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38篇
  免费   9774篇
  国内免费   4364篇
耳鼻咽喉   661篇
儿科学   768篇
妇产科学   556篇
基础医学   4738篇
口腔科学   916篇
临床医学   18444篇
内科学   13677篇
皮肤病学   1151篇
神经病学   1526篇
特种医学   41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7篇
外科学   5763篇
综合类   36861篇
预防医学   8736篇
眼科学   1338篇
药学   16831篇
  269篇
中国医学   8969篇
肿瘤学   16153篇
  2024年   1202篇
  2023年   4567篇
  2022年   4602篇
  2021年   5040篇
  2020年   4253篇
  2019年   4458篇
  2018年   2272篇
  2017年   3483篇
  2016年   3831篇
  2015年   4103篇
  2014年   6400篇
  2013年   6305篇
  2012年   7996篇
  2011年   8357篇
  2010年   7966篇
  2009年   7556篇
  2008年   8319篇
  2007年   7244篇
  2006年   6594篇
  2005年   6604篇
  2004年   4882篇
  2003年   4755篇
  2002年   3793篇
  2001年   3276篇
  2000年   2357篇
  1999年   1876篇
  1998年   1670篇
  1997年   1390篇
  1996年   1725篇
  1995年   1364篇
  1994年   1150篇
  1993年   516篇
  1992年   439篇
  1991年   379篇
  1990年   291篇
  1989年   305篇
  1988年   104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外生殖器部位非性传播性皮肤疾病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桑红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8,14(11):963-967
我国由于人口流动性高,加之无任何保护措施的性行为不断增加的趋势,性传播性疾患的发病快速增长。然而,同时也要认识到在外生殖器部位的非性传播性皮肤疾病,根据病因,分为23类,约200种皮肤病,为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必须关注外生殖器部位非性传播性皮肤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52.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BRMS1)在不同转移性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 RT-PCR技术检测3种细胞株〔非转移性MCF-7(A株),低转移性MDA-MB-453(B株),高转移性MDA-MB-231(C株)〕中BRMS1基因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在上述3种细胞株中BRMS1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3种细胞株中HDAC的活性。结果:(1) 在A,B,C 3种细胞株中BRMS1 基因表达依次比例为3.1∶2.0∶1.0。C细胞株比A细胞株BRMS1基因表达降低2.1倍,BRMS1 基因表达随转移程度的增高而明显降低(P<0. 001)。(2)在A,B,C 3种细胞株中BRMS1蛋白表达依次比例为3.2∶1.9∶1.0。C细胞株比A细胞株BRMS1蛋白表达降低2.2倍,BRMS1随转移程度的增高而明显降低(P<0. 001)。(3)A,B,C 3种细胞株中HDAC活性依次比例为1.0∶1. 8∶2.6。C细胞株比A细胞株HDAC活性增高1.6倍,随转移程度的增高HDAC活性升高(P<0. 001)。结论:(1)BRMS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在3种细胞株中随转移程度的增高而呈递减趋势。(2)HDAC活性在3种细胞株中随转移潜能的增高而呈递增趋势;提示BRMS1可能通过参与调节HDAC活性调控乳腺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953.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1、B基因多态性对非刨伤性股骨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发生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中国北方汉族143例ANFH患者和92例正常人分别扩增含Apo AI基因启动子-75 bp和第一内舍子 83 bp及Apo B基因Eco RI、XbaI和3-VNTR的DNA片段,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基因多态性.结果:Apo A1基因启动子-75 bp处,ANFH患者中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G/A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Apo AI内舍子 83 bp位点,Apo B基因Eco RI、Xba I位点和3-VNTR区域ANFH患者组和正常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po A1基因启动子区域-75bp位点A/A型可能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易感基因之一,但未能发现Apo A1第一内舍子 83 bp位点及Apo B基因Eco RI、XbaI和3-VNTR位点多态性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发生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4.
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m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也叫Lynch综合征,约占大肠癌的5%~10%。由于对此病的认识不够,常常漏诊。因为此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与一般的大肠癌有所不同,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955.
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报告了3例肠道T细胞淋巴瘤(intestinal T-cell lymphoma,ITCL)的诊治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发现IT—CL多见于中年男性,以腹痛、血便、发热、体质量下降为主要症状,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病理改变以肠道溃疡形成为特点,溃疡形态呈多形性、多灶性、不规则,镜下瘤细胞明显异型、弥漫性浸润,中至大细胞多见。肿瘤细胞呈T细胞表型。ITCL临床少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误诊。故临床医师应重视对ITCL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基因型的研究,注意识别,促其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956.
