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4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8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325篇
内科学   206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719篇
综合类   800篇
预防医学   8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57篇
  4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62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
消化道恶性肿瘤肝转移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直肠癌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发达国家占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的第2位;在我国也有不断升高的趋势。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结直肠癌死亡患者尸检中,肝转移率高达60%~71%;在确诊结直肠癌时已有10%~20%患者发生肝转移。在原发灶治疗后异时性的肝转移发生率多达50%。  相似文献   
12.
20060988 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外科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李玉明…∥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20(10).-625~628 20060989 原发性慢性假性结肠梗阻诊治探讨/尹淑慧…∥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20(10).-629-631 分析以“便秘”诊断而入院治疗的69例临床资料。男12例。女57例,平均年龄45岁,总结诊治要点。结果:69例分为4型:出口梗阻型(Ⅰ型)11例。慢传输型(Ⅱ型)16例,混合型(慢传输+出口梗阻)(Ⅲ型)26例。原发性慢性假性结肠梗阻(Ⅳ型)16例。Ⅳ型患者年龄轻、病程短,病史中因肠梗阻接受手术者多。最终靠手术治愈的比例高。术式以全结肠切除为主。结论:原发性慢性假性结肠梗阻的临床特征与慢传输型及混合型便秘有许多相似之处,急性发作时症状容易与一般肠梗阻、Ogilvie综合征相混淆,应注意鉴别诊断。表1参7。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肝转移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所幸其早期诊断和防治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现综述如下。1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新技术1 .1 结直肠癌微转移灶的意义 常规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只有1 %的机会发现小于3个细胞直径的微小转移灶,免疫组化、骨髓活检、前哨淋巴结PCR分析等检查敏感性高,但技术复杂,且其临床意义尚未确定[1 3] 。Calaluce等[2 ] 评述结直肠癌微小转移的临床意义,综合1 1份研究报告,其中5份认为免疫组化检查微小转移灶有效,2份对预后有意义。Adell等[3] 研究1 0 0例Dukes’B结直肠癌病人,用免疫组化方法发现39%有微小…  相似文献   
14.
宁莉 《丹东医药》2007,(4):35-36
1对胃癌肝转移的认识 胃癌肝转移的途径多数是门静脉血行转移,在肝内形成多个结节性转移灶,有时肝转移为胃癌的首发征候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表现为肝痛、消瘦、乏力、纳差、腹胀、腹水、黄疸、发热等。临床上对胃癌肝转移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采取化疗及放疗,目的在于缩小癌灶,改善生活质量,但中位生存期仅在3-6个月。在中医古典文献中,虽然没有胃癌肝转移样的病名,但亦见有一些描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朱勇  周达武 《河北医学》2002,8(12):1098-1099
本文收集自 1997年至 2 0 0 1年术前诊断或剖腹探查证实大肠癌伴肝转移病人 19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男 17例 ,女 2例。年龄 35~ 70岁 ,平均 5 2岁。癌肿位于直肠 9例 ,乙状结肠 4例 ,盲肠及升结肠 3例 ,横结肠肝曲 2例 ,脾区 1例。转移灶直径大于 9cm 5例 ,小于 5cm14例。单发转移灶 4例 ,多发转移灶 15例。临床病理分期 ,DukesB期 5例 ,DukesC1期 9例 ,DukesC2期 2例 ,DukesD期 3例。术前诊断合并肝转移 12例 ,术中探查证实肝转移 7例。一期切除 10例 (原发灶 +肝左叶切除 4例 ,原发灶 …  相似文献   
16.
续哲莉  任辉 《抗癌》2004,(3):12-12
结、直肠癌是发达国家的第二位常见肿瘤。在英国每年有3万新增临床诊断病例,其中将近45%的病例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近几年直肠癌在外科手术和辅助治疗上有了长足的进展,从而给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报告胆囊癌合并肝浸润及肝转移55例,就其诊断,肿瘤转移性、手术方法及疗效做了探讨,认为B型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影像学检查意义不大,肝浸润手术以肝楔形切除,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为佳,施行半肝或扩大的半肝切除是徒劳的;肝转移行肝段或肝叶切除疗效不佳,肝动脉结扎、化疗栓塞,门静脉支栓塞有一定疗效,需进一步的临床实践。对于合并梗阻性黄疸的病人也应采取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其预后与手术时肿瘤所处的病理阶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大肠癌肝转移射频消融后局部复发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大肠癌肝转移后局部肿瘤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13例347个肿瘤实施RFA治疗后局部复发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RFA局部治疗效果的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75例(82.2%)298个肿瘤(85.9%)得到CT或MRI随访资料。大肠癌肝转移灶RFA后肿瘤局部复发率为36.9%(110/298),局部复发的平均时间为16.4月(2~5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脏转移灶的部位、大小和射频针类型与肿瘤射频后的局部复发相关(P值分别为P=0.000,P=0.021和P=0.026),但Cox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只有瘤大小和转移灶部位是大肠癌肝转移射频消融后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χ^2=8.522,P=0.000;χ^2=1.321,P=0.022)。结论 肝脏肿瘤的大小和部位是RFA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正确的电极选择和布针是获得肿瘤完全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腹部的多种疾病可表现为囊性肿块,因右上腹有肝脏、胆道及胰腺等,因此,囊性肿块的发病机会较其他部位为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