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38篇
  免费   9774篇
  国内免费   4364篇
耳鼻咽喉   661篇
儿科学   768篇
妇产科学   556篇
基础医学   4738篇
口腔科学   916篇
临床医学   18444篇
内科学   13677篇
皮肤病学   1151篇
神经病学   1526篇
特种医学   41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7篇
外科学   5763篇
综合类   36861篇
预防医学   8736篇
眼科学   1338篇
药学   16831篇
  269篇
中国医学   8969篇
肿瘤学   16153篇
  2024年   1202篇
  2023年   4567篇
  2022年   4602篇
  2021年   5040篇
  2020年   4253篇
  2019年   4458篇
  2018年   2272篇
  2017年   3483篇
  2016年   3831篇
  2015年   4103篇
  2014年   6400篇
  2013年   6305篇
  2012年   7996篇
  2011年   8357篇
  2010年   7966篇
  2009年   7556篇
  2008年   8319篇
  2007年   7244篇
  2006年   6594篇
  2005年   6604篇
  2004年   4882篇
  2003年   4755篇
  2002年   3793篇
  2001年   3276篇
  2000年   2357篇
  1999年   1876篇
  1998年   1670篇
  1997年   1390篇
  1996年   1725篇
  1995年   1364篇
  1994年   1150篇
  1993年   516篇
  1992年   439篇
  1991年   379篇
  1990年   291篇
  1989年   305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毛吉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696-1697
Dieulafoy病属于动脉型血管异常,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原因是异常扩张的动脉内压力不断升高和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被覆黏膜上皮发生缺血、缺氧、糜烂,并最终导致出血。以往认为Dieulafoy病的发病率低,近年来随着内镜的普及与对该病认识的加深,其发病率似呈上升的趋势,占上消化道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1%~5.8%。本研究对28例上消化道Dieulafoy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97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72例非器质性睡眠障碍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周。结果:见表1.观察组痊愈.显效率为81.4%,有效率为97.7%;对照组痊愈.显效率为37.2%,有效率为79.1%,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73.
任明强  陈琦  苏俊 《贵州医药》2010,34(6):486-488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CD40L表达与DLBCL预后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7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CD40L的表达。结果(1)DLBCL中CD40L过度阳性率(25.93%)显著低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63.64%),P〈0.05。(2)CD40L在Ⅲ、Ⅳ期DLBCL过度阳性率(14.29%)低于Ⅰ、Ⅱ期(38.46%),P〈0.05。CD40L过度阳性率在有结外浸润DLBCL(11.76%)低于无有结外浸润DLBCL(40%),P〈0.05。(3)DLBCL患者CD40L的过度阳性率与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1)CD40L过度阳性率与结外器官浸润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其可能作为判断DLBCL侵袭性及预后的指标。(2)DLBCL中CD40L表达的减少可能是影响其发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74.
魏珏 《胃肠病学》2007,12(6):363-364
2007年5月23日成功举办由全体成员参加的美国肝脏病研究协会(AASLD)的研究重点会议,该会议主要强调2006年AASLD年会中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专题研讨会以及肝细胞癌终点专题研讨会所涉及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75.
3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1女,48岁,因发现右乳腺无痛性肿物1个月入院。查体:双乳腺大小形态对称,右乳腺内上象限扪及1个2.5cm×2.5cm大小的肿物,圆形,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质中等,活动好,无压痛,双腋下淋巴结未及。彩超:右乳腺内上象限实质性占位,无完整包膜,内有少许血流信号;钼靶检查:右乳腺内  相似文献   
976.
目的 观察清前方对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方法 采用向大鼠前列腺内注入1%角叉菜胶生理盐水的方法,建立实验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并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蒸馏水(A组和B组)、清前方(C组)或舍尼通(D组)混悬液,观察清前方对该炎症模型大鼠体重增长变化、前列腺脏/体比值及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 清前方(2.5g/kg·d)组炎症模型动物体重增长回升,前列腺脏/体比值下降,前列腺平滑肌增殖受到抑制,局部病理性瘀血状态得以改善。结论 清前方可望用于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相似文献   
977.
目的:检测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在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细胞侵袭、移行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层黏连蛋白黏附法,从胃癌MKN-45细胞株(Mo)中筛选获得高黏附亚株(Mh)和低黏附亚株(ML)。应用RT-PCR和SABC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Tiam 1mRNA与蛋白在Mo、ML、Mh细胞中的表达。应用Boyden小室测定Mo、ML、Mh细胞的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并分析其与Tiam1表达间的关系。结果:胃癌MKN-45细胞高黏附亚株(MH)的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均较MKN-45细胞(Mo)及其低黏附亚株(Mo为强(P〈0.05),但Mo与ML细胞间无差异(P〉0.05)。Tiam 1mRNA和蛋白在MH细胞中的表达均较其在Mo和ML细胞中的表达为强(P〈0.05),但在Mo与ML细胞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Tiam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移行能力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Tiam1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有可能促进胃癌细胞侵袭、移行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978.
目的 探讨典型偏头痛发作期的TCD所测颅内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 对62例偏头痛发作期病人进行TCD检查.结果 典型偏头痛发作期MC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加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大脑后动脉血流加速,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典型偏头痛发作期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血管痉挛,血流增快.结论 典型偏头痛存在广泛的颅内血流动力学异常.显示95%的患者大脑中、后动脉缩峰速加快,具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痉挛,其中头痛侧大脑中动脉痉挛更多(60%).但有5%的TCD正常,说明典型偏头痛发作机制并非完全由血管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979.
曹咏红  张泽柏 《广西医学》2006,28(9):1477-1477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p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常合并各种威胁生命的条件致病菌感染和恶性肿瘤,在新确诊的艾滋病患者中,有3.3%的病人同时伴有非霍奇金淋巴瘤[1].由于此类患者往往伴有免疫缺陷和白细胞减少,因此,以免疫抑制剂为主的化疗方案通常不能采用,化疗方案的选择以及剂量的选用往往要非常谨慎.目前国内文献中相关报道并不多见.我院在所收治艾滋病病例中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0.
小儿非癫痫性发作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小儿时期的各种非癫痫性发作进行分析。方法 对 3 2例疑似非癫痫性发作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 ,同时进行录像脑电图或 2 4h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  3 2例患儿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无异常放电 ,证实为非癫痫性发作 ,以生理性发作最多 (16例 ,占 5 0 % ) ,其平均年龄最小 (3 .5岁 )。结论 儿童时期存在多种形式的非癫痫性发作 ,以生理性发作最多 ,且非癫痫性发作易被误诊为癫痫及其他疾病 ,采用动态脑电图监测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