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6篇
  免费   244篇
  国内免费   150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21篇
内科学   39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846篇
预防医学   117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040篇
  10篇
中国医学   292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90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李铮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058-1059
目的探讨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郑州博爱眼耳鼻喉医院眼科收治的80例干眼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各40例。单一组采用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联合组采用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治愈率(97.5%)高于单一组(80.0%),联合组治疗28 d后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水平高于单一组,膜上皮荧光染色(FL)水平低于单一组(均P<0.05)。结论干眼运用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以及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在肿瘤患者的使用现状,为降低患者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相关临床事件的发生,提高(PEG-) rhG-CSF的合理使用率。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上半年湖南省肿瘤医院180例次使用(PEG-) rhG-CSF的病例进行点评,分析其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该院rhG-CSF不合理用药类型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用药疗程不适宜(56%)、用药时机不适宜(32%)、用量不适宜(23%);该院PEG-rhG-CSF不合理使用情况主要包括:用量不适宜,使用剂量偏小(66%)、用药时机不适宜(19%)、适应证不适宜(无高风险因素预防该药)(5%)。(PEG-) rhG-CSF应用总合理率仅6.1%。结论临床药师需提高化疗对骨髓抑制的认识,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及早进行预防治疗,对于发生骨髓抑制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升血象治疗,普及rhG-CSF药理及药代动力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能否替换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治疗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能否提高、不良反应能否减少、依从性是否增加.方法 选取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等医院11例丙型肝炎患者,以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其血清HCV RNA,HCV基因分型按5'-非编码区进行PCR法扩增及测序和分析.所有患者均以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2b替换Peg-IFNα-2a并联合应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1例丙型肝炎患者中HCV RNA基因1b型7例,2a型1例,2b型1例,未进行分型者2例.Peg-IFN α-2a治疗无应答者4例.出现不良反应者6例(其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绝对值下降者4例,发生严重咳嗽者1例,心肌缺血者1例),停药后复发者1例.用Peg-IFN α-2b按照至少80%的剂量替换Peg-IFN α-2a,足够的疗程替换后无应答的4例患者治疗结束时均应答,其中持续应答者3例,复发1例;不良反应的6例患者替换后完成治疗者4例,中止1例,正在治疗1例,其中持续应答者3例,无应答1例;复发的1例患者出现持续应答.7例持续应答者中3例获得快速应答、7例为早期应答.结论 应用Peg-IFN α-2a治疗丙型肝炎出现无应答、不良反应或复发时可用Peg-IFN α-2b替代,但有心脏疾患者不宜替代.能替代者治疗时注意足够的疗程和至少80%的剂量,可使部分患者从中获益,提高持续应答.  相似文献   
34.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素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方法 将46例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于术前3 d开始口服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素,并于术前1 d 15:00后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对照组术前3 d行传统的半流质、流质、禁食补液方法,于术前1 d 15:00后口服甘露醇进行肠道准备.观察并比较两组肠道准备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大便排空时间,肠道清洁度及肠道准备后的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结果 两组肠道清洁度及大便排空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肠道准备后的前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实施改进后的术前肠道准备法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同时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5.
3种肠道清洁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肠道清洁方法用于放大肠镜检查与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296例接受放大肠镜检查与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甘露醇组(378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431例)和大肠水疗组(487例),分别采用口服甘露醇、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大肠水疗法进行肠道准备。比较肠道清洁效果和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大肠水疗组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的肠道清洁有效率显著高于甘露醇组(均P〈0.0125);三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25)。结论大肠水疗法的肠道清洁效果明显优于口服甘露醇,不良反应少,但费用较高;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清洁效果与大肠水疗法相似,不良反应相对少。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经济能力选择最佳的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36.
3种肠道清洁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肠道清洁方法用于放大肠镜检查与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1 296例接受放大肠镜检查与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甘露醇组(378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431例)和大肠水疗组(487例),分别采用口服甘露醇、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大肠水疗法进行肠道准备.比较肠道清洁效果和恶心、呕吐、腹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大肠水疗组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的肠道清洁有效率显著高于甘露醇组(均P<0.0125);三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25).结论 大肠水疗法的肠道清洁效果明显优于口服甘露醇,不良反应少,但费用较高;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肠道清洁效果与大肠水疗法相似,不良反应相对少.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经济能力选择最佳的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37.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标志,而HBsAg清除是慢性乙型肝炎(CHB)最接近临床治愈的一个指标。HBsAg清除受宿主、病毒及抗病毒药物等因素的影响。该文就近年来关于CHB患者HBsAg清除的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8.
为探讨石蜡油口服联合开塞露纳肛对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的痔患者进行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将拟行PPH治疗的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术前肠道准备,观察组予石蜡油口服加开塞露纳肛,对照组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对比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不良反应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疲劳感、肛门坠胀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早,P〈0.05。结果表明,石蜡油口服联合开塞露纳肛对混合痔患者进行术前肠道准备方法简便,经济实惠,效果肯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为减少晚期关节结核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复发风险,探索钛合金材料表面利福平缓释涂层的可行性,并研究其体内外药物释放特性。[方法]通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在钛合金(titanium alloy,Ti alloy)材料表面形成聚多巴胺(poly dopamine,PDA)薄膜;将利福平(rifampicin,RFP)粉剂加载入交联淀粉(crosslinked starches,CS)及四臂巯基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中构建水凝胶,通过浸渍-提拉法涂覆于PDA薄膜表面,制成TiPDA-PEG-CS-RFP(Ti-PPCR)涂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Ti-PPCR在模拟体液中药物释放特点;将载药量为6.2 mg的Ti-PPCR钛合金片置入20只新西兰大白兔右侧股骨髁内,分别于术后5、10、15、20 d处死取材,应用HPLC检测术后实验材料周围骨组织、肌肉组织和兔静脉血中RFP释放浓度。[结果]Ti-PPCR在模拟体液中RFP在前3 d释放速率较快,累积释放量占总药量的63.2%,随后释放趋于平缓,总释放率为79.2%,总释放时间达9 d。体内骨组织和肌肉组织中药物浓度迅速上升,到第5 d都达到最高峰,随后平缓降低,总释放周期分别可长达20 d和10 d,且都在最小杀菌浓度以上,静脉血液中未测到利福平。[结论]钛合金表面构建的Ti-PPCR利福平缓释涂层,有一定的利福平局部缓释能力。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考察包载多西他赛的聚合物胶束抑制小鼠乳腺癌转移效果。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两种包载多西他赛(docetaxel,DTX)的聚合物胶束:普通胶束(DSPE-mPEG2000-Micelles,DM)和含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D-α-tocophery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TPGS1000)的聚合物胶束(TPGS1000/DSPE-mPEG2000-Micelles,TDM)。评价胶束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尾静脉注射4T1/Luc细胞建立小鼠肺转移模型,评价胶束治疗后的肺部肿瘤生物发光强度和结节数量。结果 所制备的载多西他赛聚合物胶束包封率>85%,载药量约为3%,粒径约为20 nm,zeta电位约为 -4 mV,且TDM包封率和载药量更高,粒径更小。两种聚合物胶束均可降低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小鼠肺部肿瘤生物发光强度、减少肺部结节数量,且TDM作用更强。结论 含TPGS1000的包载多西他赛的聚合物胶束TDM具有较好的抑制小鼠乳腺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