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6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6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2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08篇
外科学   392篇
综合类   295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76篇
  2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9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骶骨肿瘤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骶骨肿瘤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62例各类骶骨肿瘤患进行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并随访其效果。结果所有患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休克病例。除死亡病例外,共5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5.5a(3个月~11年)。3例复发.5例有不同程度地骶神经损伤症状,其余患均可以从事轻体力劳动,甚至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工作岗位,无跛行。结论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术后骨盆环重建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但宜尽量简单。术前应常规活全明确骶骨肿瘤的性质.以利于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应尽量保留至少一侧的S3神经根。  相似文献   
22.
黄创  徐飞  刘阳  刘彬彬  罗政强  王体沛 《骨科》2023,14(3):228-232
目的 探讨改良后路张力带钢板治疗因骶骨骨折导致的骨盆后环不稳定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采用改良后路张力带钢板治疗的7例因骶骨骨折导致骨盆后环不稳定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为23~63岁,Tile分型B1 1例,B2 1例,B3 1例,C1 3例,C2 1例。骶骨骨折Denis分区1区4例,2区3例。高处坠落伤3例,车祸伤4例。记录病人软组织激惹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估骨盆功能。结果 病人手术时间平均为32 min,失血量平均为58 mL。所有病人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9周。7例病人平均随访了16个月。根据Majeed评分,优6例,良1例,优良率100%。未出现软组织激惹、神经血管损伤、体表能触及钢板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的后路张力带钢板能有效治疗因骶骨骨折导致的骨盆后环不稳定,安全有效,且软组织激惹较少。  相似文献   
23.
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了解手术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85年3月至1996年10月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骶骨肿瘤23例,包括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17例。病变位于S3以上者7例,S3以下者16例。行全骶骨切除4例,次全骶骨切除19例。结果:全部手术无一例死于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手术切口皮缘感染坏死、皮下血肿、脑脊液漏及大小便功能障碍。21例平均随访3.8年,3例死于术后复发或转移,16例能从事一般工作,2例能从事一般家务劳动。结论:做好详细的术前检查及周密的手术准备,术中尽量采用低温低压麻醉以减少出血量,采取各种积极措施防止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行骶骨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9例经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行骶骨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经腹部和骶尾部联合入路,用“鞋带”式硅胶管暂时阻断腹主动脉,并行骶骨肿瘤切除术,平均阻断1.6小时。结果9例患者平均输血1100ml,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 ,双下肢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25.
王枭杰  黄颖 《腹部外科》2023,(6):437-444+449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是中低位直肠癌的手术标准。对直肠癌手术相关局部解剖、自主神经解剖和膜解剖结构的充分认识,有助于保功能TME的常态化开展。该文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单中心TME相关解剖的系列研究结果进行了回顾:左腹膜后间隙在头侧靠近肠系膜下动脉血管蒂根部存在疏松区域,是开始左腹膜后间隙分离的理想起点,分离过程中需及时切断左原始后腹膜,缩短分离距离。在部分进展期病例中选择性采用肠系膜下动脉鞘内分离技术,可在保证肠系膜下丛平面下肿大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存肠系膜下丛左侧束。因直肠骶骨筋膜所致的特有的直肠环周筋膜分布模式,建议直肠环周分离时遵循“后-前-侧”的分离顺序。保留部分Denonvilliers筋膜的直肠前间隙分离策略有助于保证直肠前方系膜的完整切除,并保护精囊腺水平的神经血管束(neurovascular bundle, NVB)。对前列腺水平NVB脂肪垫走行和解剖本质的理解,有助于从整体角度保护之。理解直肠尿道肌及其与直肠纵肌移行结构间NVB的分布,经会阴入路分离时,应以前列腺和双侧NVB为标记,...  相似文献   
26.
[目的]介绍骶骨恶性肿瘤的骶骨次全切除治疗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8例骶骨恶性肿瘤患者,行骶骨次全切术。取后侧倒Y形切口,于远端分离暴露骶骨直肠间隙,沿间隙向近端钝性分离骶骨前方,切断双侧梨状肌,切断S2~S5神经根,保护双侧S1神经根,在S1神经根下方将硬脊膜切断并予以结扎,双侧骶髂关节切断骶髂关节连接处,于S1/2间隙水平整体凿断骶骨骨面,整块切除骶骨巨大肿瘤。L4、L5置入椎弓根螺钉,双侧髂骨分别置入2枚髂骨螺钉,用连接棒连接固定。[结果]所有患者中,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皮缘坏死;1例出现切口血肿,但无严重不良后果。随访3个月~5年,无复发及转移病例,无死亡。[结论]骶骨次全切除术治疗骶骨恶性肿瘤手术复杂,需妥善保护S1神经,固定骶髋关节,以保留功能。  相似文献   
27.
骶骨骨折手术导航模板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利用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为骶骨骨折手术固定提供一种精确匹配的方法. 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6例骶骨骨折患者骨盆进行连续螺旋CT扫描,将原始.dicom格式数据导入Amira3.1(TGS)软件,三维重建骨折模型以.8tl格式保存,导入Image-ware10.0软件,模拟复位后设计拉力螺钉固定的最佳方向及长度,提取髂骨后部解剖学形态,建立与髂后上棘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模板,拟合模板和骶髂关节拉力螺钉孔道成定位模板,将定位模板通过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生产出实物模板,手术时将建立的定位模板与髂骨后部结构相吻合,通过导航孔进行拉力螺钉的定位,置入拉力螺钉. 结果 6例患者拉力螺钉固定位置满意,重建的导航模板有较好的匹配性.本组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0~80min,术中出血量150~400mL术中X线暴露时间为2~6min.经6~24个月随访,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例,良3例,可1例. 结论通过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分析构建的定位导航模板为骶骨骨折拉力螺钉的定位、定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29.
MRI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对骶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MRI成像观察并检测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骶骨MRI信号,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骶骨影响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0例子宫肌瘤患者HIFU治疗前后行MRI成像检查,观察骶骨MRI信号的变化并在T1WI、T2WI和增强扫描矢状面上测定其信号值.结果:HIFU治疗子宫肌瘤后部分患者骶骨出现异常信号,其MRI T2WI信号强度增高,TIWI信号强度降低.结论:MRI可有效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骶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2007年我们收集骶骨肿瘤18例的X线和CT检查资料,并对其特征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18例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0~78岁,平均51岁。临床表现主要有腰骶部疼痛、行走困难,部分患者出现会阴区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病程1个月~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