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5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12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75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26篇 |
预防医学 | 44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19篇 |
中国医学 | 19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目的分析安徽省2005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调查结果,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参考。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和《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操作手册》的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开展监测点调查工作,统计与分析各项指标。结果全省12个监测点人群粪检阳性率为1.19%,牛与羊的粪检阳性率分别为11.3%和6.1%;活螺密度1.4155只/0.11m~2,阳性螺密度0.0035只/0.11m~2。结论农业生产仍是血吸虫病感染的主要方式,而有效控制易感地带阳性螺密度和流行区家畜血吸虫病是当前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此外,需要进一步关注晚期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12.
安徽省学生隐孢子虫感染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安徽省学生隐孢子虫感染情况、流行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为在学生中防治隐孢子虫病的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采集安徽省各地市不同教育层次学生粪便标本共4 048份,采用金胺-酚染色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 结果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33%(54/4048).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分别为3.15%(28/889)、0.82%(9/1098)、0.82%(9/1092)和0.83%(8/969),幼儿与其他学生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1).男生与女生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49%(28/1880)和1.20%(26/2168),差异无显著性(P>0.05).城、乡学生隐孢子虫检出率分别为0.75%(13/1740)和1.78%(41/2308),差异有显著性(P<0.01).隐孢子虫感染以亚临床感染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断性轻度腹痛、轻度腹泻、稀便. 结论安徽省学生隐孢子虫感染以幼儿多见,农村较城市多见;隐孢子虫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亚临床感染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易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213.
目的 了解和掌握安徽省钉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每年春季,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对全省现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以及可疑有螺环境进行螺情分布情况调查,建立各环境钉螺调查数据库,统计分析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活螺密度以及感染性钉螺密度等螺情指标.结果 安徽省有螺环境和感染性钉螺环境数量均呈现逐年减少趋势,2010年查出的有螺环境和感染性钉螺环境数量分别较2006年减少了7.25%和56.12%.全省有螺面积2006~2010年总体变化不大,呈窄幅波动状态,但不同类型环境中湖滩钉螺面积2009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其钉螺面积2009年较2008年增加了 34.98%.全省感染性钉螺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感染性钉螺面积由2006年1285.989 5hm2下降为560.253 8hm2,下降了56.43%.但2010年感染性钉螺面积有所回升,2010年全省感染性钉螺面积较2009年上升了28.87%.2006~2010年全省活螺平均密度均在1只/0.11m2以下,佃感染性钉螺密度自2006年以后下降较为明显,2007年较2006年下降了59.07%,2007~2010年全省感染性钉螺密度在0.000 62~0.000 88只/0.11m2之间波动.结论 安徽省感染性钉螺分布环境数量呈现徘徊以及感染性钉螺面积出现上升势头的状况,将成为全省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的重要隐患,为实现到2015年全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应进一步推广实施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对易感环境药物灭螺力度. 相似文献
214.
215.
目的 分析安徽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3年以来安徽报告的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基本情况、就诊过程、临床表现、转归等分布特征。结果 病例的年龄为2~91 (中位数= 58)岁,男性占72.63%,职业主要是农民和离退休人员,主要临床表现是肺炎、呼吸衰竭和ARDS,男性出现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和中毒性休克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女性。病死率64.21%,死亡病例年龄的中位数高于存活病例,病死率随着年龄增加升高,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例死亡风险较高。存活病例与死亡病例相比,发病至首诊的时间间隔较短。结论 H7N9禽流感病例病程进展快,多重症,死亡率高。提高大众的禽流感自我防控能力,基层医疗机构的早发现、诊断、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能力是提高禽流感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16.
