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2周期大剂量化疗方案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D—HDC)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8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分为2个组。D—HDC组预处理方案:多西紫杉醇(DXL)110~130mg/m^2 噻替哌(THPA)300~400mg/m^2十卡铂(CBP)650~750mg/m^2,预处理后第2天回输外周血干细胞,间隔3~5周重复,共治疗2个周期;S—HDC组预处理方案:DXL110-130mg/m^2 THPA350-450mg/m^2 CBP750-950mg/m^2,预处理后第2天回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1个周期。分别评价2组肿瘤客观缓解率和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D-HDC组和S-HDC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6.7%(10/15),54.5%(6/11);2组白细胞毒性相近,但D-HDC组血小板毒性较低,Ⅲ~Ⅳ度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和黏膜炎的发生例数较少。结论D-HDC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客观缓解率较高,血小板毒性较轻,Ⅲ~Ⅳ度非血液学毒性发生例数较少,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62.
抑肽酶对体外循环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抑肽酶对体外循环(CPB)全身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16例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肽酶组,各8例,于手术开始前、CPB转流中40min、CPB转流后30min、CPB结束后4h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肝素化动脉血中性粒细胞整合素CD11b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在CPB结束后30min、CPB结束后4h,CD11b的表达明显高于手术开始前(P<0.01)及抑肽酶组相同时间点(P<0.01).结论在CPB术中抑肽酶可抑制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的上调,减轻免疫炎性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3.
目的:比较盖诺加CBP、CTX和CAP方案治疗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CBP 盖诺 CTX:CBP 0.5g第1天静脉滴入;盖诺25mg/m2第1天、第8天静脉滴入。CAP方案:CTX0.6g/m2第1天、第8天静脉冲入;ADM40mg/m2第1天静脉冲入;DDP50mg第2~4天静脉滴入。结果:前组收治80例患者,CR PR为40%(32/80)。其中复治病例CR PR为15%(3/20)。后组收治100例患者,CR PR为35%(35/100),其中复治病例的CR PR为25%(25/100)。两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主要毒性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组对晚期NSCLC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疗效;对既往常规DDP为主的方案化疗无效的部分病例治疗有效,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64.
Histone modifier proteins have come to the forefront in the study of gene regulation. It is now known that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s, acetytransferases, kinases, ubiquitinases, deacetylases and demethylases orchestrate expression of target genes by modifying both histone and non-histone proteins. The nuclear receptor (NR) superfamily govern such diverse biological processes as development, physiology and disease, including human cancer. The involvement of NR in complexes with coactivators and corepressors is necessary for regulation of target gene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newly recognized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NR and histone modifying enzymes. In addition to regulating histones, the histone modifying proteins directly modify and thereby regulate NR activity. In the same manner that signaling platforms exist within the histone tails that are post-translationally processed by histone modifying proteins, cascades of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have been identified within the NR that coordinate their activity.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regulation of the NR estrogen receptor (ERalpha), androgen receptor (AR) and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gamma (PPARgamma), given their role in tumor onset and progression.  相似文献   
65.
66.
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荷瘤裸鼠体内诱导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舌鳞癌细胞荷瘤裸鼠体内化疗药物持续刺激状态下,肿瘤的生长及其耐药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BALB/c-nu/nu裸鼠皮下接种Tca8113细胞悬液,待裸鼠成瘤后,采用卡铂(Carboplatin,CBP)进行小剂量长期暴露法诱导肿瘤耐药,以观察体内肿瘤耐药性的产生、肿瘤的生长变化及其各种耐药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部分耐药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相关耐药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诱导后Tca8113/卡铂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中,MRP、GST-π等表达升高,TopoⅡ表达降低。结论:利用荷瘤裸鼠体内给药诱导肿瘤耐药性的产生可以更好地模拟临床舌鳞癌MDR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生物学特性,为多药耐药性及其逆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67.
紫杉醇(Paclitaxel)和多西他赛(Docetaxel)均为紫杉类新型抗微管药物,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药物.为了观察紫杉醇和多西他赛在NSCLC中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本文为2003年1月~2006年1月住院的ⅢB~Ⅳ期NSCLC患者46例,分别采用紫杉醇联合CBP,多西他赛联合CBP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了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应用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 (CVVH)技术 ,探讨其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合并急性肾衰 (ARF)患者体内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16例SIRS合并ARF患者经右侧股静脉插管留置单针双腔导管 ,使用DiapactCRRT机行高容量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HV -CVVH)模式治疗。治疗上除连续性血液净化 (CBP)外 ,主要包括原发病的处理和重要脏器或系统功能的支持或维护。于CVVH治疗前和治疗后 2、4、6h以及停止CVVH后 6h ,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液电解质、肾功能和有关细胞因子 ,动脉血做血气分析 ,其中采用ELISA法测定有关细胞因子。结果  16例患者CVVH后血清BUN、Scr、K+ 均逐渐地呈明显下降趋势 (P均 <0 0 5或 0 0 1) ,血浆TNF -α、IL - 1β、IL - 2、IL - 2R以及IL - 8水平均逐渐降低 ,血浆IL - 6、IL - 4、IL - 10水平在CBP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CBP能清除SIRS合并ARF患者血浆多种致炎细胞因子 ,并可改善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69.
70.
连续性血液净化的免疫调节作用与脓毒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晓根  刘宝  王锦权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11):1039-1041
随着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免疫功能改变、免疫动态平衡失调在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免疫调理治疗被认为是脓毒症治疗的一个希望所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能通过多种方式调节脓毒症的免疫功能,对改善脓毒症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有:①通过滤过和吸附的机制,清除血浆中存在的可溶性炎性介质,减轻炎症介质对免疫细胞功能的直接抑制;阻断Th_1向Th_2的漂移;减轻淋巴细胞异常凋亡。②清除血中除炎症介质以外的其他毒性物质及某些致病因子。③抑制炎症系统与凝血系统的相互作用,阻断炎症级联。④纠正脓毒症患者内环境紊乱,改善组织氧合和心肺功能,重建机体免疫系统内稳状态等。因此,CBP的免疫调节作用在脓毒症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