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5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97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95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188篇
口腔科学   94篇
临床医学   417篇
内科学   285篇
皮肤病学   125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1110篇
预防医学   100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406篇
  2篇
中国医学   138篇
肿瘤学   4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IFN-α和IFN-γ逆转MR2细胞维甲酸耐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FN-α和IFN-γ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逆转MR2细胞对ATRA耐药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方法:IFN-α、IFN-γ及ATRA单独或两种IFN分别与ATRA联合作用于对ATRA耐药的细胞株MR2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光镜观察、NBT还原实验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分化,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romyelocytic leukemia,PML)蛋白的表达。结果:两种IFN均能抑制MR2细胞的增殖;IFN与ATRA联合应用时抑制作用更加显著;但两种IFN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与ATRA联合应用,二者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IFN也能诱导MR2细胞发生一定程度的分化;二者分别与ATRA联合应用时作用更加显著,但IFN-γ ATRA组诱导MR2细胞分化的作用明显强于IFN-α ATRA组(P<0.05)。两种IFN都能诱导PML蛋白的表达。结论:IFN-γ与ATRA联合应用逆转MR2细胞对ATRA耐药的作用强于IFN-α与ATRA的联合,可能与IFN-α和IFN-γ信号传导途径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途径.方法: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ATRA和PKC-δ的专一抑制剂rottlerin(RO)并分组,通过SubG1assay by FACS、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组DNA ladder来观察ATRA对MCF-7的影响.结果:在浓度为5μM的ATRA作用下,MCF-7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并可观察到明显梯状DNA.结论:ATRA能够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但受PKC-δ的专一抑制剂RO的抑制.  相似文献   
83.
转染Nurrl基因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克隆孤儿核受体(Nurrl)基因并转染大鼠的骨髓基质细胞(MSCs),探讨Nurrl基因对MSCs在三七总皂甙(tPNS)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联合诱导下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 构建pcDNA3.1-hygro-Nurrl表达质粒,应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MSCs.转染前MSCs以相同的密度铺6孔板,并随机设置4个实验组,分别是:Nurrl tPNS/ATRA组、tPNS/ATRA组、Nurrl组和对照组,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urrl基因的表达.转染48 h对Nurrl tPNS/ATRA组和tPNS/ATRA组的细胞,依次给予β-疏基乙醇(BME)预诱导和tPNS/ATRA诱导,而Nurrl组和对照组的细胞除给予培养基代替tPNS/ATRA诱导剂外,其余步骤均相同;检测4组细胞的酪氨酸羟化酶(TH)、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γ-氨基丁酸(GABA)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并统计各组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 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转染的骨髓基质细胞表达Nurrl蛋白;Nurrl tPNS/ATRA组TH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tPNS/ATRA组,分别是(38.4±4.6)%和(5.9±3.4)%.结论 用tPNS/ATRA作诱导剂,转染Nurrl的MSCs诱导后TH阳性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PNS/ATRA诱导MSCs分化成神经元细胞的作用明确.  相似文献   
84.
85.
神经分化因子(NeuroD)是一种含bHLH结构域的结合E-box的转录调控因子,主要参与神经细胞分化过程和胰腺发生、功能维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euroD的表达受细胞因子调控或某些化学因子影响,同时与多种蛋白,如Brg1,AK1和Htt等共同调节下游基因表达,进而调控细胞周期和神经细胞分化进程。这些研究为NeuroD参与细胞分化进程,糖尿病和其他神经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6.