目的 了解安徽省部分地区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状况,为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9—2021 年,在安徽省当涂县、和县、泾县、寿县、濉溪县、太和县及灵璧县等 7 个县的养殖、流通及餐饮环节中采集淡水鱼样本。在不同采样环节,每个采样地点每次采集所获得某一种淡水鱼的总和即为1份样本,每份淡水鱼采样重不少于500 g。通过消化镜检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法)平行检测每份样本中的华支睾吸虫,计算阳性份数检出情况。结果 2019—2021年在安徽省39个淡水鱼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点共采集淡水鱼样本 298 份,涉及淡水鱼 51 种,包括麦穗鱼、棒花鱼、餐条等小型鱼种及鲢鱼、鳙鱼、草鱼等大型鱼种。2019—2021 年,安徽省淡水鱼华支睾吸虫调查点阳性份数检出率分别为 8.16%(8/98)、3.65%(5/137)和 7.93%(5/63);7 个调查县中有 6 个县淡水鱼样本检出华支睾吸虫,阳性份数检出率以当涂县和灵璧县较高,分别为 11.54%(3/26)和 11.11%(2/18)。养殖、流通及餐饮环节淡水鱼样本均检出华支睾吸虫,其中流通环节样... 相似文献
217.
218.
目的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癌,安徽省自2005年起实施农村癌症早诊早治筛查项目。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癌筛查人群相关行为、病史及病理检查结果,以及相互关联,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筛查方案和防控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07-01-2019-06-30安徽省全部食管癌筛查数据,应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元线性相关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完成29386人次筛查,男性占52.62%,女性占47.38%;40~49岁组占40.99%,50~59岁组占30.20%。自报吸烟率、饮酒率及饮茶率均<10%;经常吃蔬菜、水果、肉蛋奶类食品及豆类食品的比例分别为97.40%、73.61%、84.29%和80.15%;常吃腌晒食品的占20.07%,常吃油炸食品、烫热食品及霉变食品的比例均<5%;超重或肥胖占41.04%;曾确诊过食管炎的仅占0.4%。病理活检2663份,占筛查人数9.06%。活检共发现各种非增生性病变、增生性病变及癌变1074例,占活检对象的40.33%。各种组织损害的检出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OR=1.84~5.01);男性高于女性(OR=1.30~1.78)。与低体质量相比,肥胖更易检出炎症+基底细胞增生(OR=2.79),但检出癌变的可能性更小(OR=0.43);超重(OR=1.50)及肥胖(OR=2.60)更易检出癌前病变。癌变与水果、腌晒食品及霉变食品摄入频率呈正相关(OR=1.83~2.55),但与饮酒、吸烟无关。癌前病变与霉变食品摄入频率、食管炎和胃肠炎病史呈正相关(OR=2.61~6.16),但与吸烟呈负相关(OR=0.55)。炎症+基底细胞增生则与吸烟、水果摄入频率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呈正相关(OR=1.84~2.78)、与腌晒食品摄入频率呈负相关(OR=0.66)。结论食管癌筛查人群经历过一系列的机制与过程的选择,其相关行为、病史及其与筛查结果的关系与一般人群有明显区别。这些特征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筛查和防控计划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219.
为了解安徽省食管癌死亡的最新态势,安徽省完成了1990-1992恶性肿瘤死亡回顾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恶性肿瘤死亡率占全死因的第二位,较1974-1976年明显升高,1990-1992年食管癌标化死亡率为17.99/10万,居全省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 相似文献
220.
安徽药用植物分布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中,安徽省黄山区普查队通过野外采集及资料整理,发现了地理新分布的3个新属和9个新种。安徽省地理新分布属是蝎子草属Girardinia、假楼梯草属Lecanthus和舞花姜属Globba。新记录植物种分别为光叶鳞盖蕨Microlepia calvescens、杭州鳞毛蕨Dryopteris hangchowensis、细齿水蛇麻Fatoua pilosa、浙江蝎子草Girardinia chingiana、假楼梯草Lecanthus peduncularis、三脉猪殃殃Galium kamtschaticum、小花金挖耳Carpesium minus、总序蓟Cirsium racemiforme和舞花姜Globba racemosa。凭证标本保存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的蜡叶标本馆中(代码ACM)。这些新分布类群的发现,为进一步完善安徽省植物类群多样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