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45篇
  免费   1436篇
  国内免费   1343篇
耳鼻咽喉   126篇
儿科学   98篇
妇产科学   163篇
基础医学   1593篇
口腔科学   384篇
临床医学   1392篇
内科学   1734篇
皮肤病学   240篇
神经病学   287篇
特种医学   3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7篇
外科学   1290篇
综合类   4802篇
预防医学   507篇
眼科学   198篇
药学   1645篇
  33篇
中国医学   1208篇
肿瘤学   1618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554篇
  2022年   607篇
  2021年   698篇
  2020年   669篇
  2019年   556篇
  2018年   369篇
  2017年   468篇
  2016年   556篇
  2015年   561篇
  2014年   671篇
  2013年   781篇
  2012年   947篇
  2011年   970篇
  2010年   902篇
  2009年   832篇
  2008年   1099篇
  2007年   744篇
  2006年   720篇
  2005年   817篇
  2004年   703篇
  2003年   824篇
  2002年   635篇
  2001年   510篇
  2000年   362篇
  1999年   264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有结构,正常情况下随细胞分裂而缩短。端粒长度是决定细胞增殖能力和寿命的分子标志。端粒酶是存在于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中的一种转录酶。它能以自身的RNA成分为模板,合成端粒染色体末端的结构,维持染色体的动态平衡。端粒酶是目前最为广谱的肿瘤分子标志物。针对端粒酶的抑制剂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肿瘤治疗的理想靶点是既能筛选出肿瘤生长所必须,而在正常细胞中又不存在的物质或表达状态。目前针对抑制端粒酶活性的肿瘤治疗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并有可能直接导致肿瘤治疗的突破。  相似文献   
92.
胃癌形成中NF-κB的表达和其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gastriccancer,GC)形成中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appaB,NF-κB)的表达规律与其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探讨NF-κB在GC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ABC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15例正常胃黏膜(normalgastricmucosa,NGM)、30例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metaplasia,IM)、30例异型增生(Dysplasia,Dys)和40例GC组织中NF-κBp65、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阳性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NGM→IM→Dys→GC的形成过程中,NF-κBp65的表达呈递增趋势,其阳性表达GC组(62.50%)和NGM组(6.70%),GC组和IM组(20.00%)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GC组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index,AI)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细胞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index,PI)则呈递增趋势,GC组与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不同程度癌前病变中NF-κBp65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NGM→IM,NF-κBp65与AI呈正相关(r为0.52,P<0.05);从Dys→GC,与AI负相关(r为-0.49,P<0.05)。在GC形成整个过程中,NF-κBp65与PI呈正相关(r为0.57)。结论在GC形成过程中,NF-κBp65的表达呈递增趋势;NF-κB的表达上调可能是GC形成的早期事件;NF-κB在GC形成的不同阶段均有促进细胞增殖作用,但对细胞凋亡的作用不同,早期促进细胞凋亡,后期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3.
活性氧可介导基因转录激活的启动和转录因子活性的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一种核转录因子,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我们观察缺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的活性氧变化,探讨其与HIF-1α和细胞增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讨抗CD44单克隆抗体A3D8对HL-60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寻找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的新靶点。方法 以AML细胞株HL-60为模型,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学、表面分化抗原、细胞周期和细胞因子表达,以及应用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来研究抗CD44单克隆抗体A3D8对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结果 HL-60细胞高表达CD44;A3D8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HL-60细胞生长。A3D8使HL-60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CD11b、CD14表面抗原阳性率明显增高,细胞体积增大,核/浆比例减小,核染色质聚集,NBT还原实验阴性,细胞表达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RNA,呈现向单核细胞系方向分化。结论 A3D8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向单核系细胞分化,CD44有可能成为AML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5.
细胞增殖和分裂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细胞内存在的精密调节机制可以确保分裂后的子代细胞获得与亲代完全一致的遗传信息。细胞增殖过程由细胞周期执行,细胞周期进程由多种不同的细胞周期素(Cyclins)和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s,CDKs)所形成的复合物驱动。Cdks/cyclins复合物的激酶活性在多个层次上受到调节,这种多层次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96.
