端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2.
73.
<正> 我们自1984年5月以来应用岛状和吻合血管的皮瓣修复下肢慢性溃疡8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8例中,男7例,女1例;年龄24~47岁,均为青壮年。溃疡部位:右膝内侧瘢痕性溃疡1例,左、右足内踝、背部及足跟部慢性溃疡6例,右足背外伤性溃疡1例。患病时间: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6年。创面情况:严重感染、有脓性分泌物,周围组织红肿者2例。中度感染、有少量脓性分泌物3例。轻度感染,有少许脓性分泌物3例。溃疡面积:最大者13×9cm,  相似文献   
74.
1995年1月~2003年3月我科应用掌背动脉逆形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28例,随访1~3年,均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5.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手外科的常见疾患,多见于手外伤、手指感染、瘢痕和肿瘤切除术后。其治疗原则是尽可能地恢复指端的外形和感觉。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多种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现作回顾性分析,并探讨最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6.
张淑琴  聂莉 《卫生研究》1992,21(2):73-75
车间空气中硫酸二甲酯经硅胶吸附,在适当条件下与对硝基苯酚反应,产物对硝基茴香醚经ODS柱分离,紫外检测器(305nm)检测。方法的变异系数为3.0~6.7%,最小检出量为0.1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1mg/m~3(10L空气样品)。经现场测试,本方法可用于工业卫生监测。  相似文献   
77.
我院在小腿外侧部皮肤血管显微解剖的基础上[1] ,利用腓动、静脉的远端作为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血管蒂 ,将该皮瓣向远侧倒转移位修复足、踝部的皮肤缺损 ,自 1994年以来临床应用 13例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中 ,男 9例 ,女 4例。年龄 7~3 8岁 ,平均 16 8岁。部位 :踝部 5例 ,足部 8例。其中 7例为贴骨疤痕 ,6例为软组织缺损性感染创面。有 2例伴有第一跖骨缺损。疤痕切除或病灶清除后切取移植皮瓣面积为 10×8cm2 ~ 15× 10cm2 。岛状皮瓣同时携带腓骨瓣者 2例同期修复跖骨缺损。1 2 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前列腺病变中E-钙粘素、p16和雌激素受体(ER)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况及其与临床资料的关系,探讨基因过甲基化在前列腺癌(PC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石蜡包埋前列腺全切术标本: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3例,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HGPIN)10例,有随访记录的PCa 20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对E-钙粘素、p16和ER基因CpG岛甲基化进行检测。结果:E-钙粘素、p16和ER基因过甲基化在PCa中的发生率分别为30%、25%和65%。非恶性病变(BPH和HGPIN)很少发生DNA过甲基化。结论:PCa的发生及进展与E-钙粘素、p16和ER基因过甲基化密切相关,检测甲基化状况对HGPIN与PCa的鉴别诊断可能有辅助作用。E-钙粘素和ER基因过甲基化可能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79.
颞浅动脉额支额部岛状皮瓣修复疤痕性下睑外翻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利 《山东医药》2006,46(29):74-74
疤痕性下睑外翻多由烧伤、外伤炎症引起.不仅影响美观,且由于睑结膜向外翻转,睑裂闭合不全,可导致暴露性睑结膜炎,严重者可造成视力障碍。1998年5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颞浅动脉额支岛状额部皮瓣修复6例下睑外翻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0.
我院自1998年1月~2003年6月,共收治手外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5例,行带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