摘要:目的 检测胃癌细胞中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 1(Tiam 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细胞离体、在体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层粘连蛋白黏附法,由胃癌MKN 45细胞株(M0)中筛选获得高(MH)、低(ML)黏附亚株。应用RT PCR和定量细胞ELISA技术分别检测Tiam 1 mRNA与蛋白在M0,ML,MH细胞中的表达;应用Boyden小室法测定M0,ML,MH细胞的离体侵袭移行能力,并分析其与Tiam 1表达的关系。应用裸鼠接种法观察M0,ML,MH细胞的在体成瘤及转移能力。结果 MH细胞中Tiam 1 mRNA(RV=0.855±0.051)与蛋白的表达(RD=1.262±0.165)以及其离体侵袭转移能力(24.33±8.02,52.00±14.53)、在体裸鼠肺转移率(4/5=80%)均较M0细胞(RV=0.759±0.047,RD=0.911±0.104,11.67±3.79,26.00±9.54,2/5=40%),ML细胞(RV=0.743±0.039,RD=0.892±0.101,9.67±3.06,23.67±8.50,1/5=20%)为强,统计学差异显著(P< 0.05),但在M0,ML细胞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Tiam 1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呈完全及高度正相关(P< 0.05)。结论 Tiam 1表达水平升高有可能促进胃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957.
孙自学 《男科医学》2007,11(2):10-13
前列腺炎常伴有骨盆区许多体征和症状,是男性的一种常见病,据有关资料统计发生率为10%。据估计,近半数成年男子在某一时段都曾出现过前列腺炎症状,导致约25%的患者就诊于泌尿科或男科。由于慢性前列腺炎无特征症状,病因常不清楚,仅5%~10%的病例可查出细菌性原因,其他则为病因未明或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958.
为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后出现的持续性腹胀的原因,笔者对收治的14例腹部闭合性损伤入院时无休克和腹膜刺激症且腹腔穿刺均阴性,但在保守观察过程中均出现不能缓解的持续性腹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3例患者最终被分别确诊为迟发性脾破裂3例,十二指肠破裂2例,胰腺破裂2例,肠系膜损伤1例,结肠破裂3例,输尿管破裂2例;T12胸椎骨折1例。均行手术治疗。10例治愈,4例死亡,病死率28.57%。提示: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如观察过程中出现持续性腹胀时,虽生命体征平稳且无腹膜炎表现,但仍应积极寻找病因以免漏诊而延误治疗,必要时应考虑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959.
小肠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并作免疫学分型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瘤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7例为B细胞淋巴瘤,7例为T细胞淋巴瘤。腹痛和肠梗阻是主要临床表现。用Ann Arbor分期,22例为Ⅰ~Ⅱ期,其中B细胞淋巴瘤20例(74.1%),T细胞淋巴瘤2例(2/7);12例为Ⅲ~Ⅳ期,其中B细胞淋巴瘤7例(25.9%),T细胞淋巴瘤5例(5/7);小肠B细胞淋巴瘤的分期低于T细胞淋巴瘤(P〈0.05);27例行手术治疗,14例行6次化疗[方案为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龙)],8例同时加用抗CD20单克隆抗体Rituximab。T细胞淋巴瘤急诊手术率高于B细胞淋巴瘤(P〈0.05),B细胞淋巴瘤更易达到完全缓解(P〈0.05),累计生存率高于T细胞淋巴瘤(P〈0.05)。结论小肠B细胞淋巴瘤Ⅰ和Ⅱ期对手术和化疗效果佳,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不满意。  相似文献   
960.
目的探讨放射免疫治疗中α核素在细胞水平上非均匀微观分布对细胞S因子的影响。方法利用蒙特卡罗方法随机模拟α粒子的发射;基于连续慢化近似模型,根据α粒子剩余射程-能量的关系,采用插值法计算α粒子入射动能和出射动能,得到其在靶区内的能量沉积。以213Po为例,计算了不同细胞大小及核素不同微观分布(均匀分布、中心分布、随核素距细胞中心的距离线性递增、线性递减、指数递增、指数递减)下细胞对细胞的S因子。结果213Po均匀分布下的S(C←C)与Hamacher给出的结果符合得很好;不同微分布下的S(C←C)有显著差别。分析表明,核素不同微观分布所造成的α粒子在靶区内运动的平均弦长的显著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α粒子平均碰撞阻止本领的变化,是造成细胞S因子有显著差别的主要原因。结论放射性核素非均匀微分布类型显著影响细胞S因子的大小,在估算细胞吸收剂量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