p2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2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演变的影响。方法 选择低龄(2个月龄)和高龄(12个月龄)p21(+/+)和p21(-/-)鼠,建立左肾IRI模型。于IRI后0、1、3、7d及1、3、6个月光镜下观察肾小管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活力,末端脱氧核糖转移酶介导的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刻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 IRI后0d,肾小管以坏死为主,高龄鼠比低龄鼠严重、p21(-/-)鼠比p21(+/+)鼠严重(P均〈0.05)。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在IRI 1d后出现,7d达高峰,且高龄鼠比低龄鼠明显、p21(-/-)鼠比p21(+/+)鼠明显(P均d0.05)。低龄鼠IRI后1个月出现SA—β-gal染色阳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而对侧肾此时未见衰老细胞,3和6个月时衰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显著增多,且p21(+/+)鼠比p21(-/-)鼠明显(P〈0.05);p21(+/+)高龄鼠IRI后0d双肾即可见大量的SA-β-gal染色阳性肾小管上皮细胞,且较p21(-/-)鼠显著增多(P〈O.05),但1d后,p21(+/+)和p21(-/-)鼠IRI肾衰老细胞均明显减少(P均〈0.05),1个月后又呈进行性增加,且p21(+/+)鼠始终比p21(-/-)鼠严重。高龄和低龄p21(+/+)鼠PCNA阳性染色细胞出现的几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低龄鼠细胞增殖能力要强于高龄鼠;而p21(-/-)鼠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强于p21(+/+)鼠,低龄鼠更为显著(P均〈0.05)。对高龄鼠IRI后1d细胞衰老和凋亡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呈显著负相关Cp21(+/+)鼠:r=-0.82,P〈0.001,p21(-/-)鼠:r=-0.76,P〈0.0013。结论 ①IRI可促进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的进程;②已经进入衰老状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遭受IRI刺激后,更易走向死亡[坏死和(或)凋亡];③p21在IRI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7.
pp32表达引起人肝癌细胞HepG2形态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pp32在肝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钓取pp32全长基因.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pp32基因导入HepG2细胞.观察细胞形态,血清依赖性和接触抑制等细胞表型,测量细胞生长曲线,检测ALP、LDH、γ- GT、ALB和AFP等生化指标.结果:成功钓取了pp32全长基因,筛选获得pp32稳定表达的HepG2细胞株.pp32表达使HepG2细胞伸出细长突起,但不影响HepG2细胞增殖.ALP和LDH酶活力升高,其他指标没有变化.结论:pp32表达引起人肝癌细胞HepG2形态改变,但不改变其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98.
据医药网1月9日报道,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刘克辛教授主持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揭示了鱼精蛋白促进肝细胞增殖因子肝再生活性的特征和机制,为肝细胞增殖因子的临床应用开辟了广泛的前景。[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α1-adrenergic receptor and the pathological behavior of cholangiocarcinoma, and the effects of norepinephrine (NE)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cholangiocarcinoma cell line QBC939. Methods Thirty-six samples of cholangiocarcinoma were resected in Southwest Hospital from August 2002 to March 2008. The expression of α1-adrenergic receptor in the 36 samples of cholangiocarcinoma tissue and 4 samples of normal bile duct tissue were detected by SABC technique. The proliferation of cholangio-carcinoma cell line QBC939 was detected after processing the cells with NE, phentolamine and prazosin. All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chi-square test. Results The high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α1-adrenergic receptor was 68% (17/25) in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9% (1/11) in patients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 (χ2=10.604, P<0.05). The high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α1-adrenergic receptor was 85% (11/13) in patients with middle and low positioned cholangiocarcinoma,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30% (7/23) in patients with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χ2=9.753, P<0.05). NE promo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cholangiocarcinoma cell line QBC939 by stim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α1-adrenergic receptor, and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 The proliferative effect was weakened as time passed by, and it was eliminated by phentolamine and prazosin. Conclusions The expression of α1-adrenergic receptor is diverse due to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tumor, α1-adrenergic receptor with high expressio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of cholangiocarcinoma.  相似文献   
100.
不同频率振动应变对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振动应变(vibration strain)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细胞周期、增殖能力及分化的影响,确定最佳振动频率.方法 应用自制复合振动仪,将振动强度0.5g(g为加速度),不同频段3~10、15~30、25~45、50~80和80~100Hz振动应变分别作用于成骨细胞,振动应变加载后分别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增殖能力(MTT法)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的变化.结果 15~30和25~45Hz频段诱导成骨细胞周期循环(P<0.01),促进细胞增殖(P<0.01),增强ALP活性(P<0.01);80~100和3~10Hz频段抑制细胞周期循环(P<0.01);80~100Hz频段抑制细胞增殖(P<0.01);50~80和80~100Hz频段抑制ALP活性(P<0.01).结论 不同频率振动应变对成骨细胞周期、增殖能力、ALP活性均有影响,振动应变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最佳频率为15~45H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