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663篇 |
免费 | 6093篇 |
国内免费 | 367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96篇 |
儿科学 | 658篇 |
妇产科学 | 236篇 |
基础医学 | 4648篇 |
口腔科学 | 1633篇 |
临床医学 | 20570篇 |
内科学 | 9827篇 |
皮肤病学 | 133篇 |
神经病学 | 4833篇 |
特种医学 | 1723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17篇 |
外科学 | 9822篇 |
综合类 | 46548篇 |
预防医学 | 8486篇 |
眼科学 | 860篇 |
药学 | 15115篇 |
387篇 | |
中国医学 | 6744篇 |
肿瘤学 | 398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260篇 |
2023年 | 2963篇 |
2022年 | 3890篇 |
2021年 | 5934篇 |
2020年 | 4196篇 |
2019年 | 2828篇 |
2018年 | 1472篇 |
2017年 | 2993篇 |
2016年 | 3424篇 |
2015年 | 3733篇 |
2014年 | 6154篇 |
2013年 | 6180篇 |
2012年 | 7116篇 |
2011年 | 7902篇 |
2010年 | 7382篇 |
2009年 | 7330篇 |
2008年 | 7341篇 |
2007年 | 6606篇 |
2006年 | 6732篇 |
2005年 | 7753篇 |
2004年 | 6903篇 |
2003年 | 7904篇 |
2002年 | 6554篇 |
2001年 | 5632篇 |
2000年 | 3932篇 |
1999年 | 3495篇 |
1998年 | 2840篇 |
1997年 | 2571篇 |
1996年 | 2236篇 |
1995年 | 1922篇 |
1994年 | 1474篇 |
1993年 | 1073篇 |
1992年 | 835篇 |
1991年 | 646篇 |
1990年 | 484篇 |
1989年 | 547篇 |
1988年 | 78篇 |
1987年 | 61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影像技术是牙周病和种植体周围病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影像技术不仅使牙周病和种植体周围病的检查和诊断越来越快捷、准确,而且在治疗计划的设计和疗效评价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将对数字化影像技术在牙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患者运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危重症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C反应蛋白(CRP)及动脉血气分析各指标水平和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CRP、SaO_2、Pa CO_2及Pa O_2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部啰音消失、体温降至37.5°C以下、痰菌培养转阴及痰液减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急危重症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CT扫描剂量、重建算法、层面选择及胸部不同位置对纯磨玻璃肺结节(pGGN)平均CT值测量偏差度的影响,评价影响肺肿瘤性磨玻璃结节(GGN)平均CT值测量的因素.方法 选用CT值为-650 HU的不同直径球形模拟肺pGGN,应用东芝(佳能)64排螺旋CT,设置4种剂量等级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扫描,3种三维权重自适应迭代重建剂量降低(AIDR-3D)算法重建,测量1 mm薄层图像肺结节平均CT值,计算偏差度.结果 低剂量模式扫描时,小于10 mm的球形pGGN平均CT值的偏差度较大.3种AIDR算法重建下,相同直径球形pGGN平均CT值偏差度差异较小;pGGN直径越小,球形pGGN平均CT值偏差度越大.在球形pGGN中心层面测量CT值,平均CT值的偏差度最小;偏离中心层面越远,偏差度越大.胸部3个位置的pGGN平均CT值偏差度均不同,肺实质内平均CT值偏差度最小.结论 除重建算法,CT扫描剂量、测量层面选择及结节所在胸部位置对于pGGN平均CT值测量的精准度均可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54.
目的 通过测定乌司他丁与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Bip)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清、大脑皮层中的浓度,以及两者的体外结合实验、模拟分子对接模型,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n=18)大鼠经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IU/kg作为对照。实验组(n=18)大鼠在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后随即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IU/kg。采用酶标仪法、ELISA法分别测定乌司他丁及Bip在大鼠脑缺血后05、3、24 h中血清、大脑皮层中的浓度。通过乌司他丁与Bip的结合实验计算两者结合率,并利用软件模拟乌司他丁与Bip的分子对接模型。结果在患侧大脑皮层中,实验组乌司他丁浓度在3 h升高,24 h下降,而Bip浓度则在3 h中下降,24 h升高。乌司他丁与Bip的结合率为44%~62%,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乌司他丁与Bip中的残基可形成范德华力及共轭作用,两者可形成不稳定复合物。结论在缺血大脑皮质中乌司他丁可与Bip形成不稳定复合物,其可能通过影响Bip的表达而在脑缺血再灌注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多层螺旋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8月期间本院接收的5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所有患儿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临床分度作为"金标准",并对多层螺旋CT分度效能进行评估。结果经过对52例患儿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可知其轻度为26例,中度为18例,重度为8例;多层螺旋CT分度诊断效能中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的准确率分别为90.9%、90.0%以及80.0%,其数据与临床分度进行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可有效辨别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具体情况,对其病症的轻度、中度以及重度予以分辨,为临床诊断提供可参考依据,便于及时为患儿提供有效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CT影像学检查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结核合并肺癌中的诊断效能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41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的单纯肺结核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CT影像学检查及外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记录CT检查时肺内肿物的形态、部位、肿物边界征象,并分析两组CT影像特征;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记录CT影像学、肿瘤标志物单项及联合检测价值。结果观察组CT影像学肿块、分叶征、毛刺征、空洞及大量胸腔积液等患者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观察组患者糖类癌抗原199(carbohydrate carcinoid antigen 199,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癌抗原(carbohydrate cancer antigen,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及细胞角蛋白片段(cytokeratin fragment,CYFRA21-1)等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中,CA199、CEA、CA125、NSE及CYFRA21-1等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特异度较高,但灵敏度较低;CT影像学在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中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 CT影像学检查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可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确诊率,对于早期诊断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张忠峰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4):25-25
目的:探讨在肺部结节疾病中应用高分辨率CT具有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5例肺部结节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高分辨率CT检查,并对其结节的形态、强化程度、倍增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5例患者中,有17例被诊断为肺部恶性肿瘤,其中边缘毛刺棘突有13例,边缘不规则、可见深分叶11例,血管聚拢7例(占41.2%),胸膜凹陷征6例,密度不均匀钙化坏死1例;此外,14例中等持续性强化,12例的倍增时间为40~360d。结论:通过应用高分辨率CT对肺部结节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可将结节内细微结构检测出来,准确识别高位征象,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8.
卵巢畸胎瘤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畸胎瘤是卵巢生殖细胞来源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占85%~97%。绝大多数病例CT表现有一定特异性,但仍有10%~15%漏、误诊。作者自2000年2月至2007年10月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33例卵巢畸胎瘤的CT表现和临床病理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9.
刘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9):99-100
脊髓组织发生缺血,经处理恢复血流后损伤反而加重的现象称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血流恢复后脊髓组织的氧自由基过剩、细胞凋亡加重等有关[1]。本研究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防治途径,采用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白藜芦醇造模前给药的效果。 相似文献
60.
<正>脑桥出血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头颅CT的普及应用,发现了许多小灶脑桥出血,得到及时治疗使脑桥出血的总体预后好于以往。小灶脑桥出血,由于临床症状轻,CT扫描时受后颅窝骨性伪影干扰,容易漏诊或误诊。MRI受颅骨的影响小,能清晰显示血肿的大小,显示后颅窝病变明显优于CT。本文总结分析4例脑桥腔隙性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预后特点、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1住院号394×××,男性,66岁。因头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