解俊领  张玥  黄小杰  臧奕 《解剖学报》2012,43(5):581-587
目的 对比大鼠早期胚胎神经干细胞( NSCs)与永生化神经干细胞系C17.2(C17.2-NSC)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潜能的差异,确立适用于诱导N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元高内涵药物筛选的NSCs筛选模型. 方法 C17.2-NSC、17d胚胎海马NSCs(E17-NSC)及11d胚胎大脑皮层NSCs(E11-NSC)均设定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细胞在含有2% (v/v) B27的DMEM/F12培养液中,分别经0μmol/L和1μmol/L维甲酸(RA)在37℃、5%CO2常规培养条件下诱导分化5d,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对照组与实验组中NSCs或前体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巢蛋白(Nestin)及神经元特异性标志蛋白βⅢ微管蛋白(Tuj1)表达量的差异.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17.2-NSC经1μμmol/L RA诱导后未定向分化为神经元,而E17-NSC及E11-NSC经1μmol/L RA诱导后可有效定向分化为神经元. 结论 相对于C17.2-NSC,大鼠早期胚胎N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潜能更强,适用于诱导NSCs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高内涵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激活蛋白1(AP-1)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脂分化信号通路中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原代BMSCs,体外分离、培养和成脂诱导。油红O染色鉴定细胞脂滴形成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脂肪细胞形成相关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脂蛋白脂肪酶(LPL)、脂肪酸转运蛋白(CD36)、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以及AP-1家族各成员(Fosl1、Fosl2、c-Fos、c-Jun、Jun B、Jun D和Fos B)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 IP)检测相关蛋白(RARγ和Fosl1)与PPARγ2基因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结果:油红O染色显示ATRA处理组中细胞脂滴数量明显减少。BMSCs成脂诱导12 d后,与对照组相比,1μmol/L ATRA处理组FABP、LPL、CD36、perilipin和PPARγ2的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RT-qPCR检测AP-1家族各转录因子表达结果显示Fosl1在ATRA处理组成脂诱导第2天、第6天和第10天表达均显著升高。Westren blot结果表明ATRA处理组Fosl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PPARγ2蛋白表达降低。Ch IP-qPCR实验发现Fosl1蛋白可结合在PPARγ2基因启动子区域,而RARγ蛋白未直接结合在PPARγ2基因启动子区域。结论:ATRA可抑制BMSCs成脂分化及脂质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其通过上调Fosl1直接结合PPARγ2基因启动子区域、下调PPARγ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对甲状腺滤泡状癌细胞FIE-133ASC调控的影响,并探讨线粒体作用机制与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的关系.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RA在不...  相似文献   
89.
背景:细胞凋亡是维甲酸导致早期胚胎异常发育的原因之一,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介导的细胞凋亡是细胞凋亡的主要途径。 目的:观察维甲酸对体外培养小鼠囊胚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对囊胚细胞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改变。 方法:获取妊娠3.5 d小鼠囊胚,分别在含0,1和10 μmol/L维甲酸的M199培养基中培养24 h,用带有荧光标记的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维甲酸对小鼠囊胚细胞凋亡的效应;并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维甲酸对小鼠囊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所有组均观察到囊胚细胞凋亡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高剂量维甲酸组中囊胚细胞凋亡荧光值,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和阳性面积率均显著升高(P < 0.01)。结果提示维甲酸可促进体外培养小鼠囊胚细胞凋亡和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证实了维甲酸对小鼠胚胎的发育的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0.
马永臻 《生殖与避孕》2011,31(4):225-230
目的:探讨维甲酸(RA)致神经管缺陷畸形(NTDs)的分子机理及牡蛎提取物的拮抗作用。方法:用RA建立小鼠胚胎NTDs模型,分析比较RA组、不同剂量的牡蛎保护组与各自对照组鼠胚神经管发育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各组鼠胚的神经上皮细胞缝隙链接蛋白43(Cx43蛋白)的表达进行定性、定位和半定量观察。结果:①空白对照组和牡蛎对照组鼠胚中未见吸收胎、死胎及畸胎,神经管发育良好,Cx43蛋白定位于神经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组间阳性表达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RA组鼠胚吸收胎(27.2%)、死胎(5.8%)和畸胎(47.6%)发生率最高,其神经管发育不良、闭合不全,Cx43蛋白呈强阳性表达;③牡蛎高剂量组鼠胚中的吸收胎(11.6%)、死胎(3.9%)及畸胎(16.5%)均明显低于RA组(P<0.05),鼠胚神经管发育良好,与RA组比较,神经上皮中Cx43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①Cx43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是RA诱导NTDs的机理之一;②牡蛎可以通过改善Cx43基因的表达而拮抗RA对胎鼠的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