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4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8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325篇
内科学   206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719篇
综合类   800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57篇
  4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62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分析RAS基因突变对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连续收治的54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行肝切除的患者资料,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56例,男性232例,女性124例,年龄21〜83岁。比较RAS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 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RAS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分别为247例和109例。RAS基因野生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74个月,突变型为30个月。RAS基因野生型患者累积生存率和累积无病生存率均优于突变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肝转移出现间隔≤12个月(HR=1.673,95%CI:1.016~2.637)、肝转移瘤最大直径>5cm(HR=1.717,95%(CI:1.102〜2.637)、RAS基因突变型(HR=1.836,95%CI:1.322〜2.550)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AS基因突变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切除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RAS基因突变型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患者病例16例临床资料,针对临床检查及病理情况、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同时性肝转移手术者6例,其中3例进行全胃切除加肝右叶不规则切除,胃近端切除加肝左叶规则切除2例,小肠部分切除加转移灶1例。异时性肝转移手术者10例,肝转移灶切除2例,肝左叶规则切除5例,肝右叶规则切除2例,肝右叶不规则切除1例。手术后恢复良好者13例,术后2例发生胆瘘、1例发生肝创面出血经治疗无效死亡。随访时间1956个月,术后1、2、3年无病生存率为92.2%、52.2%和26.7%。结论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采取转移灶切除是相对安全的,可获得较长生存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3.
结直肠癌患者容易发生肝转移,手术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最佳手段。但肝转移的发生时机不同,所采取的手术策略也不同。结直肠癌确诊时发生肝转移的患者,其手术时机一直存在争议;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的患者只要具有手术指征,均应再次实施手术治疗;部分暂不能手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多采用化疗、RFA、介入等辅助治疗可使患者重新获得手术机会,但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不少困惑。因此,针对不同阶段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应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才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可切除的结直肠来源肝转移癌行肝部分切除术患者使用新辅助化疗后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接受治疗的可切除的结直肠来源肝转移癌患者给予新辅助化疗,用药方案为mFOLFOX6(亚叶酸钙+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2~4疗程,所有患者均在停药1个月后接受肝部分切除术。观察这30例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术前、术后1 d,1、2、6周时的AST、ALT、TBil、DBil水平变化。结果术后1 d以及1周时患者的AST、ALT、TBil、DBil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2周、第6周时患者的AST、ALT、TBil、DBil水平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来源肝转移癌行部分肝切除术的患者使用新辅助化疗肝功能在短时间内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停药2个月后其影响会逐步消除。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及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联合肝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CRPM)合并肝转移(L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自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CRS+HIPEC联合肝切除治疗的16例CRPM合并孤立L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果男性6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62岁。全组患者接受CRS+HIPEC联合同步肝切除,肝脏转移瘤均获得完整切除。中位总生存期25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9个月。1年及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0%及37.0%,1年及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50.0%及9.4%。6例(37.5%)出现轻度并发症(Clavien-Dindo Ⅰ~Ⅱ),4例(25.0%)出现严重并发症(Ⅲ~Ⅳ)。 结论CRPM合并孤立的、能完整切除的LM的患者接受CRS+HIPEC联合同期肝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同时可为患者带来一定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应用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XELOX)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方案转化治疗同时性结肠癌并发肝转移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7月我院诊治的41例初始不可切除的结肠癌并发肝转移患者,实施了XELOX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方案的转化治疗,观察了转化治疗应答率、转化结果、不良反应和总生存期(OS)。结果 41例初始不可切除的结肠癌并发肝转移患者均接受了不少于4个疗程的转化治疗。在转化治疗后,31例(75.6%)患者呈部分缓解(PR),其中14例(34.1%)患者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在转化治疗后随访13~2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转化手术组与未手术组1 a总生存率分别为92.3%(失访1例)和66.7%,经Log-rank 检验发现转化手术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长于未手术组(P=0.019)。结论 应用贝伐珠单克隆抗体联合XELOX方案治疗同时性结肠癌并发肝转移患者安全有效,部分初始不可切除患者可以通过转化治疗再次获得手术机会,而一旦实施转化手术,有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7.
那一份病历     
<正>她来复诊时,还是那样恬静地笑着,可是面色苍白,形容憔悴。作为大夫,我们虽有心理准备,但还是难免愕然。家属向我们描述她的病情,多次哽咽难以继续,才知道发现肿瘤肝转移已经两个多月了,当时正在进行化疗。检查眼部,左眼还是没有肿瘤复发的迹象。我试图寻找语言去安慰她,还没等开口,她就说":没事,魏主任,我早就有心理准备的,这次来不为看眼睛,记得您曾说过双眼同时长这种肿瘤的几率很小,我这个病例应该是很有价值的。我知道您在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所以还是要遵照规定的时间过来让您看看,完成随访,也许对您的研究会有用处。"  相似文献   
108.
病例资料患者,男,14岁,因“腹痛、消瘦及低热3个月”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体温38.0℃;呈重度营养不良表现,严重消瘦,凹型腹;上腹部剑突下见微隆起,可触及一实质性包块,较硬,约4.0cm×5.0cm大,上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  相似文献   
109.
王菁  巢惠民  刘文冬  王斌 《安徽医药》2019,23(7):1376-137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结直肠癌肝脏钙化性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合肥市滨湖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确诊为结直肠癌伴钙化性肝转移病人21例,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肝内钙化性转移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21例均病理证实为非黏液腺癌,低分化2例(9.52%),中分化19例(90.48%);钙化灶形态的CT表现为细颗粒状或砂砾样钙化18例(85.71%),粗大团状钙化4例(19.05%),不规则斑片状钙化9例(42.86%);钙化分布在转移瘤的中心20例(95.24%),钙化分布在转移瘤的周边5例(23.81%)。13例增强扫描,11例出现花瓣样强化,发生率85%(11/13);2例出现环形强化,发生率15%(2/13)。右半结肠癌10例(47.62%),左半结肠癌11例(52.38%);共计检出266枚转移瘤,钙化92枚,转移瘤钙化率34.59%。右半结肠癌转移瘤共100枚,钙化58枚,钙化率58.00%(58/100);左半结肠癌转移瘤共166枚,钙化34枚,钙化率20.48%(34/166),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转移瘤钙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27,P<0.001)。肝右叶转移瘤共145枚,钙化62枚,钙化率42.76%;肝左叶转移瘤共121枚,钙化30枚,钙化率24.79%(30/121),肝右叶与肝左叶转移瘤钙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9,P=0.002)。结论 右半结肠癌转移瘤钙化率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癌;肝右叶转移瘤钙化率显著高于肝左叶转移瘤钙化率;结直肠癌肝转移瘤钙化CT表现主要以细颗粒状或砂砾样钙化为主,并且大多数分布在病灶中心。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单用替吉奥与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胃癌伴肝转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晚期胃癌伴肝转移规范一线化疗失败后患者共13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分别行单用替吉奥和阿帕替尼进行二线治疗;比较2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ORR和DC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位PFS和OS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和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 05);观察组治疗后WBC和PL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级腹泻、皮肤过敏及口腔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Ⅰ~Ⅱ级手足综合征和血压异常升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替吉奥相比,阿帕替尼单用二线治疗晚期胃癌伴肝转移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存率,降低MMP-9和VEGF水平,减轻骨髓抑制程度,并有助于避免腹泻、皮肤过敏及口腔炎发生,但也可能导致手足综合征和血压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